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长RR间期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分析

2016-01-06王雪莲,闫树芬,王士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预测

伴长RR间期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分析

王雪莲,闫树芬,王士芳,冯喆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长RR间期预测心源性猝死有效的方法。方法对105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出现长RR≥2 000 ms者结合其日常生活日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患者出现长RR的状况如下:①长RR间期可出现在房颤伴长RR40例,窦性停搏18例,窦房传导阻滞15例,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Ⅰ度、Ⅱ度、Ⅲ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1例,早搏后长间歇10例;②最长RR可达6.74 s;③长RR间期多见于夜间睡眠期(0:00~5:00),白天清醒期少见;④长RR>3 000 ms时患者会出现黑曚、晕厥等症状。结论动态心电图长RR分析对于预测临床上心源性猝死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预测

中图分类号:R540R255

收稿日期:(2014-11-24)

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上用于动态、长程记录心电图的技术,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心血管监测手段。动态心电图又称为Holter监测心电图仪[1]。分析系统能自动检出RR≥2 000 ms定义为长RR间期。本研究回顾分析105例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出现长RR间期情况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有长RR间期(≥2 000 ms)者105例,男55例,女50例,年龄34岁~95岁,平均73.9岁。

1.2方法使用美林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连续记录患者22 h~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初步处理后,再进行人工校正伪差,作出报告,检出RR≥2 000 ms定义为长RR间期;并嘱患者详细记录24 h生活日志,包括其日常活动、休息和出现不适的症状与发生时间。

2结果

2.1长RR间期与各类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见表1) 105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长RR者多见于房颤伴长RR者,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早搏后长代偿间歇较少见,有9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心律失常类型,多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105例患者出现长RR共2 344次,其中清醒期255次,睡眠期2 089次,两者有统计学意义。 表现为夜间睡眠期(00:00~05:00)有一分布高峰,最长RR为6.74 s。

表1 长RR间期与各类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2.2长RR间期长短与患者自主症状关系根据患者生活日志中是否出现晕厥、黑曚等自主症状将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有症状21例,对照组无症状84例,比较其长RR间期,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出现晕厥、黑曚等症状患者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 100010),E-mail:wangxuelian45211@163.com

3讨论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主要发生于房颤伴长RR、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慢性心律失常。引起长RR间期的病因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药物引起,也可以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长RR间期是心室停搏的心电图表现,可引起头晕、目眩、黑曚、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阿斯综合征)[2]。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率很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动态心电图对长RR间期的检出率为3.2%[4]。大部分检测到的长RR 间期患者为中老年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器官的病变增加,长RR间期对患者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对长RR间期的发病原因进行正确分析,并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5]。因此,采用动态心电图对长RR间期患者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起源于心房的局灶自律性增高,以及电激动在心房内发生折返形成紊乱的电活动,后者引起房室交界区产生生理性干扰和隐匿性传导,易致长RR间期的发生。如在房室交界区发生连续性隐匿性传导,可以形成特别长的RR间期,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一些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的药物可致房室结的不应期延长,更加重了房室结的生理性干扰和隐匿性传导。

本研究显示,40例房颤伴长RR患者长RR间期发生有明显高峰,00:00~05:00。24 h中最长的RR间期也多出现在夜间,白天清醒期长RR间期发生率减少,对于这类患者如无不适无需治疗,动态观察,必要时减少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药物用量。研究中有5例房颤患者昼夜均出现长RR,甚至出现长RR>6 s者,大都伴自主症状,应考虑为病理性阻滞引起的,对于此类患者应减少甚至停用减慢心率、抑制传导系统的药物,在必要时植入起搏器。本研究中另外74例非房颤患者出现的长RR,在夜间也有分布高峰,究其原因可能是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使心率减慢,出现阻滞。此类阻滞以文氏现象多见,长RR常<3 s,几乎无任何症状,无须治疗,慎用减慢心率,抑制传导系统的药物。有报道,心室停搏时间3.0 s是发生晕厥的临界值[7],植入起搏器对此类患者有肯定的治疗和预防价值。同时房性早搏未下传在夜间的发生率很高,可能和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等因素有关[8]。

对长RR间期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临床鉴别和诊断长RR间期的病因等,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动态心电图在监测长RR间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爱萍.315 例动态心电图长RR 间期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1(19):75-76.

[2]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06-307.

[3]卢喜烈,王晋丽,马一鸣,等.心室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9(2):58-59.

[4]李学斌.大剂量镇静药物治疗交感风暴需慎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2(1):36-37.

[5]李星,陈德芳,蔡丹,等.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15(4):62-63.

[6]庞志茹.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3(12):56-57.

[7]兰芳. 动态心电图对可疑心源性晕厥的应用价值[J]. 临床军医杂志,2008,36: 135.

[8]杨静,程立顺,施有为,等.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 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0,16(12):67-68.

(本文编辑王雅洁)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