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牙科畏惧症龋齿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1-27姚金姗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龋齿临床疗效

姚金姗

2.3 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3)d,住院总费用为(37 850± 4821)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4)d,住院总费用为(71 501±5815)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的一种颅内血管局部病理性扩张现象。由于人体颅内血管与外周血管结构差异较大,颅内动脉缺乏外弹力层,且中层薄弱,血管分叉处缺如,因此易出现动脉瘤[4]。另外,颅内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管壁退化、炎症及创伤等又对血管壁造成进一步损伤,可加速动脉瘤的形成[5]。开颅手术与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开颅手术主要有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及动脉瘤包裹术等;介入治疗主要有载瘤动脉闭塞术及弹簧圈栓塞术等[6]。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GO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6] 刘淑杰,王书瑾,马慧敏,等.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7):159-160.

[5] 顾大群.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3.

[4] 樊友道,周金菊.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201-1202.

[3] 郭金满,胡火军,王雄伟.4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155-156.

[2] 张文斗.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50):85-86.

[1] 陈明.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5):387-388.

传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有效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及脑内血肿,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开颅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血管痉挛以及再出血发生率高,导致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患者恢复较慢,预后效果一般,因此临床应用范围有限。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血管内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以下优势:①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不直接与脑组织接触,可明显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也避免了因脑组织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了颅内血肿及感染的发生率。②该治疗技术无需对载瘤动脉进行阻断(或进行短时间阻断),在球囊辅助下,降低了脑梗死的发生率。③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可出现血管痉挛、脑积水、神经功能损伤、斑块脱落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时,需严格按照手术操作原则进行,并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术后需叮嘱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避免支架内形成血栓,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
牙科畏惧症龋齿患者的临床疗效

姚金姗

【摘要】目的 探讨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牙科畏惧症龋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3—7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牙科畏惧症患者60例(90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牙45颗)。观察组患者采用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局部麻醉去龋后选用树脂进行充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疼痛程度及畏惧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患牙轻度疼痛及无痛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畏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科畏惧症患者采用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龋齿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在治疗中的疼痛感及畏惧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龋齿;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846(2015)10-0099-03

大连市口腔医院,辽宁大连 116021

龋齿是牙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在细菌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出现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人类失牙的重要因素。牙科畏惧症患者是指在牙齿诊治过程中易产生过度害怕、紧张、忧虑等心理情绪,在行为上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耐受性较低,严重者可出现躲避治疗的现象[1]。相关资料显示,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为40%~88%,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发病率略有下降[2]。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是治疗龋齿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在牙科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就牙科畏惧症患者采用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3年3—7月我院收治的牙科畏惧症患者60例(90颗患牙)。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超过1处表现为牙本质龋坏,并对冷、热刺激敏感,进行牙髓电活力试验,表现为正反应;牙齿除龋齿外,无发育异常、磨损以及软组织损伤现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45颗患牙)。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1~50岁,平均(27±3)岁;中龋23颗,深龋22颗。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0~49岁,平均(28±4)岁;中龋25颗,深龋20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常规检查,主要为口腔常规检查以及拍摄X线根尖片等。治疗材料主要有武汉伢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伢典微创祛腐凝胶,美国3 M公司生产的纳米树脂Z350和光固化钙垫底材料、法国碧兰麻注射液等。观察组患者采用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先将伢典凝胶涂于龋洞表面,停留30 s后选择配套手用器械将龋坏组织刮除;使用探针对龋洞内壁进行探查,无粘灼感或新滴入的凝胶不浑浊,可视为龋坏组织完全去除,若仍残留龋坏组织,可重复上述方法;待龋坏组织完全清除后冲洗窝洞,并去除凝胶。进行常规消毒、隔湿后,选用光固化钙垫底材料垫底,采用纳米树脂Z350进行充填。对照组患者常规局部麻醉去龋后选用树脂进行充填,给予患者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随后进行常规磨牙法将龋坏组织去除,其余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3-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疼痛程度及畏惧程度,并对患者随访18个月,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疼痛程度:治疗中患者无任何不适感,可积极配合治疗,可视为无痛;治疗中患者有轻度不适感,但可配合完成治疗,可视为轻度疼痛;治疗中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感,治疗不能顺利完成,可视为重度疼痛。②畏惧程度:根据面部表情分级法(FIS)采用患者自评方式,对其治疗中产生的畏惧情况进行评价,从非常愉悦到极度不愉悦可用1~5分表示,1分表示不畏惧;2分表示基本不畏惧;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比较畏惧;5分表示非常畏惧。畏惧率(%)=(4分例数+5分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时间患牙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患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6~10 min治疗患牙率最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患牙率比较[颗(%)]

2.2 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患牙治疗时重度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患牙轻度疼痛及无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颗(%)]

2.3 畏惧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畏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畏惧程度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龋齿治疗中,观察组患者未出现露髓现象,在随访期间,出现充填体边缘微隙1颗,继发龋齿1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 (2/4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露髓现象2颗,在随访期间,出现充填体边缘微隙3颗,充填体脱落2颗,继发龋齿2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9/4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科畏惧症又可称为是牙科焦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心悸、焦躁不安、出汗、呼吸困难或高声尖叫等,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躲避或拒绝治疗,是影响牙科患者诊治效果的重要因素。牙科畏惧症是与人口统计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密切相关的一种复杂现象。相关调查表明,女性患者应激反应、恐惧及抑郁等发生率高于男性[5]。

龋齿是临床多发疾病,治疗主要采用去龋充填方式,但传统牙钻去龋法易对健康牙本质造成一定

猜你喜欢

龋齿临床疗效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为什么人会有蛀牙
预防龋齿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