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业务视角下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5-12-23王庆福刘洁韵

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培养教学模式

王庆福 刘洁韵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使国际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外语为背景的新闻传播学院,在原有语言优势的基础上,应积极向技术领域拓展,树立“大传播”观念,打破专业边界,以全媒体实验室为依托,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路径,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更新。

[关键词]媒体融合;国际传媒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68040引言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最早提出,浦尔认为,“媒体融合是信息传播渠道多元下的新的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通道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1]。近年来,伴随着媒体融合而来的新的媒体格局的形成,传统的单一媒体正在被多媒体所取代,与此相对应,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由传统的适应单一媒体的记者向全媒体、多功能记者转化。那么,作为新闻传播专业一个重要分支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方向,怎样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全媒体国际人才培养这一新要求呢?本文将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媒体融合实验教学,对这一问题展开思考。

1全能型记者:全媒体时代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传媒人才是指在国际传播领域从事对内报道世界和对外报道中国的实践者,其主体是从事国际新闻和对外报道的采、写、编、评、译、播等工作的记者和编辑。王菲认为,中国目前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外语(新闻)”、“新闻(外语)”以及“外语新闻”[2]。这种对国际传媒人才的界定是一种建立在单一媒体基础之上的对国际传媒人才的定义。而发达国家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认知则是建立在全媒体、全能记者的概念基础上的,如美国新闻学者德默认为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生产应包括交互推广、克隆发布、合作竞争、内容分享和完全融合5个阶段与5种不同的形式[3]。英国传播学者S.Splichal和C.Sparks提出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具备4个方面的要素和3种能力,4个方面的要素是指广博的知识、客观的视角、批判的态度和准确的判断。3种能力为写作能力、传播能力和创造能力[4]。美国新闻学教授奎因更是从多媒体时代工作环境的变化对新闻记者的职能转化提出要求,认为“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5]。由此可以看出,全媒体的新闻人才已经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人才完全不同的概念。从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生由于具有语言上的优势,就业形势依然看好,但就业的工作去向多是以翻译和编辑为主,这就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进入记者职业的核心,国际传媒教育还能算成功吗?在媒体融合时代,国际传媒人才的培养若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因此,对于国内传媒院校来说,必须将全能型记者作为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国际传媒人才市场的新要求。

第6期王庆福刘洁韵全媒体业务视角下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媒体融合实验教学为例

教学研究2015

2跨媒体与跨专业:全媒体业务视角下国际传媒课程设计的新理念如果说全能记者是全媒体时代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传统的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之间边界分明,报纸、广播、电视课程互不兼容,而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以往那种互不兼容的课程体系显然已经不能适合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必须转变观念,将原有传统专业的课程置于全媒体业务的视角下加以重新设计。上海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全球重大事件现场报道”和“纪录片创作”两门课程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报道”是一门以项目引领的实践课程。200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报道”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年度主干课程架设基金资助,该课程从开始建设起,就非常注意打造专业的全媒体特色,因此无论是教学大纲的编写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开展国内外重大事件新闻报道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中英文双语报道能力。该课程分选题策划、中英文双语报道写作、英语现场报道及写作技巧、视听语言综合素养提升、实践5个模块。在选题策划模块,邀请媒体专业人士以及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培训;中英文双语写作模块,邀请中英双语新闻写作、特写写作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相关教师和业务专家进行重点培训;英语现场报道及采访技巧模块,邀请相关教师、媒体记者和主持人进行重点培训;视听语言综合素养提升模块,邀请专业教师和媒体记者培训,内容包括编导、摄像、剪辑、网页制作等,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媒体进行采访报道的能力;实践模块,学生亲临重大事件现场进行中英文双语采访和报道,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业主要是其制作的采访报道作品,这些作品除在相关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发表外,网络将是学生作品展示的重要平台,体现了这一新闻实践的媒体融合特性。

“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报道”是一个根据项目需要而设计的实践课程,项目所提供的技术保证与资金支持都使其能够迅速融入全媒体的理念之中,那么对于当下普遍存在的常态课程而言,如何将其融入全媒体视角呢?为此,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就“纪录片创作”这门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纪录片创作”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主干课程,这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在传统教学体系中,“纪录片创作”的设计方案一般由纪录片概念、流派、市场、策划、拍摄、剪辑模块构成,前3个属于理论知识模块,后3个为操作技能模块。这种教学体系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系统地传授纪录片知识,缺点在于缺乏利益层面上和学生的互动,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如果说传统媒体时代传媒资源的垄断限制了普通人对媒体行业的介入,那么媒体融合时代则大大降低了技术的门槛。因此,对于国际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急需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平台发布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平台的需要进行。这样既改变了传统教学千篇一律的模式,又可以为教学增加生动新鲜的案例。如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有学生自己建立的“新电图工作坊”。通过这个工作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在网络平台发布。2014年7月,以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为契机,进行了2014~2015年度第1学期“纪录片创作”课程的教学设计,并以比赛的规格对学生的实践作品拍摄流程进行严格要求,最终在这次微电影大赛中取得1个一等奖、5个三等奖并有1部作品入围美国亚洲丝路电影节的优异成绩。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就是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整合学界与业界的资源,将平台发布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由媒体之外的看客变成媒体中的主角,从根本上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通过跨媒体与跨专业,可以将全媒体的理念植入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从而为新形势下国际传媒人才的培养确立最基础的路径。

