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2015-12-02陈朝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陈朝华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而且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优化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融合互动信息、促使课堂生成等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兴趣为依托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思考问题、总结经验,用现代化理论武装自己,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积极全面地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是现行新课改教学的主要目标。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从不同角度人手,对教材文本资源进行整合,为顺利落实教学环节创造良好物质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确保教与学辩证关系的高度统一;对教学方法进行筛选,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新课标强调数学情境化,要求教师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先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厚度为0.05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二十五次后大约有多高?”当学生讨论未果后教师说:“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把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抽象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如在学习绝对值概念时,可以制作一个课件,上面演示一个动画过程,一小球从“-3”这个数表示的位置沿着直线向原点运动,旁边的数据显示其滚动过的距离。让学生从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的结果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而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在讲二次函数的概念时,也可以制作如下课件:多媒体上显示一个动画过程,一个小球沿着斜坡向下滚动,旁边的数据显示其速度和滚动过的距离,让学生来测定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其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从对客观实物的测量、实践中得到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任何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应该都可以具体化、生动化”。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它。只有这样,舒展心灵的教学艺术才会源源不断。动静结合,变换图形,帮助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一是课堂引入。二是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推理出结果,在讲解例题中点评学生得出的结果,给出正确概念。三是学生的课堂练习,让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应用,加深理解和知识点的巩固,四是课堂小结。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上课伊始教师就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思维,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本节内容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如:教七年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课时,我特意带了苹果,高尔夫球,萝卜尖端部等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学生们大感好奇,这无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课堂讨论是一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树叶、衣服、蝴蝶、英语字母、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小结,总结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不但要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也要学会纠错,究错。学生每堂课的总结,可以让教师及时收集到本节课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易错和易混点。

四、精心预设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具体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调控、活动空间的构成、活动环节的控制、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进行宏观协调,这些都需要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多向考虑,主观上穷尽各种可能,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达成教学目标。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时,上课之前,教者让每个学习小组做了相似比为1∶2的两个相似三角形。上课时,设疑引入环节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工人师傅小王要按图纸制造一个三角形形状的零件,按要求,图纸和实物零件的对应高的比应为1∶2,但小王师傅做好零件后只量了一下它们对应边的比是1∶2,于是就肯定地说“这个零件符合要求”,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探究、归纳环节教者给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图纸和实物中的零件有什么关系?2.如果小王师傅的话是对的,说明什么意思?3.你如何证明一个比例式?提出问题以后教者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答案,明确接下来应该干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兴趣高涨,思维积极活跃,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提高。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新课改真正提倡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