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酒曲的保护与传承

2015-10-21刘丹宁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酒曲保护与传承

【摘要】酒曲是青海省大通地区流传曲艺较广的小曲种,盛行于回、撒拉、藏、土等少数民族。然而由于酒曲的传唱极度缺少群众基础,曾经家喻户晓的酒曲现逐渐被流行音乐所淹没并慢慢消失于餐桌上,这对于青海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本文基于对青海省大通县酒曲传唱的田野调查,粗略探讨酒曲等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如何保护与传承,以使其重返百姓寻常生活并得以流传与延续。

【关键词】酒曲; 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大通世界,花儿之乡”——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同时也是青海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深厚的人文历史奠定了大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基础。酒曲是青海大通地区流传曲艺中较广的小曲种,盛行于回、撒拉、藏、土等少数民族,“常作为聚会、饮酒时猜拳行令时的民间小曲”。 在当地较为流行的酒曲有十几首,如回族的《飞凤凰》、《青溜溜青》、《闹五更》、《数麻雀》,藏族的长篇酒曲《祝酒》和短歌酒曲《节日的美酒》,土族的酒曲对唱《唐德里格玛》和长歌《古然那斯布勒》等等 。这些酒曲旋律简单、曲调短小、内容丰富,极具西北特色,不仅是本地风土人情的一个略小缩影,代表着地方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及社会学研究价 值。

然而,在对大通县当地年轻人关于对酒曲熟悉程度的走访调查中发现,目前在青海地区流行的酒曲因时代的发展而渐渐消失在餐桌上,曾经家喻户晓的酒曲逐渐被流行音乐所淹没,而且大多数青少年一代对酒曲的了解也知之甚少,得到几乎统一答案:早就不唱了。而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灵魂的寄托,是民族形成数百年来道德遗风和审美标准的见证。我们无法指责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至今几近凋零是谁之过,但是毫无疑问,如果任其自流,酒曲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的问题。

和全国其他地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所面临的问题一样,目前青海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极度缺少青年群众,大多数青少年觉得这些传统音乐太“老掉牙”,还不如去娱乐场所大吼一通来得痛快。如何让酒曲这种民族民间音乐既能保存原有的味道,又能结合现代元素以适应当代审美需求、重返生活,已成为民族音乐学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之:

(一)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对酒曲等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积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官方及政府的力量来保护,加深对其宣传研究,加大对其关注力度,从精神上对传承艺术家们进行鼓励,从物质上对他们进行资助,并配套相应资金培养年轻的民间音乐爱好者,定期组织老艺术家对年轻一代进行口传心教,引导他们喜爱并继承这些快要消失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

(二)建立研究、保护和咨询机制。可由当地政府主导、文化馆带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广泛吸纳学术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酒曲等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另外,还可以邀请当地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专家到各大高校进行演讲,激发学者和学生的兴趣,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保护中。

(三)加大宣传力度。随着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媒体在传统音乐宣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首先可讓传统音乐成为青海对外宣传的名片之一,像为旅游城市做广告一样,在平面媒体上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做宣传;其次利用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对所收集、整理的音乐材料以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进行循环展出,吸引群众的关注,让群众对酒曲等传统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再次可组织一些民间音乐比赛,设立奖项和奖金,鼓励群众参与其中,扩大传统音乐传播的群众基础。

(四)发挥民间音乐团体的导向作用。可在当地文化、财政部门支持下调拨资金,组织民间艺人去各乡县进行巡演和宣传,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提升传统音乐的普及率。各地类似于“激情广场大家唱”的广场活动很受群众的欢迎,这不失为一个宣传和普及民族民间音乐的好渠道。可在乐队指挥群众唱耳熟能详的歌曲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并引导大家唱一些酒曲一类的、旋律简单而又比较好记唱的小调,还可中间再来个竞赛轮唱的小游戏,既调节了歌唱活动的气氛,又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百姓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学唱传统音乐,有益而又有效。

(五)让文化效应与经济利益相结合。针对青海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劲头,可提倡兴办民俗文化生态园区,如设立“酒曲”或“花儿”茶园,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参与其中,感受轻松愉快并带有浓厚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音乐氛围,这种文化效应与经济利益相结合的形式非常有利于推动当地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

(六)让酒曲等传统音乐走进教材。当地教育部门可在小学、初中音乐教材的编写上选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流传广泛的、体现地方特色的歌曲,让孩子们在传统音乐的耳濡目染下成长,从小培养他们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观,以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注入新的血液。

(七)对酒曲等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再创新。可将传统音乐旧的文化形式重新进行包装,比如可运用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混声对反映当代生活现状的歌词进行配乐等,或旧词新曲,或新词旧曲,这些都会对传统音乐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的好办法。

酒曲等民族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情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因贴近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心理而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在张天彤的《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中指出:“音乐是人类与人类的不同个体和各种群体创造的一种体现他们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特点的艺术形 式”,民族音乐更是被各民族视为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因为它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更是各民族生命、思想及灵魂的生动体现。随着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广泛交流,面对当今形形色色的世界音乐文化形态,如果中国文化不能完整保护和继承它的民族民间音乐,就意味着这丧失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文化财富,更遗憾的则是对自我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冷漠、遗失甚至放弃。作为世界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在挖掘民族音乐资源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时代性格的新创意,……要在创作、制作和传播等过程中下足工夫”,这才是酒曲等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得以延续的有 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谢承华.青海民歌探徽之九从〈尕老汉〉说酒曲[J].雪莲,2011,2(1):98.

[2]刘丹宁.餐桌上的音乐——以酒曲《数麻雀》为例[J].音乐时空,2013(11):97,117.

[3] 张天彤.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 —兼论文化与教育的相关性[J].中国音乐,2004(04):162-168.

[4]向乾坤,陈娟娟.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J].当代文坛,2008(05):197-199.

作者简介:刘丹宁(1994-),女,青海西宁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在读,主要从事手风琴演奏、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酒曲保护与传承
古人喝什么酒
浓香型高温酒曲中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种曲微生物技术与酒曲改造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
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