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2016-02-04

黄河之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音乐创新

罗 芳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学小学,上海 200333)



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罗 芳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学小学,上海 200333)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时间短,同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有一定困难。然而节奏、音高、音乐主题、音乐情绪等音乐概念是高度抽象的专业词汇,仅仅使用语言进行解释说明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可以作为引导孩子认知世界的工具,游戏能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克服困难,学习音乐知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创新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和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音乐课堂中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接龙,情境设置,歌词创编,故事,声势,舞蹈,图谱等游戏方法促进音乐教学,达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的良性循环状态。本文旨在介绍音乐教学中各自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一、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节奏。接龙游戏:接龙游戏源于纸牌游戏,利用游戏一个接一个有序进行的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个体为单位,老师出示一个节奏后,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模仿,随着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简单的节奏并进行接龙。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听觉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音高。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理解音乐概念、把握音乐特征。例如让学生分组学习低声部旋律和高声部旋律,让学生模仿并辨别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到底有什么不同,同时学生可以分组演唱老青蛙的低音旋律和小青蛙的高音旋律,充分演绎老青蛙和小青蛙愉快的在一起歌唱的场景。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音乐,将具体的感受转化为抽象概念的理解,有利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并且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情感体会。舞蹈:音乐中各个情境或角色的动作特点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其进行分析,并改变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将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和节拍的具体感知。例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中加入藏族的踢踏舞,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2/4拍的节奏,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藏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促进学生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热爱。

(四)音乐形象。故事: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通过起伏的力度、音区的变化、多彩的音色、丰富的和声等元素完美的交织在一起,撼动听众的心灵。小学的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体验较为浅显,音乐故事用具体直接的语言传递信息,因此故事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有非常多的舞剧音乐欣赏,如《四小天鹅舞曲》、《那不勒斯舞曲》等等。音乐所表达内容以抽象居多,为了更好的让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音乐背景和感受音乐内容。

(五)音乐主题、曲式结构。图谱游戏:音乐是抓不住也看不见的,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结束。借助有形的谱图将音乐的主题更直观的展现出来,有助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音乐主题的特质。例如《彩云追月》中第一主题的音符在图谱上慢慢向上升起,让学生在空中用手将旋律连成线条,感受一轮明月慢慢升上天空的场景。图谱的使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主题并且能促进学生在听觉上区分开两个主题的不同,从而分辨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更利于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六)乐器欣赏。角色转化:将学生与老师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渴望。在音乐欣赏课上仅仅由教师讲解乐器知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中试着让有能力的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为同学们讲解乐器的结构、音色、演奏方式,甚至当场演奏一段优美的旋律,同班同学的教学将会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高知识的有效吸收。在学习乐器合奏的乐曲过程中,可以学生分组认领乐器,尝试在乐曲播放的过程中扮演小小演奏家,运用演奏乐器的动作更直接地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七)音乐创编。歌词创编:创编在学习中是一种高层次的行为,建立在学生对音乐知识充分学习、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一首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的歌曲,分组讨论进行歌词创编,可以焕发出歌曲的勃勃生机,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才能,显示出学生的智慧光芒。

二、音乐游戏化教学的误区

音乐游戏化教学是利用小学阶段儿童活泼好动、对新事鲜物感兴趣的年龄特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养。在音乐游戏化教学中应避免喧宾夺主,避免为了一味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安排游戏,而忽视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应避免因为游戏的出现导致课堂教学的支离破碎,避免游戏数量的过多打断了教学的连贯性的层次性,游戏教学应是有教学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明确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的目的,对学生可能在游戏中发生的任何情况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进行调整,促进学生在愉悦中克服难点、在快乐中感受音乐。

三、新课标下的音乐游戏化教学

音乐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亲身参与音乐游戏利于学生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融入身边的环境、融入集体,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游戏设计的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参与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获取丰富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新课标的要求在音乐游戏化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丹红.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J].快乐阅读,2013,02∶29.

[2] 吴也显等.小学游戏教学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28.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小学音乐创新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