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逍遥散加减治疗ROTOR综合征验案1则

2016-01-27杨小平孙真真

中医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黄疸

杨小平,孙真真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2.河南中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



·临床报道·

逍遥散加减治疗ROTOR综合征验案1则

杨小平1,孙真真2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2.河南中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

摘要ROTOR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病,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运转及排泄障碍,导致胆红素返流血循环中,使得胆红素增高而引发黄疸。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运用中药汤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文中介绍逍遥散加减治疗ROTOR综合征验案1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ROTOR综合症/中医药疗法;黄疸;逍遥散/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ROTO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病,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运转及排泄障碍,导致胆红素返流血循环中,使得胆红素增高而引发黄疸。目前认为:该病发病机制是肝细胞对胆红素和有机阴离子的摄取、贮存及排泄障碍,此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从血浆到肝脏转运及肝脏贮存平衡紊乱。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可伴有乏力、纳差、腹痛等。因该病预后良好,一般不予治疗,且现代医学目前也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选择临床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因黄疸、右胁隐疼就诊的ROTOR综合征验案1则,介绍如下。

1病案举例

患者,女,42岁,2012年12月3日初诊。主诉:反复右胁隐痛、黄疸、乏力纳差、口苦半年,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因生气出现右胁部不适,胃脘胀满,纳差口苦,在某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遂前来就诊。现症:右胁隐隐作疼,胃脘不适,纳食减少,乏力,口苦,厌油腻,尿黄,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肝区无压痛和叩击痛,莫非氏征(±)。肝功能检查示:ALT 108 U/L,AST 86 U/L,TBiL 32.5 μmol/L, DBiL 8.0 μmol/L。西医诊断:胆囊炎。中医诊断:黄疸,辨证为肝郁克脾、疏泄不利。治宜疏肝健脾,利胆退黄。方予逍遥散加减,处方:炒白芍20 g,当归10 g,柴胡10 g,茯苓15 g,党参15 g,苍术20 g,枳壳12 g,龙胆草10 g,茵陈20 g,香附12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诸症明显减轻。稍作调整,继续服用1个月,患者无明显不适。复查肝功能示:ALT、AST均正常,TBiL 25.2 μmol/L,DBiL 4.4 μmol/L。继服2周,肝功能结果正常。此后常无原因出现右胁不适、乏力、口苦、眼黄、尿黄等症,给予中药口服治疗则诸症消失,肝功能检查示:TBiL 11.1 μmol/L,DBiL 5.4 μmol/L。为巩固疗效,将处方略做调整,制成丸剂,继续口服。服药1个月后,再次无原因出现右胁隐痛不适,伴乏力、纳食减少、口苦、眼黄、尿黄。肝功能检查示:TBiL 31.6 μmol/L,DBiL 12.7 μmol/L。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某医院住院检查,确诊为ROTOR综合症,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每次250 mg,每日2次,口服。服药1周,右胁痛消失,肝功能正常而出院。医生建议服药1个月即可停药,但患者停药后1周再次出现右胁隐痛、乏力、眼黄、尿黄。2014年7月10日来诊,患者面色萎黄,目珠黄染,舌质暗淡,苔薄黄,脉弦滑。肝功能检查示:ALT、AST正常,TBiL 31.2 μmol/L,DBiL 12.7 μmol/L。西医诊断:ROTOR综合症。中医诊断:黄疸,辨证为肝郁脾虚、疏泄不利、瘀阻脉络。治宜疏肝利胆,健脾利湿,活血通络。方予逍遥散加减,处方:炒白芍20 g,当归10 g,柴胡10 g,茯苓15 g,党参15 g,苍术20 g,枳壳12 g,龙胆草10 g,茵陈20 g,香附12 g,鸡血藤30 g,路路通30 g,水蛭10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诸症消失。继服1个月,复查肝功能示:TBiL 14.0 μmol/L,DBiL 9.5 μmol/L。效不更方,继续口服中药。12月18日行肝功能检查示:ALT 15 U/L,AST 13 U/L, TBiL 17.7 μmol/L,DBiL 5.6 μmol/L。将上述中药方中水蛭减至6 g,改为2 天1剂,水煎服。服药半年后停药,随访至今未再发病。

2讨论

ROTOR综合征又称特发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结合胆红素增高Ⅱ型(Dubin-Johnson综合征的亚型),是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均有先天性缺陷,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多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可间歇出现,亦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可伴有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右胁不舒、腹痛等症,体格检查提示肝脏或有轻度增大,肝脏穿刺活检无异常病变。该病发病人群多见于20岁以下,男女无差别。腹腔镜及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1]。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预后良好,可不必治疗[2]。

ROTOR综合征属中医学“黄疸”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黄疸的描述,明确指出其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特征性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云:“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历代医家治“黄”多从湿论。如:《金匮要略·黄疸病》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又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清代黄之御在《四圣心源》中言:“脾气宜升……然非脾之气上行,则肝气不升。”廖希雍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曰:“脾家有积滞则郁为黄疸。”先天不足,肝失疏泄,胆汁淤而不泄;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或饮食不节,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黄疸日久,导致气血不合,引起气虚或气滞,血脉不畅,瘀阻脉络,而发诸症。

本病案是从“肝郁克脾”论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逍遥散为主方,旨在运用疏肝健脾、利胆退黄之品。方中茯苓、党参、苍术、甘草等益气健脾之四君子汤,意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加快黄疸消退,又缓解右胁不适,达到保肝健脾、退黄之效。逍遥散和四君子汤均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为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名方,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之基础方剂。为调畅气血、活血通络、利胆退黄,加香附、枳壳、鸡血藤、路路通、水蛭等使胆道通畅,气血调和;肝郁日久化热,加龙胆草、 茵陈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利胆退黄之效。本例患者为女性,时值壮年,家族中未见类似病变,其病情反复,影响日常生活。笔者以疏肝健脾之法健运中气,使中焦枢机恢复,肝气得以疏泄,胆气得以通降,脾胃得运,则病可向愈。

3参考文献

[1]郭长吉,李三仁,李益农,等.腹腔镜和肝活检对Dubin-Johnson综合征诊断的价值[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3(2):211-213.

[2]Strassburg CP.Hyperbilirubinemia, syndromes (Gilbert-Meulengracht, Crigler-Najjar,Dubin-Johnson,and Rotor syndrome)[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0,24(5):555-571.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44-02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23

作者简介

杨小平(1958-),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6;修回日期:2016-01-11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