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逻辑

2016-02-16王红卫张光辉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内在逻辑四个全面

王红卫,张光辉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管学院,南京 210044;2.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03)



全面从严治党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逻辑

王红卫1,张光辉2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管学院,南京210044;2.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03)

〔摘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孜孜追求的价值目标,全面从严治党则与国家长治久安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我们党取得政权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这不仅因为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逻辑起点就是为了实现长治久安,而且它针对的突出问题的解决与否关乎着国家长治久安,其主要举措的实施和重要目标的实现也都助推和保障着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长治久安;内在逻辑

张光辉(1982-),男,江苏邳州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与政治稳定方面的研究。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孜孜追求的价值目标,古代中华民族最鼎盛的汉唐时期的都城都定在“长安”,也反映出这样的价值追求和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1〕所谓长治久安,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或社会长期处于安定有序的状态。因为只有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治之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也“只有天下大治,国家才能繁荣昌盛”〔2〕。从学理上来看,所谓“长治久安”就是一种可持续政治稳定的状态。那政治稳定的内涵是什么呢?在亨廷顿看来,政治稳定这个概念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强调秩序性;二是强调持续性。前者意味着政治体系相对而言不存在暴力、武力、高压政治和分裂等之类的状况;后者意味着政治体系的关键成分相对不发生变化以及社会中不存在希望从根本上改变政治体系的重要社会力量或运动〔3〕。根据这种界定,对于以夺取和执掌政权为目标的政党来说,长治久安其实就意味着国家治理得繁荣、社会治理得有序,政党的执政地位很巩固,不存在希望改变政党执政地位的力量和运动。执政地位的巩固,从根本上取决于什么呢?显然,那就是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也就是“人心所向”,即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在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看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主要来源于历史,是由人心向背所决定的。换句话来说,合法性主要取决于人民的选择〔4〕。相反,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丧失了人心所向,那就必然会丧失执政地位,更谈不上长治久安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5〕。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人心向背上处理不好,党就可能会丧失执政地位,无法实现长治久安。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现阶段实现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指针,因此,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恰恰也是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也就是说,“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我们党取得政权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更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6〕。换而言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只有从严治党才能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稳固党的执政根基,……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7〕。

一、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着眼于长治久安

虽然“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 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明确提出的,但实际上,他在之前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已经较为系统和具体地进行了阐述。在他看来,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一是为了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同时也是为了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8〕。这里用的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且他还对如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那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因为它恰恰就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9〕。进一步来说,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呢?其逻辑起点就在于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深深忧虑和警醒。换句话来说,党开始思考和关注执政地位与长治久安的问题,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先进性都不是一劳永逸的〔10〕。而在此之前,我们一度还坚持着“打江山”就必然“坐江山”的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再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党的执政地位与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及一劳永逸的,这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得出的结论。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9〕。历史发展证明,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假若失去民心,则必然要失去天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群众的坚定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即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党只有坚定地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才能安如泰山、坚如磐石,进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和意义也就一目了然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它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如果我们不能明确并警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党的执政地位就不能长期保持下去,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最后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8〕。如果说“亡党亡国的危险”的反面是“长治久安”的话,那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其实就鲜明地点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与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之间的内在逻辑了。

