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式教学在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2016-01-22周红伟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大学体育户外运动

周红伟

(浙江农林大学 体育军训部,浙江 临安 311300)



情境式教学在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周红伟

(浙江农林大学 体育军训部,浙江 临安 311300)

摘要:针对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和高校户外运动教学的特点,在分析了相关的情境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情境式教学的操作程序,并通过情境式教学实验予以论证。实验证明,通过情境式课堂教学,能有效解决当前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场地不足、教学脱离实际以及学生对安全和技术知行不一等问题,使学生不仅在安全意识和技术上有很大提高,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使高校户外运动教学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的轨道,也为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户外运动;情境式教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以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契机,户外运动课程逐步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开启了我国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截止到2012年3月,根据中国登山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154所高校开设了户外运动类课程,但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场地和条件不足,造成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同时,目前我国高校户外运动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两部分组成。但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场地,往往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野外实践中面对自然环境挑战的过程中就束手无策,甚至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产生安全事故。为了提高户外运动课程教学的安全性和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在户外运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式教学,从而提高野外实践的安全和效果,提高高校户外运动人才培养质量,将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户外运动人口,以便推动我国户外运动安全、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户外运动实施情境式课堂教学,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均衡发展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完全的体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和高校户外运动教学的特点,在分析了相关的情境式教学的理论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情境式教学的操作程序,并通过情境式课堂教学实验予以论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浙江农林大学13级户外运动选项班中随机抽取四个教学班,共120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分别从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有关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以及户外运动类期刊和书籍共40篇(本),基本掌握了情境式教学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在文献查阅、分析和遵循问卷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户外运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信度系数为0.903,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

1.2.3实验法。把试验对象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研究,每班30人。实验班根据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安排,充分利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的地形地貌、水体等自然资源,并将实验班分成男女比例基本相同的10人为一个小组,进行情境式课堂教学。对照班根据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安排,在校园内规定的操场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设施,进行传统式课堂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后,分别组织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野外实践。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户外知识和技能以及非智力因素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为P>0.05,说明两组学生的户外知识和技能以及非智力因素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2.4户外运动情境式教学实验过程。

1.2.4.1情境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户外运动涉及的项目多,而且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根据中国登山协会《2013年中国大陆山难报告书》显示:滑坠(坠落)排名第一,为事故主要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参与者缺乏风险认识以及技术操作不当等。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风险认识和技术操作水平,结合户外运动课程技术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了特殊地段的行进、搭索过涧、路绳架设、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和营地建设等五项作为情境式课堂教学内容。这五项教学内容的技术是当前户外运动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在开展情境式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地形地貌等条件。

1.2.4.2情境式教学场地的选择和设置。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布置与利用场地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户外运动的教学中更是如此。为了实现切实提高学生的风险认识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教学目标,因此,有效的教学需依托良好的教学场地。浙江农林大学占地3 500余亩,三面环山,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教学内容,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选择了用于特殊地形下的行进、搭索过涧、路绳架设、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和营地建设等五处用于情境式教学的场地,并对条件相对不足的场地在场景和硬件上进行了一定设置,以满足教学在安全和功能上的需要。在情境式教学场地的选择和设置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安全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拓展性原则。

1.2.4.3情境式教学的实施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组织实验班学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已选择的教学场地,分别完成特殊地段的行进、搭索过涧、路绳架设、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和营地建设等五项内容的情境式课堂教学。在情境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问题导入法”创设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依靠团队智慧和力量完成现实情境下的挑战,最终通过教师的点评和示范以及学生反复的实践,形成自下而上的教学形式,直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对照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校园内规定的操场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设施(如看台、足球门柱子、围网等),分别完成特殊地段的行进、搭索过涧、路绳架设、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和营地建设等五项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集中讲授和示范法,然后分组,各组寻找场地自行进行练习,完全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形式,最后教师作必要的纠错和点评工作。

1.2.4.4情境式教学效果实施平台。野外实践是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检验,也是满足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同时,野外实践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户外运动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团队协作等方面 ,以及提高学生在自然环境中面对现实困难情况下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等。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完成规定的五项课堂教学内容后,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两天一夜的野外实践活动,并将五项规定的课堂教学内容作为野外实践活动的考核项目。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安全意识以及考核项目技术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熟练性等三方面进行打分评定。

1.2.5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3.0)及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户外运动情境式教学的内涵

户外运动情境式教学,是根据户外运动的项目特点,依托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人或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凭借自身现有的直接经验和认识,来解决面对自然环境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改革传统的共性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解决当前户外运动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知行不一等种种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户外人口,形成对户外运动理念的高度认同和行为的高度自觉,促进我国户外运动安全、健康和持续地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式教学的实验研究,获取了较为科学完整的用于反映实验效果的数据信息。为了确保实验研究的客观、公正,避免因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在野外实践学生户外安全意识和五项规定内容的考核中,实施考教分离。

2.2情境式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次非智力因素测试选取学习兴趣、自信心、创造性和团队协作四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非智力因素问卷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非智力因素测试情况统计表(M±s)

