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融合研究

2016-02-13朱劲松阮北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育

朱劲松,阮北平

(1.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2.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专业课程改革]

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融合研究

朱劲松1,2,阮北平1

(1.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2.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机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技术。“翻转课堂”是未来教育可能的一种形式。在线教育模式与PBL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教学目标、学习的中心人物、学习地点、教学对象规模、教学内容上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教学内容信息结构良好与否进行分类,分别采用在线教育方式和PBL教学方式,将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相融合,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可能、可行的发展方向。而观念的转变、政策与资金的支持、视频等在线教育资源的制作、教师团队的建设,则是近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线教育;PBL;翻转课堂

一、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简介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其发源地在美国,是指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E-Learning中的“E”代表的含义有:电子化(electrical)的学习、有效率(efficiency)的学习、探索(explore)的学习、延伸(extend)的学习、易使用(easy)的学习、增强(enhance)的学习。广义的在线教育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别于传统面对面教学的远程教学活动,狭义的在线教育是指在连接互联网或各种局域网的前提下(即on-line)开展的教学活动。本文中的在线教育采用广义的概念。当前教育界热门的“慕课”(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哈佛耶鲁等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可汗学院”(主要针对中学教育)、TED (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微视频教育等都属于在线教育的范畴。在线教育的一般形式是视频、在线实时会议及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的教育软件(APP),在线教育的内容则包括录制的教师授课影音、教学课件、教学前后的评估与测试系统、各种形式(如论坛、社交网、EMAIL、IM软件)的线上交流等。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自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1996)所创立。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形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老师事先精心设计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供一部分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将学生被动听课的学习形式转变为学生寻找、思考、讨论问题答案的主动式学习过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该教学法已广泛地用于医学、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学科领域的大学教育。本文研究的内容——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融合,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领域。

二、在线教育模式与PBL教学模式的比较与互补性分析

(一)所基于的学习理论比较

在线教育模式所基于的学习理论和传统教学模式基本相同,主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即源于动物刺激—反应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即通过奖惩影响学生的行为,该理论现在仍广泛地影响着教学方法。认知主义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延伸与发展,受20世纪50年代神经学和语言学的新发展,以及计算机兴起的影响,将身体的刺激—反应理论应用到大脑、内心中,人的知识是外部的刺激与人的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PBL教学模式所基于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知识不能脱离情境而存在,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者,因此必须通过亲身体验信息、反思理解所处世界,并和自己原先的理解相比较,要么融合,要么排斥,通过这个过程来建构自己所处世界的知识。这也是为什么PBL教学强调自学(自己反思)与讨论(对比他人的观点,促进自己的思维)的原因。

认知主义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被动汲取与记忆,是以教师为中心;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

(二)学习流程与形式比较

在线教育可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三个阶段。学习前为视频、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准备阶段,由教师团队负责整理制作,并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学习中阶段即为学生依托在线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阶段,有些在线教学还提供学生、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环节;学习后阶段即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在线测评、反馈、教师点评(学生互评)阶段。

PBL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7个步骤,俗称“七步跳”战略。包括:解释、澄清问题中的不清楚的短语和概念;尽可能准确地描述问题;然后尝试用先前的知识和一般性常识来提供尽可能多的对该问题的不同解释;并尝试构建一种详细的、内在逻辑一致的个人化的解释“理论”;针对解释中存在的不足,拟定出需要进一步自学的内容;自学完成该内容;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发现与学习成果。

在线教育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全过程,缓解教师的重复性、低水平劳动,有利于减少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所有流程都可以在线、远程进行;而PBL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小组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头脑风暴来帮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某一事物,更适合于面对面的现场开展。

(三)适用范围比较

在线教育通过将一些知识点和学习的要点制作成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后,可以低成本地下载、复制到几乎所有对该教学内容有学习需求的学习者的电脑、智能手机上,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信息结构良好领域的教学,教学内容明确,在所属学科领域中属于常识性知识,可以代替教师机械性的重复劳动。通常在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某门课程的基本知识领域,采取在线教学可以降低教师的重复性工作量,同时获得与传统面对面教育相当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模式侧重于围绕某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学、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内容的不足并再次思考、搜寻资料、分析学习,从而建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该“问题”可以是封闭性的,但信息结构不良的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问题更适合于PBL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因此,PBL教学更适合于教学内容宽泛,在所属学科领域中暂未明确或有争议的领域。通常在研究生教育或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某门课程的学术前沿领域,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创性思维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并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为今后从事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四)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互补性分析