二、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的突出问题关乎着长治久安

全面从严治党虽然强调了“全面”,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我们党谋划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非常清楚,那就是更好地贯彻和执行群众路线,找到影响群众路线贯彻的要害问题即作风问题,而作风问题又突出和聚焦在群众反映强调的突出问题即“四风”问题上〔8〕。循着这样的逻辑,既然党的作风问题最后聚焦到“四风”问题上,那进一步来说,“四风”问题自然也就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所要重点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四风”问题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而且是当前群众所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由“四风”衍生出来的〔9〕。既然“四风”问题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源,那么它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进而势必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评价,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认同和支持,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人心向背,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点明了这其中的逻辑。他首先详尽地梳理了当前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他总结说,“我讲这些情况,就是要全党都警醒起来。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9〕。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引用毛泽东同志所讲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其实就是要揭示“失去”的危险,而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种“失去”的危险,就是被人民群众抛弃、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如果不及时警醒,那长治久安也就成为一种奢望了。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9〕,其无疑充满着对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深深忧虑。而“四风”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作风问题,它的核心是党群关系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好“四风”问题,有助于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8〕,进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逻辑,王岐山同志从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角度来论证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恰恰反映出全面从严治党与长治久安的关系。他认为党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人心向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能否办好中国的事情,那主要就是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概而言之,“执政党的使命决定了必须从严治党,执政党对人民的承诺就是它的使命。要兑现承诺,执政党必须对自身严格要求”〔4〕。

当今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正经历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利益固化藩篱”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稳固党的执政根基,才能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目标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

三、全面从严治党主要举措的实施有助于长治久安

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逻辑起点着眼于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的突出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乎长治久安。但这两个方面仍然是属于理论和应然层面的,全面从严治党到国家长治久安逻辑链条的完整实现,其实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施,即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推进有助于长治久安的实现。

首先,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关系到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着眼,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我们最大的政绩。反之,如果不从这样的大局出发来看问题,并且不把抓好党建作为我们最大的政绩,那么“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8〕。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把治理好、建设好党作为最大的政绩,自然也就有助于实现长治久安。

其次,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有助于长治久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从而获得和巩固执政地位,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他们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他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如何才能保持党的这种先进性呢?思想建党就是根本途径,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思想建党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实现长治久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思想建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法宝。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它具有长期执政合法性的根据。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若它不能永葆其先进性,就会为人民所抛弃,当然也就失去了长期执政的资格。所以,思想建党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之魂”〔11〕。

然而,仅仅靠思想建党是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教育要与落实制度规定结合起来进行,从而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与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协调统一起来,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他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由此可见,制度治党是一种更有助于实现长治久安的举措,制度治党不在于制定更多的制度、更多的规定,关键在于要取得实效,即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具有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制度有效供给的同时,还要注重“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其最终目标是“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8〕。

强调制度治党意味着我们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严明党的纪律,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纪律的刚性化,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党的集中统一,使党的各项生活充满确定性和有序性,从而有助于实现长治久安。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集中统一’是中共执政发展的根本所在,党内分裂、不团结是政治隐患、危机之源”,并且“中共革命史以及建政后的建设、改革史表明,历次困境的根源之一即是中共内部出现不看齐的力量,甚至是搞分裂党的政治勾当”〔12〕。

第三,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确保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从严管理干部,这其中的逻辑也是十分清晰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通过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实施的。众所周知,干部是公共权力的具体行使者和党的理论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出了问题,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那干部管理如何与长治久安联系起来呢?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概括出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即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非常庞大,因此管理起来难度也很大,“管不好就会出乱子。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8〕。这里用“出乱子”、“出问题”等描述了从严管理干部与长治久安之间的密切关联。其实关于管理干部与长治久安的关系,唐太宗李世民也早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即“致治之本,惟在于审”〔13〕140,意思就是说,要想使国家太平和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就在于对官吏的审查和任用。

