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得性长QT间期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0例临床分析

2015-12-26李勇军刘西平曹昌强杨菊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低钾血症获得性利尿剂

李勇军,刘西平,曹昌强,杨菊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遵义563000)

·临床实践·

获得性长QT间期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0例临床分析

李勇军,刘西平,曹昌强,杨菊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遵义563000)

目的探讨获得性长QT间期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例获得性长QT间期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原发疾病、发作诱因、心电图表现、治疗情况等。20例获得性长QT间期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伴不同程度低钾血症,所有患者均给予补钾、补镁治疗,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复律除颤器(CRTD),5例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心脏永久起搏器。结果治疗后QTc[(452.00±20.00)ms]明显小于治疗前[(540.00±39.00)ms],血清钾水平[(4.70± 0.18)mmol/L]高于治疗前[(2.99±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得性长QT间期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在电解质紊乱、应用延长QT间期药物、伴器质性心脏病及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凶险,补钾、补镁、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有效。避免发生低钾血症可减少其发生机会。

QT延长综合征;扭转性室速;低钾血症;获得性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亦称为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增大的疾病。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和(或)U波异常、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及心率减慢时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临床表现以晕厥、抽搐或猝死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LQTS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获得性的。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是指由药物、心脏器质性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动过缓等)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以可逆性QT间期延长伴TdP发作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中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较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更常见,常见诱因包括电解质紊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缓慢心律失常等。本组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例获得性长QT间期伴TdP患者,除有各自的诱发因素外,均伴低钾血症(血清钾小于3.5 mmol/L)。通过归纳和总结其临床特征,旨在探讨其诊治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7例(35.0%),女13例(65.0%),男女比例为1∶1.9;年龄22~77岁,平均(54.9± 16.4)岁。患基础心脏病15例(75.0%),其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伴左心室射血分数(EF)<30%,心电图QRS时间大于0.12 s],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无明确基础心脏病5例(25.0%),其中1个月前产后大出血2例,腹泻2例,消化性溃疡1例。20例患者均伴严重低钾血症。

1.2 方法

1.2.1 诱因分析共同诱因为低钾血症,其中单纯低钾血症2例(10.0%),缓慢心律失常5例(25.0%),服用利尿剂10例(50.0%),服用左氧氟沙星2例(10.0%),服用利尿剂10例患者中同时服用胺碘酮2例(10.0%),服用克拉霉素1例(5.0%)。

1.2.2 临床症状16例患者发作时有意识障碍,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其中2例曾误诊为癫痫大发作就诊于神经内科;4例患者表现为黑蒙、心悸、乏力等。

1.2.3 心电图表现所有患者均有QTc延长[480.00~625.00ms,平均(540.00±39.00)ms],TdP发作均有QRS波群波幅和波形围绕等电线位扭转的典型表现,心室率为170~280次/分,持续时间10~30 s。动态心电图监测20例患者TdP发作前均有室性期前收缩并可见R-on-T现象,其中呈二联律伴短-长-短现象2例(10.0%),可见T-U波畸形及毫伏级T波电交替11例(55.0%),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多形室性心动过速诱发TdP 2例(10.0%),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交界区性逸搏3例(15.0%),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2例(10.0%)。

1.2.4 辅助检查入院时血清钾2.80~3.40 mmol/L,平均(2.99±0.28)mmol/L。<30 mmol/L 9例(45.0%)。血清镁0.70~1.26 mmol/L,平均(0.90±0.16)mmol/L。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脑电图、头颅CT检查提示无异常。

1.2.5 研究方法对20例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住院患者的原发疾病、发作诱因、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6 QT测定QT间期测量在有较大T波并有清楚终末部导联上测定,QTc根据Bezett公式加以矫正。QTc为QT值×R-R值平方根,R-R间期在窦性心律时至少取5个心动周期平均值。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2010年发表的院内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防治建议中推荐QTc正常值:男性为470 ms,女性为480ms。无论男性或女性,QTc>500 ms均属于明显异常[2]。

1.2.7 治疗方法20例患者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停用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胺碘酮等)及利尿剂。所有患者均给予钾镁合剂经深静脉置管泵入,同时,口服补钾,使血钾维持在4.50mmol/L以上,18例患者TdP发作时均以25%硫酸镁(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3172,规格:10mL∶2.5g)10~20 mL缓慢静脉注射后终止,有效率为90.0%;2例(10.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dP发作时使用硫酸镁无效,其中1例行电复律转复,1例演变为心室颤动后给予电除颤转复,因伴EF<30%,心电图QRS>0.12 s,2例均植入心脏再同步化复律除颤器(CRTD);针对5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使用了临时起搏器,最终安装了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为80次/分;2例心室率在70次/分以上者疑可能存在潜在基因异常,加用了小剂量β受体阻断剂——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3153,规格:25mg﹕20片)12.5 mg,每天2次。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后QTc、血清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0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3年,2例植入CRTD患者因TdP发作放电1次,其余18例患者TdP均未再发作。

表1 治疗前后血清钾与QTc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血清钾与QTc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n血清钾(mmol/L)QTc(ms)20 20 2.99±0.28 4.70±0.18a540.00±39.00 452.00±20.00a

