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时代医学伦理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6-02-05李红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伦理学慕课医学生

李红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hongwenli@126.com)



“慕课”时代医学伦理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李红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hongwenli@126.com)

“慕课”是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给医学伦理学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对传统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纸质教材与电子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医学伦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慕课;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教育理念

“慕课” (MOOCs)是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1]。 “慕课”是2008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纽约时报》称2012年是慕课元年。所谓慕课,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它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发展,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共享精神[2]。慕课是开放教育资源的新发展和新突破,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那么,作为医学院校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伦理学基础课程,如何去适应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医学伦理学课程教育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医学伦理学教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并赢得自身发展的契机,值得深刻思考。

1 当前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伦理学教学逐渐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有机融合,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的有效成果。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上,教师们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将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床边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医学伦理学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尽管如此,医学伦理学教学还存在一些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是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医学伦理教学绝大部分还是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性特征较强,除了少数医学院校会在医院实行床边教学、情境教学、观摩讨论教学外,大部分院校采用的还是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教师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 学生听讲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采用一定部分比例的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但教师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不够,参与程度有限,师生互动也不够充分,即便是讨论也主要还是以“问与答”的模式为主,启发式、 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得到有效贯彻实施,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并未落到实处。

二是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师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除了发展较好的部分高校设有独立的医学伦理教研室、独立医学人文研究院之外,大部分医学院校将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教学划归为思想政治课的大类别中,由思政课老师来承担。在任课老师中,受过伦理学专业训练的老师较少,更不用说专攻医学伦理方向的博士了。这一方面不利于医学伦理教学的专业性发展,另一方面医学伦理专业教师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

三是医学伦理教学与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还不够紧密。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与医药相关的职业,因此职业精神和医德修养的培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在现行的医学伦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实践性的难题。一个根本性的道德哲学问题是:道德水平能否通过伦理学教育来提高,紧紧通过几十个学时的医学伦理教育能否培育出学生们未来的良好职业精神。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上的难题。医学生在大一、大二就学习医学伦理课,离他们实际从事临床工作还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时间一久,学到的东西能否转化为实际的道德品质就很成问题了。

四是大规模和个性化成为矛盾,不利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发展。由于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医学伦理课常常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人数多,就可能会出现“满堂灌”的教学。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笔者曾一学期带过8个大班的医学伦理课,人数最少的也有80多人,最多的有170多人,且课时只有18学时。在这种形势下,想要实施因材施教的理想模式,恐怕只能是很大的奢望了。

2 医学伦理学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慕课”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就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而言,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范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机遇

“慕课”模式的广泛应用给当前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有利的条件,这些有利条件同时也是慕课自身特征带来的良好作用。

2.1.1 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

教育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其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为本[4]。对于医学伦理学而言,更是如此。医学伦理所传之道是关乎医生职业道德的根本大道,所授之业是关于医学生健康成长之基业,所解之惑是关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生存之惑。过去的医学伦理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医德和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不是靠教师的言传,更主要的是靠学生的自我领悟、实践反思、道德修为。慕课的“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帮助师生实现这种转变,将师生互动、学习体验更好地融合,促进教师从讲授者到激励者、从讲解者到启发者的角色转换。

2.1.2 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传统医学伦理学教学要么是理论性较强难以吸收,要么是道德说教意味太重而难以令人信服。这是由于医学伦理必须讲解一些道德哲学理论,同时又要对医学生讲解医德修养的道德化问题。慕课模式则可以改变这一困境。在技术上,慕课可以分割为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其中穿插一些小问题,回答正确才能过关继续听课,学习过程如环环相扣的游戏闯关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疑难问题可以直接在网络平台上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参考答案。这种设置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参与性,而且可以使全世界所有的学习者在同一个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超越时间空间局限,享受任何学校的任何教师的任何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1.3 重塑新型师生关系。

课程教学是维系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教师的传授也主要发生在课堂上。由于慕课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技术层面进行了改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慕课基于互联网的平等共享精神,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得以真正地体现。慕课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共享的课堂,在此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同时,它也打破了教师之间各自为阵的局面,大家可以共同来参与慕课的开发、建设,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格局。

2.1.4 使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慕课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新模式。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公开课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特别是国际上一些非盈利机构开发了很多个性化的课程,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个性化的学习和教育培训项目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些都为构建人人皆学、 处处可学、 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提供大好机遇。

2.2 挑战

慕课模式给现代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医学伦理学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对医学伦理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2.1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慕课时代,医学伦理教师不仅要掌握经典的伦理学理论、伦理学研究方法,而且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果说理论是“道”的层面,那么慕课技术就是“器”和“术”的层面。只有将“道”和“术”有机结合,才能开辟医学伦理教学改革的新路径。特别是慕课具有严格的课程标准、教学评测要求、全新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课堂安排,这些都对传统的医学伦理教学带来新的变革。如何积极有效应对这些变革,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2.2 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慕课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实现从静态知识传授向动态智能教育转变。慕课包含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选课听课、互动讨论、课后作业、评价考核等环节。在慕课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根据医学伦理课程的特点安排案例讨论、投票、实时调查、在线答疑等方式,深入分析医学伦理教育的目的,充分准备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授课进度。

