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信贷行为经济学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11高蓉蓉赵明珠

科技资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消费信贷实证分析

高蓉蓉 赵明珠

摘 要:消费信贷在最近十年来发展非常迅猛,消费信贷对于消费刺激作用也日益显著。居民消费信贷决策则直接影响到了消费信贷的消费刺激效应发挥,传统经济学分析中多使用了诸如收入、偏好等因素来分析,该文则试图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弥补传统分析中理性人假设的不足,发现心理账户效应、资金时间偏好等也是影响到居民消费信贷使用的重要决策因素。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 消费信贷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a)-0250-03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消费信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消费信贷规模显著增加,消费信贷种类和期限结构也从早前的单一个人住房转变为涵盖个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信贷可能在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伴随着消费信贷的快速扩张,消费信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阮小莉等(2013)认为不同主体之间因为在消费信贷观念,消费信贷能力、消费层次以及消费信贷环境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其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存在差异,并进而影响到消费信贷作用机制发挥。李伟娟(2013)则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初步建议。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上,认为消费信贷可以改善个人的流动性约束,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但是,事实上,消费者作为社会人,其消费行为决策不仅受到自身的收入和偏好等的制约,还会因为外界环境和个人心理、消费习惯等因素而产生较大差异,那么消费信贷对于消费的影响机制也就不能仅仅考虑传统的理性经济约束因素,需要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消费者消费信贷决策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1 行为经济学及其在消费信贷行为分析中的运用

行为经济学最早起源于西蒙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限理性”假说,对传统理性经济人概念进行了批判。随后,理查德.泰勒在研究中发现,人类的行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为自私自利,因而有必要专门来研究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1979)的著作《Prospect Theory》全面反驳了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构造基础,并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人的决策行为分析框架—前景理论,将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并认为该过程是影响人类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评价阶段引入了依赖价值函数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重构了决策框架,提出了“损失厌恶性”行为人的存在。

20世纪80年代开始,行为经济学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谢弗林和塞勒(1988)提出了行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的心理账户理论;弗莱德葛兰姆和艾伦·艾瑞克提出的时间偏好跨期逆转理论等等。行为经济学即一门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标准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正如上文提及,消费者是具有复杂多变性的社会人,因此其消费行为及消费信贷行为也将会表现出复杂和难以预测,仅仅依靠传统的理性經济人假设来对消费者行为及消费信贷决策进行理论分析和结果预测必然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而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偏差恰恰可以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成果给出一定合理解释。

1.1 行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下与消费信贷行为分析

行为生命周期认为行为主体的储蓄动机会受到“自我控制”这一因素的影响,因此像传统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到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并综合考虑即期收入和长期收入的行为未必必定会发生。有了消费信贷,行为主体可以利用其进行短期消费,这时即使没有储蓄也能满足当前需求,所以此时对即期收入账户的收入进行储存而不是消费的心理成本是很大的,对眼前的消费行为产生极大的诱惑力,从而使得只关心短期利益的消费者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意志力来进行控制,因此消费信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增加自我控制的心理成本,从而导致消费者过度消费的非理性行为产生。

1.2 前景理论与消费信贷行为分析

从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可以看出:损失部分的斜率大于收益部分的斜率,这表明当面对等量的损失与收益时,消费者对损失更加敏感。表现出“风险厌恶”倾向,从而更加谨慎,尽量避免风险。这种风险意识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居民失业率的增加,岗位不稳定,收入来源单一,导致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性增强,再加上前景理论中提到的,消费者对损失比对收益更加敏感,所以消费者就会更加谨慎地对待消费及消费信贷。下图为我国2007年至2013年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3 心理账户与消费信贷决策行为

心理账户侧重分析了收入的非替代性,主张将微观消费主体的收入按照心理学方法划分为现期可花费的收入账户、现期资产账户以及未来收入账户。消费者对于不同的消费项目,将会采用相对应的心理账户。这种理论分析是符合现实中的微观经济主体,尤其是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对象的消费活动研究。消费信贷产生以后,将会改变原有的心理账户之间的结构与比例,金融借贷在经济学中通常被看作为是负债,但是在引入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中,该研究者认为它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心理账户,尤其是金融机构对不同行为主体会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对行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行为经济学中,消费者获得的信贷也是一笔资产,它可能具有现期收入账户的流动性,也会具有现期资产账户的保值增值性,从而都可能在一定程度构成对消费者的诱惑,造成其面对一定的消费水平所需的意志力也在显著增加。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消费信贷行为主体的决策可能并不仅仅取决于传统经济学分析框架性的流动性约束程度以及信贷条件改善,还会因为消费者自身异质性,内在心理因素和偏好等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综合以上分析,该文将分别从消费者消费信贷行为的理性层面和非理性层面实证研究讨论其内在的影响因素。

