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谈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2016-02-15朱嘉鼎

中学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讲堂边城沈从文

朱嘉鼎



由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谈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朱嘉鼎

为了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新课改精神,今年七月份市里专门组织了一次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

首先,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聚焦的焦点是“课堂”,即通过一堂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引发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的思考。这种以“实践”为起点,从具体的“课堂”开始,通过课堂教学阐发和思考“新课改”理论的做法是科学的,这种做法避免了由“理论”到“理论”的局限,将参与者的理论基点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种以“参与者”的视角践行理论研究的作法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理论说教的课改培训模式,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新课程理念上的一次超越。这种模式,从具体的“课堂”出发,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去听、去看,然后去思考,这种“新课程”培训模式很接地气,使所有老师的理论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

其次,从课堂呈现的范式来看,这堂公开课起到了“观摩”的效果,给人以启迪和反思。这次观摩活动由市里一位老师上沈从文的名篇《边城》,教学设计如下:

在学习目标上,设计了三个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在过程与方法上,设计了两点:

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的一般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上,设计了以下两点: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民俗及其丰富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

1.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分析人物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沈从文,对《边城》做了概述。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许多图片,然后让学生回答看完图片后的感受。之后,对《边城》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交代。完了之后对翠翠、祖父、天保、顺顺等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边城》的“三美”。

如果抛开这堂课的效果,单从这堂课所呈现的形式来说,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信息时代,课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从形式上看,是“白板”代替了“黑板”,以及信息技术不断的向课堂的渗透。一节语文课,从课件到文字,再到视频,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来自于网络。有些语文老师已不再用到“黑板”,从板书设计到图片资料,网络上的课件设计即精美又准确,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只是展示课件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白板成了现代的代名词,而黑板则是传统的象征。

启示二:信息时代,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才算“高效课堂”?很显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也多元化。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上,就是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各个侧面开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启示三:语文课堂的主体是什么?应该是文本,是对文本语言符号的解码,是对文本的解读。当解读文本里的语言符号时,总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方法和手段就所关注的核心就是语言系统里的语法和修辞。但这些仅是理解文本的基础,要对一篇课文进行赏析,首要的一点是:阅读主体要对文本进行积极地有利于阅读的情感投入,要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语言教学,概括来说,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教学。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音知识。

二是文学。这是附着于语言符号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内容的复合体。这里有一个文学观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们所持的文学观应是什么?那就是:告诉学生一个多彩的社会,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充满悲悯和良知的温暖世界。要让学生在文学里看到一个大写的“人”,看到“人”所具有的高贵、无私、勇敢、无畏,要让学生知道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性。

启示四:关于沈从文,我们应告诉学生什么?应该是他作为一个反现代化的启蒙主义文学家的文学观。沈从文认为,现代化的金钱、效率、自由、民主改变了传统道德观念,打破了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使乡村古朴、自然的人性变得势力、贪婪,人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严重扭曲,“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成为现代化的祭品。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喧嚣和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内心充满困惑、焦虑、无助、绝望、悲观、冷漠、自私和迷茫。现代化改变客观社会的同时,也改变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主观内心世界。也许,这些才是沈存文这位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带给我们的东西。

总之,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以课堂为依托,以感性触摸为主导的新课程理论培训模式,深化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拓宽了广大师生的理论视野,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甘肃庄浪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讲堂边城沈从文
《边城之材幽之地》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