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与发展研究

2016-01-22崔世君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研究

崔世君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012)



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与发展研究

崔世君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012)

摘要: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是提升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在充分掌握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特点和布局的基础上,对宁波市实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认证,提出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基本构想,并从体育旅游空间结构、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政府调控机制层面提出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长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体育旅游;旅游资源;资源整合;发展研究

目前,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兴休闲消费方式,体育旅游以其集参与性与观赏性、娱乐性与健身性、专业性与高品位性、教育性与互动性于一体的休闲特征备受人们青睐,随之而来的是各地一涌而上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热潮。但许多地方由于盲目或过分、过量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缺乏对整个旅游资源的整合,以致造成许多景区景观粗糙化、产品单一性、投资重复化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和财政透支。因此,以科学、合理的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有助于推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旅游市场科学、高效、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1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现状与分析

宁波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我国黄金旅游海岸线中轴,旅游产业扩展性非常好。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栎社机场开通了50条与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地区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线。尤其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形成2h交通圈的同城效应,也与杭州、南京、苏州等其它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城市加强了横向联系,确立了长江三角洲旅游主要城市的地位。近两年随着高铁的开通,加快了与内地的经济往来和旅游资源的共享。海路方面,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特别是随着宁波—舟山跨海大桥和象山港跨海大桥的分别建成,为宁波挖掘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然地理环境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为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条件和支持。宁波现已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 ),1个国家森林公园(天童森林公园) ,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1个国家5A级景区(奉化溪口风景区和滕头村风景区),18个国家4A级景区,2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体育旅游场地的资源而言,宁波拥有众多大型的体育场地(馆)、水上运动基地、四明山森林公园、启新高尔夫俱乐部、鄞州区国际网球中心、北仑凤凰山乐园等。就可供体育休闲旅游的自然资源而言,宁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里的山谷(如浙东大峡谷)、温泉(如宁海温泉、二灵山温泉)、河流(如奉化江、姚江、甬江等)、瀑布(如千丈岩、五龙潭)、海岛(如梅山岛、大榭岛等)、沙滩(如宁波象山的黄金海岸等)、森林(如四明山、福寿山等)等极具观光休闲价值。松兰山国家帆船、帆板基点、宁海“徐霞客开游节”古道徒步线路、鄞州东钱湖自行车道、江北山地马拉松赛道,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书藏古今”天一阁、河姆渡古迹采风、镇海招宝山海防历史遗迹和“三江六岸”人文景观,丰富了宁波市自然资源。因此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观、闲情逸致的景观为宁波市进行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宁波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中介业已初具规模。宁波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形成已有20年时间,继八一双鹿男子篮球俱乐部落户宁波之后,中国女排、男篮、男女乒乓球队、拳击队、跆拳道队、举重队等十多支国字号运动队先后把训练基地放在宁波,这给宁波带来精彩体育比赛的同时,也让宁波人在家门口感受到了高层次的赛事文化。连续引进的国际与国内系列重大赛事,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举办的国际龙舟邀请赛、中美篮球明星对抗赛、“象山国际海钓节”、宁海“中国开游节”户外系列活动、ITF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诸多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已成为“活力宁波”的一张绚丽而响亮的城市名片,还极大地丰富了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资源,更为宁波市居民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尽管近年来,宁波市体育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率较高。但是,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很多体育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分散且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体育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见表1),主要表现在:

1.1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还不够,产品规模小、等级低

宁波市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较多,除了个别景区(点)达到一定规模以外,大部分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旅游资源利用情况呈现开发深度不够、景区(点)规模小而零散、活动内容单调、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市场吸引力低、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缺乏据点式体育旅游资源等缺点。如宁波现有漂流点多达几十个,分布6个县市区,且各个漂流点大都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同时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和经营中缺少品牌意识,缺乏能在旅游市场中形成特色的拳头产品,因此无法形成良好的体育旅游产业链。

