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联体牙垫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2015-12-20王惠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联体插管呼吸机

王惠洁,王 颖,吴 楠

新型联体牙垫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王惠洁,王颖,吴楠

目的:探讨新型联体牙垫对气管导管的固定作用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口气管插管的4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后对照组采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联体牙垫固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观察组在牙垫松脱8例,导管移位20例,口腔黏膜损伤情况36例,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口腔气管插管后采用新型联体牙垫固定,导管滑脱率减少,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减轻,且固定方法简便。

新型联体牙垫;气管插管;导管滑脱

气管插管可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安全气道,避免误吸,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纠正低氧血症和高CO2血症,有效地维持呼吸功能,减少呼吸肌做功与加重循环负担,降低机体氧耗,有利于缓解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氧供需矛盾,为治疗原发病提供良机[1]。经口气管插管后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高于经鼻气管插管,由于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在抢救时常首选。因此,插管妥善固定十分重要[2]。牙垫作为经口气管插管组件之一,使导管妥善固定与通畅起着相当重要作用。2012年12月—2015年1月,我们改进了牙垫的结构和外形,未见再滑脱现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4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7例,男120例,女117例;年龄25~70岁,平均49岁。其中麻醉185例,危重症抢救52例。观察组231例,男115例,女116例;年龄22~69岁,平均48岁。其中麻醉172例,危重症抢者59例。两组均无口腔感染和损伤,气管导管保留时间为2~10 h。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种类及使用呼吸机、麻醉机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得到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气管导管固定方法两组均使用常规气管插管方法。仰卧位,头部尽量后展。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用喉镜显露声门,将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内,拔出导丝。将导管送入气管内一定深度,通常21~23 cm。给气囊充气。使用呼吸机通气,观察双侧胸廓起伏是否对称,确认无误后固定。对照组使用一次性牙垫,置于上下门齿之间,用胶布将牙垫与气管导管捆绑,妥善固定在双侧面颊部。观察组将改良的联体牙垫放入口腔,固定柄在口腔外紧靠上下唇,气管导管放入通槽中。其两侧有固定钉固定气管插管。胶布寸带固定。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牙垫松脱,导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口腔黏膜损伤均发生在插管期间和导管留置期间。

表1 插管操作时间、牙垫松脱、口腔黏膜损伤情况及导管移位情况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维持手术与重症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在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治疗中和护理过程,非计划脱管的发生率为5.4%~15.5%,气管导管重置率为61%[3]。非计划性脱管是指导管未达拔管时,气管插管自行脱出,以及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和运送过程中导致意外脱出[4]。气管插管患者如果发生意外脱管,可因窒息威胁生命安全[5]。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需行气管插管抢救的病例逐年增加,高龄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期间还会出现一过性的认知混乱而发生良性拔管行为[6]。所以,气管插管后的有效、安全固定,是维持有效通气的重要保证。

目前气管插管后的导管固定尚无统一标准,传统方法是用2条胶布固定,存在固定时粘性不够,更换繁琐,同时对面颊部皮肤还可造成不同程度损伤。改进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具有使用简便、稳定性好、减少维持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口腔及黏膜损伤的优点。危重症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后,口腔处于开放状态,无自洁能力,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同时,细菌还可误吸进入肺部,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院内感染的常见死因,发生率为9%~28%[7]。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使导管固定更加牢固,发生移位的几率小,且有利于口腔护理,同时便于吸痰,可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且口感好、舒适、无棱角,不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有固定钉固定,气管插管不易滑脱,保证了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安全,其中间孔及左侧孔尚方便吸引口腔及咽部分泌物,成本低,简单易行。

传统方法的胶布固定使口腔外部全部被封闭,改良的固定装置使口腔外部口唇处大约三分之一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对患者雾化吸入。以往机械通气患者常不行雾化吸入,改良后可以使用雾化机、接螺纹管,将吸入器口含嘴对准患者口腔,帮助其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

[1]杨中华,宋新杰,龚浠平,等.重症脑血管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J].中国卒中杂志,2008,3(7):246.

[2]张小文,周丰华,唐映莲.ICU护士预防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培训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60-165.

[3]Phoa LL,Pek WY,Yap WS,et al.Unplanned extubation:A localexpe⁃rience[J].Singapore Med J,2002,43(10):504-508.

[4]Jarachovic M,Mason M,kerber K,et al.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in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Am J Crit Care,2011,20(4):304-312.

[5]Curry K,Cobb S,Kutash M,et al.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Un⁃planned in a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Crit Care,2008, 17(1):45-51.

[6]蔡雪青,王洁.老年病人经口气管插固定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75-2076.

[7]张红松,董晨明,米金环,等.呼吸机相关肺炎于口腔内环境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9):826-828.

(收稿:2015-02-06修回:2015-04-26)

(责任编辑李文硕)

R615

A

1007-6948(2015)03-0312-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5.03.033

专利项目:实用新型专利(ZL 2012 2 0621016.0)

天津市南开医院脑病科(天津 300100)

猜你喜欢

联体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