2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研数据

2.1 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此次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比如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消费者偏好等进行调查,同时也涉及到居民对信用卡、分期付款等工具的使用情况。调查的内容具体包括:一,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二,消费者的收入与支出状况;三,信用卡消费情况;四,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情况;五,对特点商品的消费态度,以对手机的消费为例;六,对其他信用卡的消费情况;七,消费信贷的使用情况,主要是以汽车消费信贷为例;八,其他,包括消费者类型、是否在还款来临之前紧张、是否会以卡养卡等。

此次问卷调查分别选取了江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不同城市,淮安、南京、无锡,代表了苏北、苏中、苏南不同区域以此来控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金融发展差异性。在具体的问卷发放过程中,由于个人精力和经费的限制,同时也为了保证样本的全面性,未能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调查,为了充分考虑职业、工作单位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三个地方都选取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自由职业者等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调查。共发放了200份,收回197份。

2.2 实证结果分析

从图1和2中可以看出,首先,男性信用卡使用率要高于女性。其次,在18-25岁这个年龄段使用信用卡的人数最少,这个年纪的消费人群还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资信状况无法有效判定,因此商业银行在对这个年龄段的人办理信用卡时可能会门槛比较高点。而对于25-50岁这个年龄段,信用卡使用情况都在百分之八十几左右,可见对于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信用卡使用情况还是很普遍的。

信用卡使用也受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各人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如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以每个月的使用情况为例:55人从不使用,74人偶尔使用(1-3次),39人经常使用(4-6次),29人频繁使用(6次以上)。其中98人使用信用卡是因为便捷方便,不需要携带现金;28人是因为信用卡消费减少了现金支出的痛苦,比较容易接受;29人是因为信用卡消费可以拥有一定的免息还款时间。

图4则显示心理因素对消费者消费信贷的使用也是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比如对于理想消费者会考虑很多,很少使用消费信贷;而对于冲动型消费者,他可能会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需要或者博得面子等,而进行不必要的消费。如对IPhone 、IPad 不管是否迫切需要就进行购买这个问题,73.10%的人选择了即使有支付能力也不会迫切购买,对于这类理想型消费者,其消费信贷使用情况就比较低。而对于冲动型消费者,此次调查共有27名,其中使用消费信贷的达到18人,占据了66.67%。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对于某种特定商品,比如汽车,由于科技发展,产品更新很快,但有些消费者可能是没有支付能力的,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汽车消费信贷。那么,如果当时没有消费信贷,他们还会选择购买吗?调查显示,37.84%的人选择了动用自己的储蓄或向亲朋好友借款的方式继续购买,而62.16%的人则选择了不会去购买。由此可见,商品的价值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偏好,其价值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

3 完善我国消费信贷的对策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不论是信用卡、信用卡分期付款还是消费信贷,都受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以及消费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的突出表现为18-25岁使用者居少,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受经济实力、资信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对于25岁以上其影响并不是很明显;数据表明,婚姻状况越趋于稳定者,使用率越高,消费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越愿意以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多少方式来进行日常的消费;收入高者,还款能力强,银行更愿意对其进行信贷,形成这种循环;在日常消费中,有些人更乐于购买食品,有些人可能更乐于出去旅游,也有些人更乐于储蓄以备教育支出,那么不同的消费偏好也决定了不同的消费理念,继而决定了其实先储蓄后消费,还是先消费后储蓄。根据本文的研究,笔者针对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加强宣传与教育

我国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为积累滞后型,要想实现对现代信用性的超前消费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使之参与其中,认识到适度的负债消费也是可以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需要转变观念,纠正思想偏差,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信贷产品。但是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一直深入人心,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国民教育,加强对消费信贷的宣传,解放思想,树立消费新观念,以此促进消费信贷迈向新的发展轨迹。

3.2 提高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

居民是否具有负债消费能力,取决于其收入水平。所以说居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居民的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如增加就业机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其次企业应提高经营效益,从而提高企业职工的收入,如调整经营模式、优化内部结构、深化体制改革等。

3.3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降低消费信贷风险

个人信用体系是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对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评定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存档, 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對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这样,银行就可以根据以往的个人信用记录,来判断把钱借给他是否存在风险。同时,建立信用预警机制,一旦出现信用风险,银行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创立对他人资信状况进行评估的征信系统,对市场体系的完善,消费信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4 开发增加消费信贷品种,拓展银行消费信贷范围

要想解决消费信贷业务范围窄、品种少的问题,就需要银行加大调研力度,研发出符合我国国情银行、迎合大众消费心理、价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作为消费信贷的对象,尽可能的使消费信贷品种多样化,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余地,通过增加消费信贷品种和扩大银行消费信贷范围,推动我国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阮小莉,仲泽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的差异化研究—基于四川省调研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3(6):116-124.

[2] 李伟娟.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现状与风险防范[J].西南金融,2013(3):40-42.

[3] 赫伯特.西蒙.丛实质理性岛过程理性[M].西蒙选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253-254.

猜你喜欢

行为经济学消费信贷实证分析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消费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