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6-01-27付宏亮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付宏亮

是在支气管镜下降至主气道后,将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至支气管肺泡内,便于直接将呼吸道和肺泡内的滞留物清除干净,缓解患者气道阻塞症状,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呼吸功能,彻底清除分泌物,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5]。因此,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多采用床旁支气管镜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显示,通过床旁支气管镜治疗的ICU重症患者治疗后PaO2、SaO2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机械通气组,但PaCO2明显低于常规机械通气组,与洪智峰和刘凤霞[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床旁支气管镜可明显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6] 洪智峰,刘凤霞.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4):81-82.

[5] 刘于红,张志成,李大伟,等.纤维支气管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影像技术,2010,25(2):114-116.

[4] 赵勇.纤维支气管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7):967-969.

[3] 陈大勇,黎焯基,谢华文,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46-447.

[2] 钱志成,万勇,王大庆,等.机械通气患者保证睡眠时间镇静策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2):145-146.

[1] 莫美宏.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5):502-504.

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付宏亮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试验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72/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2±5)d]较对照组[(19±9)d]大大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复杂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846(2015)10-0093-02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西临汾 041000

颅内动脉瘤患者多数伴有先天性脑动脉管壁发育不全,由颅内压升高所致,是一种多发的、危害性极大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由此导致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颅内复杂动脉瘤是指动脉瘤外形呈巨形、微小、夹层等各种不规则形,给治疗带来不便,其还包括以往治疗失败的动脉瘤[2]。无论是采用手术关闭还是行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都具有极大的挑战,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材料的完善,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步入了新的阶段[3]。本研究就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66例复杂动脉瘤患者,其中男69例,女97例;年龄35~75岁,平均(48±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评定标准:①动脉瘤颈/瘤体>1/2即宽颈瘤;②条状、分叶状、哑铃状、夹层等不规则瘤体;③体形巨大(直径>25 mm)或微小(直径<2 mm)瘤体;④瘤壁上伴有穿支动脉;⑤载瘤动脉狭窄;⑥多发性动脉瘤。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外科手术关闭术,首先行血凝、尿常规、血压等实验室检查,行颅脑CT、全脑血管造影,测量瘤颈、瘤体、瘤动脉直径及长度,明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数量、部位等。根据定位结果取Yasargi l翼点入路,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剥离骨膜,翻皮瓣至颅底形成骨瓣,呈弧形将脑膜剪开,寻找动脉瘤,用Yasargi l动脉瘤夹夹闭探查到的动脉瘤瘤颈,用罂粟碱湿敷。放置硬膜外引流管,数日后拔除。

试验组行介入治疗:①首先行血凝、尿常规、血压等实验室检查,行颅脑CT、全脑血管造影,测量瘤颈、瘤体、瘤动脉直径及长度,明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数量、部位等。②将肝素化置入6FENYOY导引导管。双导管栓塞:首先放置2根微导管,使头端的位置处于瘤腔内1/2,利用1根微导管放置弹簧圈,成篮,且不解脱;利用另1根同样放置弹簧圈并与另一个互相交织,最后解脱。

④支架辅助栓塞:首先放置Rebar微导管,使其到达动脉瘤远端约1 cm;再放置Echelon 10微导管,位于瘤体内1/2处。支架半释放栓塞或支架全部释放将微导管压住,再通过微导管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最后解脱支架。⑤双支架技术:将SolitaireAB支架扩过瘤颈,释放但不解脱,微调后,将Wallstent支架覆盖在SolitaireAB支架上,释放。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疗效:根据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OS)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良好:GOS评分4~5分;较差:GOS评分2~3分;死亡:GOS评分1分。以良好例数计算总有效率。②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 5)d,较对照组住院时间的(19±9)d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创伤小、预后较好。

3 讨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外科手术关闭的治疗效果有待提高。既往研究证实,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外科手术关闭,当破裂动脉瘤既能采用介入治疗,又能行外科关闭治疗时,最好采用介入治疗[4]。本研究根据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具体病情,在明确瘤体、瘤颈及其形态、大小、数量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支架辅助弹簧栓塞动脉瘤法常用于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且疗效较好,其优点是:①支架像“隔离网”一样覆盖在瘤颈上,避免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腔内,有利于弹簧圈致密填塞[5];②支架像“桥梁”一样连接瘤颈远近侧的血管,有利于内皮细胞沿支架生长,瘤颈口内膜化随之加快,正常血管壁得以快速重建;③支架植入瘤体后,增加了远近侧血管夹角,减少了血流对瘤体的冲击作用[6];④支架可改善动脉瘤表面的受力分布,加速动脉瘤分布;⑤支架可导向血流,减慢瘤体内血液流速,减少对载瘤动脉壁的冲击作用,降低动脉血流的复发率;⑥植入支架后,可明显减少涡流的大小和强度;⑦支架半释放技术的应用,可使支架、弹簧圈双层覆盖,达到瘤颈塑形好、瘤体栓塞致密、不易残留的效果[7]。

双导管技术是使用弹簧圈在2根微导管的作用下对动脉瘤内的不同部位进行栓塞,弹簧圈交错稳定成篮[8]。双导管技术可有效解决以下难题:①头颈部动脉迂曲严重,由于纡曲存在,支架难以跨过瘤颈[9];②瘤动脉直径微小,支架难以放置;③重要穿支动脉经过瘤体,栓塞难以治疗[10]。本研究中,2个弹簧圈紧密缠绕在一起,更加稳固。此外,在动脉瘤腔不同部位分别栓塞,无死角、无残腔出现,得到致密均匀的栓塞。

双支架技术可应用于宽颈动脉瘤、微小、梭形动脉瘤患者,由于上述患者动脉瘤腔内弹簧圈难以放置,而双支架可以覆盖在瘤颈上,可导向血流量、增加支架网孔的密度,血管内皮在瘤颈处沿支架生长,最终可隔绝动脉瘤和瘤动脉血流[9]。

综上所述,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双导管、双支架等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疗效较好,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 孙成建,王承恩,张伟,等.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观察[J].山东医药,2015,1(55):47-49.

[2] 姚亮,曹永胜.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现状与进展[J].安徽医学,2015,36(1):118-122.

[3] 吴忠宝.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系统评价[D].太远:山西医科大学,2011.

[4] 倪陶义,朱维胜,王君.血管内治疗2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6):467-471.

[5] 王浩.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

[6] 马骏,赵鹏来,唐晓宇.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C].天津: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7] 邓朋.115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芜湖:皖南医学院,2013.

[8] 吴忠宝,王宏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25-128.

[9] 孙美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1.

[10] 陆海,郑晶.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3):7-9.

猜你喜欢

安全性评价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电工电气制造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探讨
干扰素与布地奈德2联用药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