3可融合:全媒体业务视角下实践教学平台的新要求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新闻研究生院的“创业新闻中心”到麻省理工学院“未来公民媒体中心”,国外大学正充分利用高科技时代的技术优势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贴近实战的传媒教学环境。中国的大学同样重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但在中国大学传统的新闻教学中,实践教学平台仅仅是各个专业的一些辅助教学设备,这种相互隔离的实践教学平台不仅限制了各自功能的发挥,而且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针对上述弊端,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积极吸收国外新闻学院先进的办学思想,在2013年建成了国家级媒体融合实验教学中心,这一实践教学平台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可融合性,这里的融合具有如下方面的含义。

1) 可融合。将整个实验教学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实现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的融合、校内实习和社会实践平台的融合、学校媒体和社会媒体资源的融合。在这个教学体系内,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或实践成为大系统的一个单元,各个单元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流程衔接,同一信息在不同的传播介质间实时调用和监控,从而为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专业人才提供充分的条件。

2) 多功能。融日常教学管理、媒体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开展、校园媒体资讯与社会媒体对接等多种功能。

3) 全媒体。实现平面、音频、视频(二维动画、三维实拍和动画)、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内容的互动发布与资源共享。

4) 重管理。对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控制表现为,通过教学管理、资源管理、机房管理等管理系统,将实验设备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降低实验运行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开放管理软件,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由于媒体融合通过网络实现了各个专业设备的联通,就需要在带宽、存储、实验设备的管理等方面加以有效地控制。

以上方面仅仅是实验中心正常运行的技术保证,为了使实验中心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结合媒体融合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特点,中心在如下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3.1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自由选择实验项目、自己安排时间、联系拍摄场地、操作摄像设备与编辑设备等实验设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2)分析:要求学生分阶段、定期总结实践经验(分为可行性报告、中期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与交流评价);(3)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并学习相关的书籍或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过程,写出读书报告;(4)反思:要求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归纳所学理论与工作经验,写出反思性论文。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基本由以下几项指标组成:一是实验过程评价(包括各项报告、实验态度、实验量、工作能力等);二是实验成果评价;三是读书报告和反思性论文。

3.2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1)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现代传媒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梯形结构的复合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在保持专业大实习作为实验创新平台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学项目的层次性,提高综合(含设计)性实验在全部实验课程中的比例。

2) 各实验室根据自身特点,增加自选实验项目数量。鼓励学生把自选实验和第二课堂活动互相结合,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既为实验中心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又可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创新性成果提供技术支持和选题引导。

3) 提高实验教学的科研含量。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是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心在承接、完成自身科研课题的同时还将通过分解教师科研课题的办法,由学生协助在实验室完成教师科研项目子课题;此外,还可以把一部分设计研究性实验延伸为学生的科研活动。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3实验教材建设与实验队伍规划

学院针对中心的实践教学特点,用6年的时间出版15部与之配套的实验教材。

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由高水平教授负责、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导、以热爱实验实践教学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实验教师队伍;在今后3年内专、兼职实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60%以上;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队伍。通过调整、补充、培养的渠道,在3~5年内使实验技术队伍结构更趋合理,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到80%以上。

以上规划的目的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实验室的职能,通过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实现教学内容、教学体系与教学管理的全面升级,探索出一条与媒体融合时代相适应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路径。

4结束语

总之,媒体融合时代给国际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突破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应打破专业之间的边界,树立“大传播”观念,根据全媒体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从低级到高级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可融合、多功能、跨媒体、重管理的实验教学平台,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贴近实战的教学环境;实施走出去战略,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到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外实地去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百度.媒体融合[EB/OL].[20141204].http://baike.haosou.com/doc/516074546348.html.

[2] 王菲.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经验、问题与路径[J].今传媒,2013,(4):4950.

[3] 杜剑峰,郑伟,徐梅香.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3643.

[4] 黄晓琴.试论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J].新闻世界,2011,(11):183184.

[5] 姜卫玲.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研究[J].新闻界,2011,(4):150152.

To explore international media personnel training

path under all media perspective

—Take media fusion experiment teaching i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for example

WANG Qingfu,LIU Jieyun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200083,China)

AbstractAs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ternational media talents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the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which powered by its way of teaching in English,should actively extend its cultivation mode to technical field and build the concept of Big Communication. It means that we need to break the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majors,backed by the All Media Lab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practical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so that we can fulfill an all around update of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media convergence;international media talents;cultivation;teaching mode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