3 讨论

TdP系Dessertenne于1966年提出[3],其将TdP形象地描述为围绕基线扭转的一种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伴TdP虽较少导致心搏骤停,但却是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事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电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IKr受抑制,引发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早期后除极(EAD)所致。药物等因素可选择性引起某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造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QT-U间期延长和形态异常,通过触发激动,进而诱发TdP发作[1]。获得性长QT间期伴TdP危险因素包括女性,使用延长QT间期药物,电解质紊乱,心脏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感染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等[4]。本组患者男女性比例为1∶1.9,说明女性为高危人群,可能与雌激素可延长心肌复极时程[5]有关。本组患者诱发TdP的共同诱因均为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为体内钾不足或胰岛素导致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消化或肾功能障碍、某些利尿剂是常见导致低钾血症的原因[6]。低钾血症可能通过改变IKr通道功能而延长QT间期,并引起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7],已明确其为TdP的危险因素。慢性心力衰竭发生TdP与应用利尿剂致低钾血症有关,此时即使血钾轻度降低也是危险的,而某些利尿剂本身可直接抑制钾电流,降低复极储备[1]。此外,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病理生理改变本身也可引起复极异常,而本组10例有基础心脏疾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均使用了利尿剂,并导致低钾血症的发生,使QT间期延长加重,促发了TdP。因口服药物剂量过大或静脉用药、药物间相互作用、肝脏等代谢器官功能障碍等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可加重QT间期延长,TdP发生的风险升高[7]。本组2例因腹泻服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例服用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2例服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同时,服用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的病例罕有报道,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克拉霉素即6-O-甲基红霉素,是红霉素衍生物,体外实验证实,红霉素可延长蒲肯野纤维动作电位时间,降低O相上升最大速率,延缓复极;通过对钾通道的阻断,改变心肌细胞钾跨膜转运,使QT间期延长,促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8],并且常见于伴随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有研究表明,胺碘酮会明显延长QT间期,但却很少诱发TdP,因为胺碘酮同时阻断IKr和IKs,使各层心室肌细胞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均匀性延长,未增加跨室壁离散度。也与胺碘酮同时阻断了晚钠电流有关[1]。本组2例服用胺碘酮出现QT间期延长并发生TdP,考虑与同时服用利尿剂并伴严重低钾血症有关。由此可见,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并不等同于诱发TdP。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致TdP多伴低钾血症。药物和低钾血症协同作用增加了TdP发生率。对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的患者,首要措施是立即停止可能诱发TdP的药物,无论患者血清镁水平如何,均应立即静脉注射硫酸镁,同时积极补钾,维持血清钾水平达4.50 mmol/L以上。

心动过缓引起的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相关TdP发病的电生理基础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折返和触发机制仍占主导地位。对依赖于心动过缓或明显长间歇的LQTS患者可考虑经静脉心房、心室进行临时起搏,起搏频率维持在80次/分左右,若有指征,应给予永久起搏[1],提升心室率能缩短QT间期,减少TdP发作。对心室率在70次/分以上或已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断剂。此外,1989年莫述仁[9]报道了1例席汉综合征致TdP,但未描述具体因果关系及是否存在QT间期延长。2004年常瑜等[10]报道了1例席汉综合征致LQTS伴TdP,考虑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致血压偏低,心排出量减少,心动过缓;心肌细胞处于低代谢状态,Na+-K+-ATP酶活性障碍,心肌细胞水肿、变性,发生心肌复极延缓和病理性QT间期延长,出现TdP发作。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尤其是伴长时间失血性休克,使垂体前叶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继而纤维化,最终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综合征。本组2例患者病前1个月曾发生产后大出血,可能存在该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TdP的发生考虑可能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促甲状腺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低钾血症有关,亦有可能患者同时存在潜在基因异常,即LQTS相关致病基因突变。

综上所述,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所致TdP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后需立即给予有效治疗。对发生晕厥、抽搐的患者,除进行脑电图检查外,应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防误诊为癫痫类疾病;高危患者应监测心电图及QTc变化,早期识别有预警价值的心电图表现(如QTc延长大于500 ms、T-U波畸形、毫伏级T波电交替现象等),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补钾、补镁是治疗的基础,静脉给予镁剂为首选,药物治疗无效应立即进行电击复律,必要时给予电除颤。对长期服用胺碘酮、引起TdP危险的药物、利尿剂及重症患者应监测电解质,以免发生低血钾而诱发TdP。发现LQTS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及时补钾、补镁及必要时加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对缓慢心律失常依赖性长QT间期者应给予起搏治疗。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1):961-969.

[2]De Bruin ML,Langendijk PN,Koopmans RP,et 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s associated with use of non-antiarrhythmic QTc-prolonging drugs[J]. Br J Clin Pharmacol,2007,63(2):216-223.

[3]Dessertenne F.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 2 variable opposing foci[J]. Arch Mal Coeur Vaiss,1966,59(2):262-272.

[4]Kannankeril PJ,Roden DM.Drug-induced long QT and torsade de pointes:recent advances[J].Curr Opin Cardiol,2007,22(1):39-43..

[5]阮燕菲.女性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独立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29(5):273-275.

[6]Chvilicek JP,Hurlbert BJ,Hill GE.Diuretic-induced hypokalaemia inducing torsades de pointes[J].Can J Anaesth,1995,42(12):1137-1139.

[7]Pinto YM,van Gelder IC,Heeringa M,et al.QT lengthening and lifethreatening arrhythmias associated with fexofenadine[J].Lancet,1999,353(9157):980.

[8]张龙友.长QT综合征-尖端扭转室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3):190-192.

[9]莫述仁.席汉氏综合征引起心律失常1例[J].实用医学杂志,1989,5(1):37.

[10]常瑜,朱海峰.席汉综合征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8(6):33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26

:B

:1009-5519(2015)04-0554-03

2014-08-27)

李勇军(1975-),男,贵州大方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生理与起搏的研究;E-mail:liyongjun302@hotmail.com。

刘西平(E-mail:13885206961@qq.com)。

猜你喜欢

低钾血症获得性利尿剂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评价
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老年腹膜透析低钾血症危险因素
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差异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