1.2各景区协作开发意识淡薄,地域资源组合差,低层次竞争激烈

尽管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发达,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区域统一规划,各景区协作开发意识淡薄,地域资源组合差造成了体育旅游产品的季节性供需矛盾大。另外,由于各地方政府的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职能,在区域关系中极易因地方保护主义意识而在旅游资源竞争中陷入“囚徒困境”,从而造成体育旅游产品功能性和结构性的重复建设、旅游项目与内容的竞相克隆、门票价格的恶意提价或相互打压,各地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进行低层次的商业竞争,使各景点的旅游产品彼此孤立地单独发展,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产品的开发,阻碍了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1.3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人文性与自然性严重脱节,资源整合度小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杜绝短期经济行为。旅游景观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效应,也无法将旅游景观提升到更高层次。部分景区往往过分追求所谓的商业价值,忽略人文性与自然性的有机结合,使原本该受到重视和弘扬的优秀文化“藏在深闺无人识”。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不足和开发不当已成为宁波市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软肋。

1.4体育旅游资源缺乏宏观规划、管理机制紊乱、监管力量弱化

宁波市现有体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完善的协调管理运行机制还不能得以高效地开展。主要原因有:①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政府职能的主观能动性还不能很好地体现;②政府由于缺乏对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导致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布局以及景区的总体规划上的主导作用还不够明显;③缺乏对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业结构平衡进行宏观调控和对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表1 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景点)分布表

2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构想

2.1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

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是指在保证整合区域整体性的前提下,根据当地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现有资源和市场供求情况,为了达到区域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和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采取的一种社会技术手段。

2.2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总体构想

总体构想为:突重点多层次、提档次不盲从、抓特色可持续、树形象重品牌,构建以“江、河、海、岛、山、港”等为依托的远郊参与性体育旅游度假地和以都市风情景观、观赏性的体育旅游产品。

2.3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模式

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的现实条件和体育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应以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特定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布局、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SWOT分析等,进行整体规划并将体育与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搭配和科学组合,从而达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种发展模式。而根据宁波市现有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存在区域覆盖面积错综复杂,经营模式各异,涉及利益主体众多,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呈现多样化特点,与周边省、市处于利益分割体等特点,提出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构想——“12566”计划(见图1)。

即“一核”:都市人文体育旅游核;以市区三江口为中心所组成的以都市人文体育景观为内容的城市中心旅游区。

“两翼”:东翼指自杭州湾到桃花岛东部沿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轴线,南翼指桃花岛至象山石浦南部沿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轴线。前者体现了宁波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的交相辉映,后者则体现了宁波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传承融合。两翼环抱整个宁波体育旅游圈,使大宁波旅游圈山海融为一体。

“五圈”即“多彩五圈”,指的是宁波政区的五大旅游圈(旅游片区):环都市旅游圈、余慈人文旅游圈、四明山人文度假旅游圈、南部温泉山水旅游圈、东部滨海旅游圈。强化与周边县市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合作与资源互补,形成主题明确、线路清晰、交通便捷、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网络。

“六大体育旅游产品”:即都市景观体育游、阳光沙滩海钓游、休闲运动参与游、水上乐园趣味游、森林氧吧度假游。

“六条体育旅游线路”:依托我市丰富多元的山、海、河、岛景观及优质人文资源,结合主要的体育休闲旅游景区景点,设计文化创意休闲游、户外徒步游、水上休闲游、自行车骑游、运动观赏游、民俗体育参与游和六大类精品旅游线路,突出精品旅游线路的序列化、动态化特色,并加大与周边地区景点的延伸联动,使精品旅游线路真正融入到旅游片区,形成“串珍珠”效应,成为我市体育旅游的示范性线路。

图1 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构想图

2.4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预期效益

根据宁波市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发达的小城镇经济和旅游景观小且分散等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把相近区域内不同优势的旅游资源地进行有机地组合,强化与周边县市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合作与资源互补,形成主题明确、线路清晰、交通便捷、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网络,以点带面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和谐局面,从而形成对旅游者最强的持久吸引力,提升宁波体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体育旅游的整体发展。

3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对策与建议

3.1整合空间结构,深度挖掘体育旅游资源

充分挖掘体育旅游潜在资源、确定旅游市场定位、科学组合空间结构、优化景点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布局,是科学实现体育旅游整合的前提。尽管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要达到“1+1>2”效应,彻底把宁波市体育旅游产业从数量型向效益型和质量型转变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政府部门应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结合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情况、区位实际、经济发展现状、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等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政府充分发挥其资源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在推动旅游开发空间规模化、集约化的前提下,选择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针对性地挖掘与开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深化,努力打造出具有“时尚水都”特色的体育旅游主题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宁波市体育旅游核心竞争力。

