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铸就大国之“魂”

2015-10-21范毛君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强国核心

范毛君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之魂,也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秉持公平正义,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个人的文化自觉、社会的积极倡导和政府予以制度政策引导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大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一、文化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对个人来说,它具有增知、启智、提能、怡情、修德的作用。“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和愚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这三种品质都离不开文化的启迪和滋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凸显了文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文化可以助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化贵在能以文“化”人。

文化对于社会来说,它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法律、理想、道德、礼俗、情操等文化因子,内含着社会主体可以“做什么”和“哪些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那样做”的意蕴。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就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一个社会只有崇尚文化、尊师重道,形成秉持正义、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氛围才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软实力,它表现为国家的凝聚力、意志力和影响力。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则可能不打自败。美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说过:“假如世界被毁掉了,只要图书馆没有被毁掉,我们就可以把世界重新建起来。”日本一侵华司令官曾恶毒地说:“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就永远不能恢复。”足见文化软实力确实关乎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算不上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中国不仅以经济强国而且以文化强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算真正实现。

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我们所进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就从本质上决定着我国文化的性质,也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我們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体现“三属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要坚持“三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贯穿“三种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会有血有肉,有筋骨有灵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构建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否则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有体无魂。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民主、和谐、平等、法治”,从来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里既有人类普遍尊崇的普世价值观,又有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颖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容,将为化解国内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有利于提高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也有利于世界形成“北京共识”。

四、全面提高公民文化道德素质是关键

美国著名的哲人马丁·路德的论断是:“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持“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努力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各类高素质人才,把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

切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不朽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并与时俱进,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华传统文化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滋养。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为公,先人后己的精神,“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人之美”、“以直报怨”的人际交往观念和友爱思想等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宝库中珍贵遗产。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旗帜鲜明的褒奖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文化建设是一项繁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在制度、政策和财力上的强力支撑,需要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个人的文化自觉,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培育,需要学校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我们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焕发青春、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强国核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