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015-10-21孙海青

关键词: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孙海青

[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关键词]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全员参与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老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的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師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的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以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学生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1.找题眼。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3)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里,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草船借箭》一颗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 :(1)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2)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揭矛盾。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4.比好坏。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 “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5.抓感兴趣的部分。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此外,还应教会学生围绕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1.结课的艺术。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

2.设计拓展性练习。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觉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水泥厂学校 辽宁辽阳)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