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共同体视阈下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浅谈学生间人际交往对学习的影响

2015-12-23彭廷廷

关键词:学习兴趣影响

学生共同体视阈下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谈学生间人际交往对学习的影响

彭 廷 廷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摘要:学生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是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建立一定的规范和目标,共同体间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教师要发挥学生共同体对学习兴趣的刺激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共同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生共同体;学习兴趣;影响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4.026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6-14

作者简介:彭廷廷(1990—),女,安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0前言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在《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中提到,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与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兴趣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倾向和情绪状态,而努力学习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式的学习状态,这也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一种学习倾向。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1]。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形成了学习兴趣,就会形成学习意向,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动力。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兴趣生发机制,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方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近年来,对兴趣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既研究兴趣的类型,也研究兴趣产生的过程,同时也有人研究兴趣对人的影响。笔者以社会学视角,将学生放置于社会群体中,探讨学生共同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抑制。

1学生共同体的理论来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学习的研究成果各不相同。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强化,而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对知识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自我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意义的有效构建。而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则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生发出来的一种学习教育理论。

1995年,著名教育学家博耶尔(Ernest L. Boyer)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在他看来,学习共同体因共同体的使命而朝着共同的愿景一起努力,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2]。而后的学者们基于课题的研究展开了对共同体的研究,尤以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为最。他将学习共同体应用到实际的课堂中,要求所有的教学由男女生四人组成小组,进行基于“倾听关系”的对话性沟通。同时他还认为学习是“同客观世界的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的对话(社会性实践)、同自我的对话(反思性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2]。

而学生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具备学习共同体的一般概念和特征。与学校这个大的共同体不同,以班级、团队和小组构成的学生共同体则属于小的共同体。学生共同体是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建立一定的规范和目标,共同体间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教师就要发挥学生共同体中对学习兴趣的刺激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共同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学生共同体与学习兴趣关系的探讨

2.1共同体下的学生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巴维拉斯(A.Bavelas)通过对班级学生间信息沟通的研究,概括出三种学生交往模式(见图1):

在“共同体”环境下,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分为以上三类:“链式”学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学生交往关系,每个学生都是相互了解、相互喜欢的关系。学生之间差异性不大,并且存在一定的共同兴趣,往往形成一定的群体。这种学生关系,可以直接拉近学生间关系,促进学生间交往,激发学习热情。但如果共同兴趣不利于身心发展,则容易导致学生共同体都抵制学习,形成帮派式的厌学、弃学情况。“轮式”学生关系强调学生以核心人物为中心,彼此认识但不熟识。也就是,学生围绕着一位受欢迎的学生而构建起来的小群体,其中核心人物起着支配性的作用。这种关系下的学生之间了解不够充分,学生间容易产生误会。如果核心人物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很容易使环绕在周边的学生也讨厌学习。“环形”学生关系强调的是学生之间某一方面存在紧密联系的关系,而偏出了这一方面的其他点上,同一学生群体间可能就不存在密切联系。

2.2学生共同体与学习兴趣的关系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学生共同体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特征皆可概括为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学生在长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目标,他们属于特定的学校、特定的班级、拥有相同的老师和同学,因而构成了一个小群体。相对别的班级、别的学校,小群体便成了共同体。作为班级共同体,拥有同样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能带动群体中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学生共同体作为班级共同体中的一部分,与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共同体在学习方法上有所不同。前者强调激发,而后者更倾向于鼓励。具体来说,学生共同体要求教师对学生间差异进行有效地刺激,促使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刺激的方法可以是“带动式”激发,也就是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带领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也可以是“压力式”激发,即让学习不积极的学生看到学习主动的学生取得的奖励和荣誉,从而激发内心的荣誉感和上进心,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促使他去主动学习。

3学生共同体对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

3.1共同体中群体动力对学习兴趣的积极影响

自霍桑实验以来,人们更加相信群体与社会心理对人的强烈影响。在班级共同体中学习时,学生会拥有各种社会心理,而这些社会心理中群体动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群体动力可以起到社会助长和社会促进的作用。社会助长和社会促进的理论认为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3]。因而在学生共同体中时,可能更容易引起个体对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作为班级共同体,在与其他班级、其他学校的教学和测评中避免不了竞争,无形中就提供了群体动力。群体动力作为激励因素,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产生正面影响。

3.2共同体中合理的竞赛情境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竞赛是激发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日常学习环境中,虽然学生作为一个共同体,他们具有相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但是在共同体的内部,同学之间依然具有竞争和比较。在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被激起,获得成功的欲望使他们专注和努力。获胜的一方会获得喜悦,这种情感体验让他们更想获得喜悦和成功感;失败的一方或沮丧或遗憾,也让他们更加渴望通过以后的比赛赢得胜利,因此积极的竞赛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共同体中的学习规范与从众心理会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

个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知觉、判断和选择上往往会表现出和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方式;而人们从自己的标准转移到群体所期望的标准上,就是社会规范[4]。规范是个体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是用以衡量个体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作出判断的依据。个体的社会行为,是指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行为。社会规范正是评价和矫正个体社会行为的工具[5]。教学中,学生共同体的学习规范是逐渐形成的过程,是老师、同学、学校以及社会共同的心理预期与行为协调的结果。规范一旦形成,就需要人们去遵守,个体的学习行为很容易模仿别人和被模仿,这可以看作是共同体的从众行为。个体的学习兴趣的形成很大原因在于被其他个体所吸引。重要他人尤其处于共同体这个群体中时,像同桌、关系较好的同学、崇拜或喜爱的同学的学习行为会感染他人。社会学家认为,向他人学习的行为可能与竞争、模仿、追求的人类本性有关。

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是共同体所认可的规范,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行为标准。往往学习中的规范会被当作榜样,但不可能总是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相反,有时候学习规范会被学生认为是学习兴趣的阻力器,但是它一旦出现,学生往往就会向它看齐。

4学生共同体对学习兴趣的抑制作用

4.1群体冲突对学习兴趣产生消极抵制

在教学中,教师是独立于学生群体之外的。这时候学生共同体与教师之间就存在可能性冲突。学生共同体形成的一致性观点和意愿跟教师或学校的观点和意愿相违背时就形成了实际冲突。但是由于学生群体相对而言属于弱势群体,又因为传统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学生共同体与教师的冲突往往以学生的妥协结束。这种冲突往往会给学生学习兴趣带来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冲突。

4.2同伴压力与学习兴趣抑制

在班级学习的共同体中可能存在一些持续抵抗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比较小,认为学习是对自己的“背叛”和对老师的“投降”。其他学生在感受到共同体中某些同伴的压力时,偶尔会对教师做出反抗,对学习兴趣产生抑制作用。这时,教师的合理做法就相当重要。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尽管可能他的想法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错的。其次,要通过实际教学行为去削弱这些学生的错误观念。这些行为可以包括教学课堂上的教育行为、课后的交流等,并且要注意做这些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站在他的角度,而不是按教师的个人目的对他们的管理和操纵。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