对于重复建设项目或者功能、结构相似的旅游资源,各地在加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人文内涵,创新特色文化,努力延伸旅游产品的开放性、参与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做到动静结合、人文与自然结合、历史与现代结合、利益与公益结合。政府应充分利用其行政主导职能对所属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设计、组合、优化、包装、宣传,做到规模化、集束化、精品化、点面结合、面面结合,将体育旅游产品做大、做精,形成共同开发、共同营销、共同管理、共享利益的良好局面,以培育出崭新的体育旅游主题产品。

3.2整合旅游产品,努力打造体育知名品牌

正所谓“相信品牌的力量”,任何一个体育旅游产品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但这些优势与特点能否在激励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成为自己的特色,打造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商业品牌是关键。

近年来,深圳、成都、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山东乐陵、江苏昆山、杭州富阳等地区已经率先建成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中国开展创建体育旅游资源品牌战略提供了范例和标杆。因此,在对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优先开发或优化培育体现“时尚水都”特色的旅游产品,应将之打造成为名牌产品作为当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选择一些具有良好体育旅游资源内涵、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市场潜在价值比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旅游风景区,政府要结合财力实际进行重点培育,使之尽快成为凸显宁波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其次,对现有一些重点旅游品牌项目,如: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象山石浦渔村,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旅游地的基础设施改造,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第三、重点打造以“阳光、沙滩、海浪”为内容的“水文化”体育旅游为品牌的旅游项目。第四、充分依托“徐霞客开游节”,以徒步大会为载体的专项体育旅游品牌。

3.3整合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整合体育旅游资源,首先要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宁波市区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铁和即将开通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为纽带,在中心与各旅游基点间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基点周围各种交通方式的整体优势,加强基点与基点之间的横向联系,重点改造县城至重点景区和景区与景区间的旅游快速通道,改变以往以宁波市区为中心,向外单向放射性的旅游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放射线加外环线”旅游交通网络构架。

其次,要积极推进宁波市小城镇群体育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体育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政府要积极主动收集国内外有关体育旅游方面的信息,打破以往相对封闭的旅游信息资源,全面提升信息的公平化、透明化、优质化。除了建立大型的游客集散中心以外,重点在城镇建立小型游客集散点,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阳光、高效、便捷、温馨的旅游服务,全面提升宁波市体育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第三,各县(市、区)及风景区管委会要紧紧围绕体育旅游所独有的参与性、观赏性、休闲性、健身性的特色,结合当地产业打造一批旅游购物一条街、观光农庄、农家乐、体育文化展示、体育用品展卖、强身健体体验馆等一系列旅游特色项目,建设一批高中低档的体育旅游活动场所和住宿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统筹考虑,提升旅游品质,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4整合政府调控机制,促进体育旅游区域发展

要全面实现对宁波市体育旅游资源的战略转变和有机整合,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应以全新的理念去认识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各地各级政府在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的同时,一定要协调好企业的利益与政策的均衡关系。在对整个体育旅游市场正确预测的基础上,在空间布局、项目设置、交通规划、投资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要给予重点倾斜;政府及各界人士应确立“大旅游、大体育、大发展、大市场、大品牌”的理念,树立“谋长远、算大账、赢大利”的思想;鼓励其它行业投资参与体育旅游产业,加强旅游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推进公司化、集团化经营;充分利用宁波市高等院校的教学优势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使各体育旅游产品自身间的合作与协调,使整个宁波市体育旅游市场向多元化、合理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2]钟秉枢,等.中国中小城镇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

[3]王瑜.福建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整合模式分析[J].商业时代,2009(32):118-120.

[4]崔世君.体育产业民族品牌的政策保障研究探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5]张灿.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6]徐祖荣.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5).

[7]杨晓玲.河南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2).

[8]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3).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Ningbo City

CUI Shi-jun

(Sports Teaching of Public Course,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315012, China)

Abstract: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area, is the process to realize the maximum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ful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ngbo city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layout of the basi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Ningbo city are the scientific certification, proposed the basic idea of integration of Ningbo city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ntegra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ingbo city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sports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tourism products, infrastructure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of tourism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developed study

基金项目:温州市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R20140086)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3-0031-05

作者简介:崔世君(1969-),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体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2-26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