2.2.3 对课程趣味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传统的医学伦理课程普遍存在趣味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讲授基本伦理理论的时候更加显得枯燥乏味。慕课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开发精炼短小的微视频,在课程中设置很多有趣味的小问题、在线调查等,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如何在医学伦理教学中改变单调乏味的一面,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医学伦理教学内容以外,还要巧妙设计一些针对学科特点和现实情况的有趣问题或案例,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2.4 对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医学伦理学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主要靠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种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慕课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为主,学生学习成绩效果的好坏更多地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而不是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构成的考核方式,将考核的目标任务更多地分解到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3 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针对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必须有效运用慕课教学模式,开辟出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医学生医德教育新局面。

3.1 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线上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教师的互动,包括观看视频、学习课件、完成作业、参加测试、提问答疑等。这一环节的前提是要有优质的慕课课程资源,关键是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自我学习。对于医学伦理慕课课程的制作,可以采用微视频、云课堂等方式,将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形象转化为音、视频。慕课视频的制作与传统的上课视频录制不尽相同,它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根据知识结构体例将教学内容拆分成为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或模块,而不是以学术性的逻辑线条串联起来的知识整合体,以方便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时间来学习。也就是说,要实现知识的模块化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把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合理设计知识单元,有效安排练习与测试题目。线下教学主要是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开展小班讨论、辅导报告、案例分析、辩论比赛、小品表演、理论讲解、课程答疑等,侧重于深入地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例如,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资料搜索了解当前的医患关系现状,并思考如何来解决医患矛盾纠纷,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这一点对于医学伦理这样的人文课程尤为重要,本质上说医学伦理传授的不是技术知识,而是实践智慧;不是理论教条,而是实践慎思[5]。只有在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交流中,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火花、智慧之光,才能进入真正的伦理探讨、道德论证与辩护。将线上与线下的学习研究有机结合,重点和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将课堂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还原课堂教学的本质,促使教师向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转换,推进医学伦理教学更广、更深发展。

3.2 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除了课堂的正常教学之外,还要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目前的医学伦理教学过于依靠第一课堂的有限课时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医学伦理中涉及到很多临床实践的难题,需要在第二课堂进行深入学习把握。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如社会实践活动、专家辅导报告、辩论比赛、知识问答、情境剧表演、专家访谈、医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观生命意义展室等,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修养与职业精神。特别是在医德教育方面,不能采取传统的道德说教模式。针对90后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特点,要以真实的医德典型人物进行案例教学,带领学生学习医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理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陶冶情操、砥砺品质。

3.3 将纸质教材和电子材料相结合

目前的医学伦理教学过于依赖传统的纸质教材,阅读资料相对欠缺不足。就医学伦理而言,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教材上的有限内容,而应该涉及到大量的鲜活的真实案例。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在教材之外,还应该不拘一格地提供大量的辅导材料,包括电子教材和其他阅读材料。特别是现在的90后学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进行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常态化了,学生看书的时间远不如看手机和看电脑的时间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性的教科书之外,开发出一些便于手机阅读和电脑阅读的电子资料,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展示材料、演示文稿、语音视频、案例分析、课程笔记等辅导资料,全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伦理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展开理性分析、伦理推理、道德论证的能力。

总之,在慕课时代,可以说它对教育的影响无处不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要围绕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技术特点,结合课程自身的知识结构特征,实现医学伦理学教学资源共享、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重构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习由“单向式”向“交互式”转变,不断开创医学伦理教学新境界。

[1] Karen Head.Are MOOCs the Future of General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2014, 63(4):244-255.

[2] 刘和海,张舒予,朱丽兰.等.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104(12):5-11.

[3] Stephanie Foote.Higher Education, moocs, and the Question of Sustainability: An Interview with Jonathan Tomkin [J].Resilience: A 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2014, 1(3):120-137.

[4] 张鸷远.“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116-121.

[5] Maureen W. McClure.MOOCs, Wicked Problems, and the Spirit of the Liberal Arts [J].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2014, 63(4): 269-286.

〔修回日期 2016-03-17〕

〔编 辑 李丹霞〕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by Medical Ethics Teaching in the Era of MOOCs

LIHongwen

(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208,>China,E-mail:hongwenli@126.com)

MOOCs is a new education concept and education patte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age, bring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medical ethics teaching.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se challenges, we must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medical ethic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class and the second clas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aper materials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thus to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medicine ethics teaching.

MOOC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al Concept

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3.45

R-052

A

1001-8565(2016)03-0518-04

2016-01-21〕

为2015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以提高医学生医德修养为核心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研究”(10220001002130)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伦理学慕课医学生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