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法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互补性:在学习理论上,前者为认知主义,后者为建构主义;在教学目标上,前者以知识传授目的,后者以提升学习能力为目的;在学习的中心人物上,前者以教师为中心,主线从上而下的知识传授,后者以学生为中心,主张由下而上的学习辅导;在学习的地点上,前者主要是在课堂外,后者主要在面对面的课堂内;在教学对象的规模上,前者适用于大规模教学,后者则适合于小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前者适合机械性的重复教学内容,后者则适合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性学习。

PBL教学模式整套流程走下来会相当地耗时,即便排除一部分在课外进行的环节,当班级人数较多时,课内进行的环节实施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在中国高校大部分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教学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整门课程全部采用PBL模式教学是行不通的,只能是针对一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而在线教育虽然适合大规模的课堂,且在课外进行,但也存在它的局限性。《纽约时报》2013年发表一篇文章指出:“MOOCs的初步应用结果令人失望,其教学效果依然不及大学课堂……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反思MOOCs对于高等教育的意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线教育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线教育虽然给予了学习者极大的自由,但同时也少了很多的压力;另外,在线教育通常缺少学生、教师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使得学生无法从交流中获取他人的观点并在相互比较的前提下进行学习状况的自我评估,这将极大地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知识结构的强化。

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现实条件的约束,将这两种具有极大互补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扬长避短。据此,我们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分成两类:一类采取在线教育模式,教师制作在线教育资源(这部分内容可以与PBL课外学习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外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时间;一类采取PBL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分享(讨论的内容也可以包括前一类在线教育的内容)。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内教学时间,又可以增加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还可以从繁重的机械式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和学生的个别指导这类技术性教学活动上,从而实现一般性教学与因材施教两不误;学生则既能保证学到基本的知识,又能根据各自的能力与爱好在某个知识领域进行深入拓展。

三、“翻转课堂”与PBL、在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上文中的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互补性分析,在课堂外采取在线教育方式进行自学,在课堂内采取PBL方式进行讨论与交流,基本上就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形式。“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是信息化环境下由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则在课堂时间面对面地一起解疑答惑、开展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做家庭作业。“翻转课堂”是学生在家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和团队合作等,从而将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内外进行了“翻转”,是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在线教育与PBL模式融合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高等教育领域,整合PBL与在线教育两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可以从教学主体的接受能力与教学环境的可及性两方面分析。

(一)高等教育教学主体的接受能力可行性分析

对于高校的教师而言,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经是很普遍的信息手段,其间也穿插着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手段。而在线教育所需要做的事情是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打包成一个视频文件。在教学材料具备的前提下,需要的是一个视频制作软件,将原课件、教师讲授的录音、其他多媒体资料进行整合。而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在高校教师中是十分普遍的事情,相信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教学内容,主要选取课程中具有良好信息结构的知识点进行在线教育视频制作,其中也可加入采取PBL教学方式的前期自学准备资料,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对高校的学生而言,虽然目前国内全日制高校较少采用在线教育方式,但学生们对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陌生,对于以中学教育内容为主的“可汗学院”、哈佛等名校的网络公开课、TED演讲视频早已有所接触。在线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与地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身的水平与学习习惯来掌控学习的进度。相对而言,倒是小组讨论与交流、探究式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少有实践。当PBL融合在线教育后,将课堂翻转,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课堂讨论与分享。

(二)高等教育教学环境的可及性分析

首先是硬件与网络条件的可及性。目前学生中的个人电脑已经十分普及,基本上是必备的学习与娱乐工具,且价格已十分低廉;而校园网在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早已铺设,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变。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布置校园Wi-Fi网络,结合当今比个人电脑更加普及的智能手机,学生可以走出宿舍在校园内任何一个角落接入网络,可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的空暇时间接受在线教育的课程。