通过表1可见,经过一个学期情境式课堂教学的实践,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统计显示,在学生的户外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5.22分;在学生面对挑战的自信心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高9.67分;在学生户外技术操作的创造性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4.89分;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6.64分,说明情境式课堂教学对户外运动学生在创造性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学习情趣、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3情境式教学对学生户外安全意识的影响

户外安全意识主要选取人员安全意识、装备安全意识和环境安全意识三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教师在整个野外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这三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参照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户外安全意识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结果见表2。

表2 情境式教学对学生户外安全意识的影响(M±s)

通过表2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情境式课堂教学的实践,实验班比对照班在户外安全意识中人员安全意识、装备安全意识和环境安全意识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提高。统计显示,情境式课堂教学对户外运动学生在人员安全意识、装备安全意识和环境安全意识三方面都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在情境式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在户外安全意识方面的培养,确立以“安全第一”为原则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做到操作整体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4情境式教学对学生户外技术考核成绩的影响

户外技术考核在野外实践中完成。考核项目选取了课堂教学中规定完成的五项教学内容,即:特殊地段的行进、搭索过涧、路绳架设、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和营地建设。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个项目上技术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熟练性三方面进行打分评定,每个方面满分为100分,最后每个学生技术考核的得分由三方面分数相加除以3得出平均分为最终成绩,满分为100分(见表3)。评价标准参照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户外技术考核指标体系进行。

表3 情境式教学对学生户外技术考核成绩的影响(M±s)

通过表3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情境式课堂教学的实践,实验班比对照班在规定的五项考核中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统计显示,在特殊地段行进项目中,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0分;在搭索过涧项目中,实验班比对照班高20分;在路绳架设项目中,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5分;在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项目中,实验班比对照班高20分;在营地建设项目中,实验班比对照班高10分。说明情境式课堂教学对学生在特殊地段行进和营地建设的项目技术考核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学生在搭索过涧、路绳架设和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项目的项目技术考核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场地和教学环境,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情境式课堂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户外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5情境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5.1创设情境,身临其境。户外运动在高校还是一门新兴课程,大部分高校在校园内都还未建有专门性的户外教学基地,因此,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场地和设施。但户外运动实践性强,实用性高,风险大。在当前教学条件还尚未具备的条件下,作为一名户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的自然资源中寻找适合的场地,创设教学环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5.2风险评估,监控安全。师生人身安全是开展户外运动教学和活动的前提。户外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所谓的难度、技术,而是人们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在情境式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教学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从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做好风险应对的策略。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严明纪律,建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自查、互查和核查的技术操作控制流程,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教师还需做到人人监控、时时监控,确保教学活动的安全。

2.5.3鼓励肯定,建立自信。情境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面对自然环境的现实挑战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直接经验,促进对技术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对户外技术的掌握和积累程度,逐步推进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情境式教学的内容。在组织实施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肯定、多赞扬,尽可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更大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实践,逐步提高学生自信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5.4及时引导,体验成就。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是实现户外运动快乐最大化和收获最大化的源泉。情境式教学是自下而上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难免由于受知识、经验、技术和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进行到一定的程度会停止不前或者出现严重的错误,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全面的观察,除了积极鼓励和肯定以外,还需在合适或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引导。引导必须掌握好时机和程度,以便于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能,可以充分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与建议

户外运动情境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户外运动教学条件不足的现实问题和切实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达到了实验的目的。结论与建议如下:

3.1通过情境式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户外运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非智力因素水平除创造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团队协作三项指标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2通过情境式教学,显著提高户外运动学生的安全意识。人员安全意识、装备安全意识和环境安全意识三项指标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3通过情境式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户外技术水平,特殊地段行进和营地建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搭索过涧、路绳架设、野外保护站制作接速降三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4建议已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高校,也将情境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探索、实践和推广,从而更好地推进情境式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我国户外运动安全、健康和持续地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红伟,傅钢强.构建我国高校户外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79.

[2]杨汉,等.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76-80.

[3]马欣祥.我国户外培训教育现状[C].全国第三届户外培训与教育研讨会,2012.

[4]王柱石.情境教学法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选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2.

[5]李舒平,邹凯.户外运动的风险管理[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6]徐同文.大学课程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Outdoor Sports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Hong-wei

(Divi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ilitary Traini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utdoor spor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sports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situational teaching theory, specifically discussed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verified by situational teaching experiments.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ble to solve some problems effectively through situa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uch as the current lack of outdoor sports teaching field , teaching divorced from re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for students between the safety of operation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etc. so that the students not only on safety awareness and technology had greatly be improved, but also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for the outdoor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gradually became mature and specification, also for the current sports teaching reform could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Key words:outdoor sports; situational teaching;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2014年舟山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舟社联[2014]5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3-0056-04

作者简介:周红伟(1977 -),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户外教育.

收稿日期:2015-02-10

猜你喜欢

情境式教学大学体育户外运动
冬季户外运动
关于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茶艺课程中情境式教学方法探究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