APP下载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实验平台管理现状及改革初探

2016-02-21史迎莉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科研实验中心陕西咸阳712046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实验室

史迎莉,刘 芳(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科研实验中心,陕西咸阳712046)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实验平台管理现状及改革初探

史迎莉,刘芳(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科研实验中心,陕西咸阳712046)

【提要】高等医学院校(简称高校)医学科研实验平台不仅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如何规范、科学地管理高校医学科研平台,充分利用平台的实验资源,发挥平台的自身优势,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撑,将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该文针对平台管理的现状,如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少、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大型仪器使用率、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改革措施,探讨高校医学科研实验平台的管理改进方法。

科研课题管理;院校,医学;实验室;卫生资源;研究人员;医学科研实验平台

高等医学院校(简称高校)的科研实验平台是承担医学人才培养、进行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1],相对于传统的医学院校实验室,综合性科研实验平台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何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改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实验人员业务水平和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加大科研实验平台开放力度,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是医学院校管理者和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目前应当探讨的课题之一。

1 高校医学科研实验平台管理现状

传统的高校医学实验室是以各学科为依托,本着服务本学科而建立的小而全的实验室,这样势必会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分散存放及封闭使用[2],出现人员设施被占用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而建立综合性的公共实验平台可以改善这些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支持力度的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平台的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已在各级科研项目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3]。但医学科研实验平台在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1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少实验室资源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及技术人才资源,其中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基础,而技术人才资源是实验室的关键和主导[4]。传统思想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多数高校将实验技术人员定义为教学辅助人员,使得实验技术人员地位低、待遇差,造成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尤其是高学历人才留不住。部分实验技术人员采取转岗、学历教育等手段脱离实验技术队伍,使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加之原有的实验室管理考核制度及晋升制度,使得实验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机会少;且多数学校实验人员培养机制不完善,不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落后,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实验技术的专业人员才能保障实验平台良好运行。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缺乏难以保证科研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

1.2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高校科研实验平台配备了数量较多的大型仪器设备,由于传统的实验室运行模式是各实验室只围绕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或者只针对本课题组成员、本校师生开放,管理体制相对封闭,协同合作较少,造成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存在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5]。

1.3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科研实验平台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平台良好运转的基本保障,但是仍存在现行管理机制落后于实验室发展的现状。部分实验室管理者思想不够重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的实验室开放及资源共享制度、有效的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等,使实验平台运转效率低,导致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1.4实验室安全问题重视不够高校医学科研实验平台承担着大量科研课题,开展的实验项目数量大、种类多,用到的药品试剂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强酸、强碱、有毒、剧毒、危险化学品等试剂,且部分实验室管理者对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对药品试剂的存放、领取、使用、回收等管理不够规范,无药品试剂的使用记录。此外,科研实验平台拥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其中不少为大型贵重精密仪器、高压及高用电量仪器设备,因此,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安全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加之开展科研实验的教师和学生,大多只重视实验技术、实验方法的掌握,而忽视安全知识,且自我防范意识不强[6],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违规操作实验仪器、违反实验规程等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隐患。

2 实验平台管理改革办法

2.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室人员不但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保证,也是重大科研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知识、学历及工作态度等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影响[7]。因此,应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充实实验队伍,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及知识水平。同时,要改变传统理念及原有的职称晋升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及职称晋升的机会,使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同等待遇,有效避免转岗、高学历人才留不住等问题[8]。努力打造一支学历高、专业技术过硬、人才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增强科研实验平台的技术服务能力。

要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9],针对实验平台以年轻实验技术人员为主,管理经验不足的现状,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邀请仪器设备厂家进行实验技术培训,平台内部每周举行一次文献导读等,进一步加强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努力凝练研究方向,使实验技术人员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培养技术精良的科研团队。定期送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到国内外先进的实验室进修学习,掌握核心的、最新的实验技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打造一批有独到见解、高水平管理技能、具备独当一面实验技术的人才,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团结协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打破传统小实验室的格局,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以全校综合实验平台为依托,构建网络化资源共享平台[10],使师生可在网络上选择自己需要的仪器设备,预约使用,大大提高仪器设备的知晓率和利用率,使实验室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从职能低效单一到高效多能,既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渗透、协作,又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大型仪器共享,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拓宽科研实验平台的服务范围,通过“走出去”,去周边医疗卫生单位做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讲座,可加强与兄弟院校、附属医院的联系,促进兄弟单位间的互动合作,对提高科研实验平台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有一定帮助。

2.3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可靠、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质量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使实验平台的运行更加规范。科研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建立在一个质量过关的实验平台之上,因此,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必不可少。

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实验设备采购、使用、管理规范:实验平台各种实验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可观,其管理也是事无巨细,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订货采购、安装调试、技术建档、使用情况、维保登记和报废回收等多项工作均应有规范的统筹管理,并积极落实各项规范措施。(2)大型精密仪器实行专人专管:制订大型仪器使用的标准操作文件(SOP)及科研实验平台开展的各项实验技术的SOP,配备专人管理,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11],同时应完善考核制度,定期检查管理情况。(3)专职实验人员考核管理:落实实验室责任制,人尽其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并有使用和维护记录,确保每间实验室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4)实验技术更新管理:实验技术更新速度快,在积累实验技术与方法的同时,也要开展实验方法研究与创新。科研实验平台要服务于科研创新,建立新技术的学习引进机制必不可少。(5)实验室开放模式管理:传统实验室开放一般针对本专业学生有教学任务的时间,科研平台可以制订完善的实验室假期预约申请制度、周末非工作时间使用制度等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实行假期值班制,打破封闭模式,在时间上更宽松,确保科研实验平台全年开放,有利于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资源充分利用,为高校各项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2.4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高校科研实验公共平台开展的实验种类多,拥有大量精密仪器设备,且人流量大,实验用试剂种类繁多,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实验室管理者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1)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培训细则,对进入科研实验平台的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通过考核的师生与实验平台签署安全责任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2)药品试剂的安全管理: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对药品试剂可采取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登记造册、按需领取。购买专门的毒品药品柜,存放危化品,危化品的管理采取“双人双锁”制,按需领取,剩余部分必须及时放回毒品柜妥善保管。(3)实验技能培训常态化:将依托实验平台开展的实验技能培训、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常态化,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避免违规操作仪器设备等安全事故的发生。(4)实验平台实施门禁制度[12]:可有效避免闲杂人员等随意出入实验室,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

3 小 结

高校医学科研实验平台是培养医学人才,开展医学科研、教学及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探索适合医学科研实验平台管理的新办法、新途径,改革科研实验平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科技发展对高校科研实验平台的要求,为医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1]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基础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CD].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1):24-26.

[2]李井葵,张海彬.高校共用实验平台建设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18-420.

[3]范艳春.高校实验平台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6(Z1):37-38.

[4]王铁邦,华兴夏,姚菊香,等.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平台功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207-209.

[5] 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3-236.

[6]汪晓军,王晓欢.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3):71-72.

[7]吴毕莎,陈彰旭.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36(6):67-69.

[8]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9]赵阳.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探索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2):54-57.

[10]林丹枫,林凤屏,唐良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5,18(1):171-173.

[11]李井葵,张聪.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实验队伍技术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高效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2):45-47.

[12]谢青,吴元喜,杨广笑.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4):162-16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3.063

C

1009-5519(2016)13-2110-02

(2016-03-15)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实验室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