其次是教学资源的可及性。在全日制高校中开展在线教育,目前还面临着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挑战。但将在线教育与PBL结合,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则面临的阻力将会小得多。有了政策层面的支持,接下来的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制作才能顺利进行。事实上,将在线教育与PBL进行整合,一方面可以缓解部分高校师资紧张、迫于从事高强度机械式的教学活动现象,另一方面则使教师有更多时间从事更高层次的技术性教学工作,如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组织课堂讨论、因材施教等。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一举两得。

四、PBL与在线教育融合的实施要点

(一)转变观点,政策与资金支持

当在线教育一度兴起时,让传统教育机构和教师们感到恐慌:我们是否会被取代?我们将何去何从?而学生及家长们也在疑惑:我们还需要上传统的学校吗?事实上,在线教育是当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再构,它对传统教育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取而代之,更多的是一种工具辅助性作用。这种现代化的工具与教育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将会降低教育成本,使接受教育更加方便且形式多样化;对于教师和教育机构来说,则可减少低水平重复性劳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劳动中。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将是利大于弊,当然也不排除转型期的阵痛。在线教育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传统课堂的消失,如前文所述,课堂依然存在,只是其内容发生了变化,更多地采用PBL教育理念来组织课堂,且其作用得到了强化而变得不可或缺。

当社会各界转变观点后,为了促进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政府和高校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如加快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启动专项资金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对相关技术人员与教师团队进行培训,促进在线考试与计算机辅助评分系统的建设,等等。

(二)课程知识点与教学目的的分类整理,教学视频的制作

首先是根据信息结构的良好与否,将课程的知识点与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哪些适合采用在线教学,哪些需要在课程上进一步讨论与分析,且可以根据难度进行分级。

然后是教学视频的录制,一般一个视频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或知识点,长度控制在15分钟左右,教学目标明确。考虑到学生在线学习时一般是利用闲散时间,其视频时间不宜太长。像哈佛等名校的网络公开课的视频时长与单纯的课堂摄录并不符合当代在线教育的要求,其学习效果会很差。另外,这类以视频形式为主的在线教育资料,要进行动态维护,不断加入最新的动态,删减过时内容,同时进行优化,使学生更容易学习与掌握。

另外,在线测试的试题库建设也应该是题中之义,试题库的规模也要足够大(同时也要定期更新),方便在测试时从试题库中随机选择,每个学生的试卷都不相同,可以避免考试作弊问题。另外,还要开发一套计算机辅助评分系统,客观题可以直接评分,主观题则该系统根据参考答案给出一个参考评分,由教师查阅后再确定分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教师的机械性工作量。

最后,这些在线教育资源与试题库应该在高校中进行共享,以便优势互补。这需要一个更高级别的行政机构来组织实施,如教育部、教育厅。教育部(厅)还可以对下载、使用量大的在线教育资源所属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教师团队的建设

在线教育资源的制作与PBL课程的设计,不应是教师个人完成的工作,事实上仅凭教师一己之力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工作,也不具有规模效应,必须要具有各种学科背景与技能的团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考虑到在线教育资源会在校际之间进行分享,相关课程的制作也可以组织跨校的教师技术团队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农经济”式的教师个体教学模式向多学科交叉的“团队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全覆盖的目标;李克强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下的在线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最受关注的领域。在线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具体的、可行的实施方式,而在线教育与PBL教学方式的结合,能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长处,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可减小教育信息化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冲击。

教育信息化与在线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客观上会促进跨校的教师资源重组,这会对目前我国的高校体系产生冲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校如何面对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1]Barrows H 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ABriefOverview[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68):3.

[2]琳达·哈拉西姆.协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在线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J].肖俊洪,译.中国远程教育,2015(8):5-16.

[3]Schmidt H G.Problem-based learning:Rationale and description[J].Medical Education,1983(17):11-16.

[4]朱劲松,周寅.PBL教学模式的难点及其在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研究,2015,38(5):55-59.

[5]Lewin T.After Setbacks,Online Courses areRethought[N]. The New York Times,2013-12-10.

[6]李逢庆,赵建民.教学信息化:一场走向在线教育的革命[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5):67—71.

[7]李逢庆.信息时代大学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及其经验解读——以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教学与学习中心”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5):71-75.

G718.5

A

1673-0046(2016)5-0139-04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以学为中心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经济学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13B19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