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

2015-10-21祁盈盈何新仑何花香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祁盈盈 何新仑 何花香

【摘 要】研究目的:提高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水平,检验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引发深静脉血栓共计一百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组观察及治疗。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形式来进行研究,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性护理来展开调查,通过数据的比对及患者的复原率来得出相应的结论。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恢复率、好转速度上非常明显,同时,经过护理干预后的下肢骨折患者并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而对照组的效果则对较弱,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有可比性。研究结论: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十分关键,可以通过认为的预防和控制来降低该并发症的出现几率,这对于患者及医院而言都非常有利,可以提高和推广护理干预的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应用

术后出现并发症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影响较大,除了日常行为的不便利之外,患者的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也随着增加,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及控制,甚至会影响到患者日后的正常行走。从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数量的上涨趋势分析,加强新方法的研究与护理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加强护理干预的认知,在实践中灵活的加以运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某院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一百例,在经过严格的检查与排除后,确认这一百例患者均达到了研究的要求。在计算机的随机分组下,观察组和对照组成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4:26,平均年龄在36岁,而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28,平均年龄为40岁,从基础性信息上分析,上述两组患者有较强的可比性。

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在下肢骨折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及时的进行了患者伤口的清理,定时换药。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护理。首先,做好患者伤口的处理,定时的检查伤口的恢复程度,更换药物。同时,给患者进行身体按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第二,做好心理引导,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状况。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较好的医护关系,促进患者复原。

通过上述护理之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康复情况。

(1)針对病情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DVT的三大症状。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为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因病变范围较小,所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易被忽略。通常感觉小腿部疼痛或胀感,腓肠肌有压痛,足踝部轻度肿胀。Homan征阳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起病骤急;局部疼痛,压痛;腹股沟韧带以下患肢肿胀明显;浅静脉扩张,尤其腹股沟部和下腹壁明显;在股三间区,可扪及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伴有发烧,但一般不超过38.5℃。顺行扩展,可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可形成肺栓塞。及时进行双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测腓静脉,胫前、后静脉,腘静脉,股深、浅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2)在其早期处理时,尽快固定患肢,少搬动患者,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并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当压迫浅静脉,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浮肿。

(3)术后早期进行无痛功能锻炼,术后2~5h麻醉药物作用过后,即开始鼓励患者做功能锻炼;术后当天即开始鼓励患者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被动活动,双侧距小腿关节伸屈内外翻运动一两次,3min/次。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足踝运动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效果最好的方法。术后一两天,嘱患者行双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早中晚共3组,每组顺逆时针环转各,30~50次,3~5min/组。并对既往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肢体肿胀患者,可用湿毛巾温热敷其足部腓肠肌处,并揉捏按摩双下肢肌肉。术后3~7天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做3组,5min/组。完成顺逆时针各50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间隔于顺逆时针距小腿关节环转之间,每次收缩持续2~3秒,每天20~30次,共60min。术后8~14天在以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加大运动量。

(4)遵医嘱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进行预防,如小剂量肝素(LDH)、低分子量肝素(LMWH)等药物,并辅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中成药制剂,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护理后,患者手术切口基本愈合,能正常下地走动,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提升;好转:护理后,患者病症有所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并发症: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患者切口处发生感染。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见表1。

三、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包括3个方面因素:血流速度缓慢、静脉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下肢骨折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伤后需长时间卧床,加之骨折手术后限制活动,使下肢静脉血液流速降低,且创伤可导致静脉血管壁受损,极易导致DVT的形成。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肺疾病,或长期吸烟,且与围术期上述高危因素相叠加,发生DVT的风险急剧增加。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甚至继发致命性肺栓塞,使病死率升高。因此,应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对下肢骨折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还使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是促进患者康复、保障手术最终成功、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黄菊,谢立红,祁方遒,张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03)

[2]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24)

[3]陈玉春.下肢骨折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6)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