第四,持续改进作风促进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改进作风。关于改进作风与长治久安的关系,我们在前面梳理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的突出问题与长治久安的关系时专门论证了“四风”问题对长治久安的威胁。实际上,党的整个作风建设都与长治久安存在密切的关联。我们知道,“首创奢靡,危亡之渐”〔13〕72,意思是说,“首创奢侈淫逸之风,就是国家危亡的开端”〔13〕72-73。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广大党员,“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8〕。反之,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近,群众就离我们越远。而群众离我们越远,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存在被群众抛弃进而执政地位丧失、难以实现长治久安的危险。正是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党风问题与党的生死存亡密切关联。在他看来,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必须要引以为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全面从严治党〔8〕。这里用“人亡政息”、“生死存亡”等词,深刻地表明了作风建设与长治久安之间的密切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警醒地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出现了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贪污腐败。“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5〕。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5〕。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罕见地用了“必然”、“亡党亡国”等词,足以证明他对作风建设与长治久安关系的清醒认知。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腐败毒瘤,塑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五,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助推长治久安。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呢?其内在的逻辑也是十分清晰的,那就是“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并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8〕。因此,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治久安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8〕。那如何通过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来辅助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呢?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重发挥两个渠道的作用: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的作用;另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的作用。只有让群众进行广泛的监督,才会让“隐身人”无处藏身;只有让群众进行评判,才会使党员干部对群众充满敬畏之心。而让群众建言献策,也有助于我们党最大限度地听取民意、汲取民智,更好地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换言之,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党自身的免疫力,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进而实现长治久安。其实,早在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国家兴衰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就鲜明地点出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与长治久安的关系。当面对黄炎培关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疑问时,毛泽东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4〕。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的实现保障着长治久安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从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众所周知,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任务和使命要求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顺应人民诉求、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来整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长治久安,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15〕。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人民迅速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也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也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堪称世界奇迹的成就,开创了“三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然而当前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和挑战,一些不安定、不稳定因素威胁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对党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可以说,能否找到党的建设的正确规律,能否继续释放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夯实和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不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也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当今中国治理和中共执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尤其是世界和国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中国面临多个棘手的世界难题,如“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这些都需要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它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12〕。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国家长治久安就会成为一种奢望。

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国家能力。关于国家能力,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其新作《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就强调了维护政治稳定和实现有效治理的三个重要组件:第一是国家能力,第二是负责制,第三是法治。他认为,“国家能力”之所以处于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其实是源于我对发展中国家所作的所有研究,因为我发现放眼全球,非洲、中东以及其他地区的国家为何会愈发贫穷,这主要是由于国家能力不足导致的负面效应,它比政治发展中其他任何成分的缺乏所造成的影响都更严重”〔16〕。学者王绍光先生也特别强调国家能力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在他看来,“谈国家治理问题,一方面政府要放权,让其他力量参与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和巩固国家能力。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政府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管,避免国家出现乱局;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7〕。在这里,也点出了国家能力或者说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提高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

〔2〕胡鞍钢.天下大治是最大公益产品〔N〕.人民日报,2013-03-06(9).

〔3〕格林斯坦,等.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册〔M〕.竺乾威,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55.

〔4〕刘淑君.李永忠解读:王岐山首次明确论述中共合法性〔J〕.同舟共进,2015(12):23-25.

〔5〕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6〕杨宁,张光辉.四个全面: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针〔N〕.新华日报,2015-05-05(16).

〔7〕王培洲.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EB/OL〕.(2015-05-26).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0526/c117092 -27059611.html.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2).

〔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 -02 -18).http://ah.people.com.cn/n/2014/0218/c360737-20591200.html.

〔10〕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EB/OL〕.(2008-12-18).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g/2008-12/18/content _7318929_3.htm.

〔11〕石仲泉.论思想建党〔N〕.北京日报,2015-02-16(18).

〔12〕张广昭.中共首提“四个意识”有何深意〔EB/OL〕.(2016-02-18).http://www.rmlt.com.cn/2016/0218/417644.shtml.

〔13〕王娟.贞观政要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09-610.

〔15〕八项规定三周年回顾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论述〔EB/OL〕.(2015 -12 -0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2-04/7655052.shtml.

〔16〕曹起曈.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终结、政治秩序与中国〔EB/OL〕.(2015 -04 -30).http://www.aisixiang.com/data/87355.html.

〔17〕王绍光.国家治理与国家能力——中国的治国理念与制度选择(上)〔J〕.经济导刊,2014(6):2-7.

责任编辑冯耀明

〔作者简介〕王红卫(1981-),女,山东德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管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BFDY048)。

〔收稿日期〕2016-02-26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2-0040-05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内在逻辑四个全面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