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

2015-10-21唐瑞丰

2015年30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服务业

唐瑞丰

摘 要:近十年来,盐城市不断拓展服务业空间,积极实施服务业发展战略,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本文根据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盐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及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盐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一)市场主体不断扩大,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2004年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7488家,2013年發展为25654家,增长242.6%,年均增长14.7%,比全部法人单位年均增速快4.3个百分点,比工业年均增速快8.7个百分点。

从就业情况看,2004年7488家法人企业吸纳就业18.42万人,到2013年25654家企业吸纳人数达到了32.34万人,增加13.92万人,年均增长6.5%。比全部法人企业年均增速快0.9个百分点,比工业企业年均增速快1.2百分点。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

(二)经济总量成倍增长,贡献作用明显提升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为1350亿元,比2004年增长380.4%,年均增速19.1%,比工业年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比GDP快1.5个百分点。

从营业收入看,2013年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64亿元,比2004年增加1851亿,增长360.4%,年均增长21.7%,比工业年均增速快1.3个百分点。

(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结构优化明显加快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9%,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年均递增0.74个百分点,主体经济地位逐步显现。

从行业类别看,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服务业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13亿元,是2004年的7倍,年均增长24.1%,比传统服务业年均增速快13.2个百分点。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是2004年的5.79倍,年均增长21.5%,比生活性服务业年均增速快12.1个百分点。

从行业结构发展看,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2013年营业收入比2004年分别增长2450.3%、1994.2%、1284.6%、1286.9%和638.3%,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3.3%、40.2%、33.9%、34.0%和24.9%。

从行业内部结构变化看: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升,比重分别提升了11.0、3.9、2.4、1.5个百分点,而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所占比重下降较快,分别下降了8.3、6.1、2.3、2.2个百分点。

从增长贡献率看,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列增长贡献的前5位,年均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9.7、24.4、13.3、12.2、12.2个百分点,5个行业累计增长贡献率达到92.8%。

从税金及附加看,2013年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实现64.5亿元,是2004年的6.1倍,年均增长22.2%,其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贡献作用列前5位,分别完成28.5亿、18.3亿、7.4亿、5.1亿、4.1亿,5个行业累计占全部的比重达86.8%,税收贡献作用显著。

(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职工薪酬明显增长。

2013年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928亿元,是2004年4.1倍,年均增长17.1%,企业平均资产达到1920万元,比2004年平均资产增加810万元。

从职工薪酬看,2013年服务业法人企业薪酬总额达到113亿,人均年报酬达到34930元,是2004年的2.78倍,年均增长12.1%。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前快后慢特征明显

根据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2004-2008年(合称Ⅰ阶段)和2008-2013年(合称Ⅱ阶段)前后二个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普查数据分析后发现,服务业发展呈明显的前快后慢特征。单位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工资总额,Ⅰ阶段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8%、7.7%、40.4%、26.5%、22.9%,而Ⅱ阶段只分别为9.6%、5.5%、19.2%、17.9%、16.4%,分别下滑了1.2、2.2、21.2、8.6、6.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

从2004年以来,尽管我市服务业占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但与周边及全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省服务业占比到2013年提高了9.7个百分点,周边的连云港、淮安、南通、泰州、扬州服务业占比均超过了40%,分别比我市高1.4、2.9、2.2、1.9、2.1个百分点。因此存在纵向比结构优化较好,横向比明显缓慢的现象。

(三)企业规模明显偏小

2013年我市列入国家服务业规模企业为817家,占全省的5.4%,列第8位,但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利润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8.2%、49.6%、41.4%,平均水平分别列全省的第10位、第12位、第13位,这既与我市无特大服务业企业有关,也与发展不快有关。

(四)行业发展不平衡

2013年传统服务行业经济总量仍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总量的69.5%,而信息传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反映服务业现代水平的行业占比为11.6%,仅比2004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同期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金融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行业滞后,贡献作用下降较大,比2004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坚决执行非禁即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

(二)加快集聚区平台建设。加强规划布局,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尤其是港口、物流、商务、金融等与工业、农业相配套的服务业平台建设。在土地、金融、人才、财税等资源要素上给予特殊政策重点支持,逐步形成集聚、扩散、带动效应。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建议由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居民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态。建议出台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资本市场的扶持办法,推动服务业企业上市和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工作,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要素资源,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做优做强。

(四)发挥财税收费支持政策效应。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由政府负责保障的服务类公共产品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逐步增加政府采购的类别和数量。创新财税鼓励政策,对服务外包、创意产业、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商务中心等新兴高端服务业项目,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吸引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能少则少,增加竞争力。要把财税、收费支持的政策效应发挥到最佳高度。

(五)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紧缺型、在行业具有领军地位的服务业高层次人才,设立引导资金给予专项奖励。在地位、住房、教育、名誉等方面能高则高、能多则多,把培养高端人才、培育特色产业的环境打造成省内乃至国内最优地区。确保引得来、留得住、站得稳、壮得大。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现状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