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让精彩为数学代言

2016-01-09黄碧丽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小学数学

黄碧丽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也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创设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初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也精彩。

笔者认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性

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相对语文教学来说,数学教学就显得枯燥多了。正因为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我在教《观察的范围》这一课时,一上课就发现前排的思福同学和他同桌还在说话,我灵光一闪,改变课前准备的导入过程。引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朋友。看看它是谁?(出示机灵搞怪的猴子图)这时我故意把那图贴在黑板的最下方。这时,思福和前几排的学生就嚷了起来:老师,看不见。

师:都看不见吗?

生:可以呀!(大都是后几排的学生)

师:说说看,你们能看到猴子的哪部分?

生1:我只能看到头的上部分。

生2:我能看到猴子的整个头部。

生3:我只剩下脚没看到。

……

生7:我能看到整只猴子。

师:奇怪,同样的图片、同样的位置,为什么为出现这种情况?谁能说说看?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内容趣味盎然。

同样在这一课时,在课后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人离窗户越近,看到的范围就( )。于是我说:一节课快过去了,同学们眼睛都累了吧,把身子向右转,看看窗外美丽的景色吧!接着先让坐窗户旁的学生说说看你能看到哪些范围的景物?再让同一水平但离窗户比较远的同学也说说看。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知道答案。

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以及具体情况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而且这种来自学生自己身边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面对意外生成的信息,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根据需要改变预设目标,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让数学也显得有滋有味。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意,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倦。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教《质数与合数》时,黑板上写着要求:1.师生不讲话,用手势比划;2.老师写一个数,生比划算式;(1)只能用乘法,而且限用自然数.(2)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学生提出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学生思考后提出4=2×2,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再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老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此时引出质数和合数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教学方法趣味盎然,新奇独特,学生很喜欢。我们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其实主要是指它在方法上的无限创新所带来的美感。

我想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应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论、有联想,更有巧妙的比喻,甚至有幽默,这应该也是我们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三、创设的情境要有“发展性”

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概念形成的”生活原型”。而情感体验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体验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如教《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时,通过两个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到体积与容积的含义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物体的体积与其形状大小的区别与联系时,我拿出一块橡皮泥,问:它是什么形状?学生:圆柱形。师:可以捏成其它形状吗?你想捏成什么样的形状?学生纷纷回答:正方体、长方体、球……师按照学生的说法不断地变化着形状.问: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生1: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也发生了变化。生2:不对,形状变了,体积没变。生3:……一时课堂上议论纷纷。支持两种说法的都有。师:到底变没变呢?怎么办?生3:很简单,用刚才测量土豆、红薯的方法进行测量就知道了。这时掌声不约而同的响起.师:你们不仅会动手,还会动脑。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这一过程,帮助学生体验”形状变了,体积没变”的道理。

四、创设的情境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上课的前15—20分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到了下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兴趣低落,不能有效的参与学习。如在教学低年级的数学,在后半段的练习中,可以把课件的颜色做得比较鲜艳和出现一些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声音。比如在出现每一题题目后,下方出现一只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如小猫,就会“喵喵喵”叫三声。这时教师说:你知道小猫在说什么吗?它在说:我懂了。这道题你们懂吗?懂的同学也跟着小猫“喵喵喵”吧。这样出奇不意的举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让学生说解答过程。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可以依次出现小狗、青蛙等动物。这样,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有效的进行练习。

数学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并不一定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游戏的形式教学,则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新颖有趣,在“乐学”中记忆,并能保持记忆的持久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学生的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我们要适时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安排振奋精神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精彩也为数学代言。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创设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