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对未来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2015-10-21蒋晓鹏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蒋晓鹏

摘 要:贸易业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最重要、最古远的地位。在其发展的多年中,香港已发展壮大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中心。其中贸易既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开端,也是香港经济完善发展的推动力,所以无论何时对外贸易在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中的意义都是不可抹杀的。上海自贸区为中国的试验起点,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被提上重要日程,但这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人将其视为对香港的挑衅。但是着眼于未来,开放是内地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它是内地经济发展所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对外贸易;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中心;经济发展

一、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一)香港发展对外贸易的阶段

香港一直是以对外贸易为经济活动中心的,在幅员狭窄的不利因素下,香港只能从自身出发重点发展对外贸易。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香港的对外贸易所表现出的特征也是各异的。从1841年到1951年,香港的外贸都是建立在纯粹得的转口贸易之上的,转口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得比重达到百分之八十几。在50年代初,港产品出口仅达总出口的10%,到50年代未,已跃至70%左右,之后到了80年代后,受内地改革开放的影响再加上香港制造业往外转移,曾经一度沉默的香港外贸中的转口贸易又重新开始焕发活力,更让人惊喜的是,它在1988年重新剥夺了港产品出口贸易的领袖地位。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阶段来理解香港对外贸易得发展,第一,转口贸易占主导地位的远东转口港阶段;第二,港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贸易中心阶段;第三,重燃转口港之火的阶段。

(一)战后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原因

(1)受迫于地理条件和外贸的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对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首先,香港受其资本不足、幅員狭窄等的影响导致其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它的发展无法与对外贸易相脱节;其次,受益于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香港以贸易为本成为必然趋势。

(2)整合工业和外贸的出口生产框架的建立:战后,整合工业和外贸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香港的工业发展离不开出口贸易,所以以现代轻纺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就顺势而生。这一框架的建立,缓解了香港工业生产和出口之间的冲突。生产资源、机械设备,产品的品质、花色品种、生产数量、市场的连接和延展等种种问题都因此框架的建立而不复存在了,这也为香港对外贸易的茁壮发展撑开了一把保护伞。

(3)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金融服务的引进:第一,香港得拥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由始至终东方贸易大港、交通枢纽和远东空运都是以其为中心得。第二,是与对外贸易直接联系的一系列港口、码头、仓储系统与通讯设施的改善和创新,与此有关的酒店业和饮食业等生活服务设施,也不落潮流甚至位于顶端。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香港发达的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对外贸易铺垫了完善的金融服务。这一切都使得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具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现状和展望

(一)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发展的现状

一直以来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也不断扩大,现在它的对外贸易已经居于突出位置。联通香港的对外贸易,货物贸易覆盖了香港与其贸易伙伴之间辗转的陆路、航空、水路运输及邮寄的货品流动,进口、港产品出口及转口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位。另外,总管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它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并进而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此外,香港在转口贸易方面也表现优异,具有很强的名品力,它出口的都是质量上乘的优质产品,其中多种在世界都是享有盛誉的;贸易得主体不再单一,而是展现为多元化,在丰富的贸易商得资源下,订单贸易的空间不再如此狭隘,而是逐步延伸,并因此诞生了一种协调、高效率与金融共生的发展模式。自由的深化使得香港商品的内销市场也不再局限化而是向高度国际化发展。

(二)香港国际贸易中心正面临上海自贸区的挑战

(1)开放力度加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点出,要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中是围绕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展开得,让资源配置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它的关键作用,另外,政府得职能也必须调整来与其相协和。目前有关自贸区的完整的措施方案还没有全部公之于众,部策略也仍处于襁褓之中,可是毋庸置疑的是,自贸区的成立所带来的重要信息为我国对外开放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中国将改革坚持走到底,经济会坚定不移的遵循市场化规则。自贸区的建立,无疑指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策略倾向。

(2)扩大试验点,以大范围来制造更多机会:在三中全会公报中曾提出,以全球化为立足点,国际国内要素要让其焕发出合理得自由流动性;适当取缔投资准入得门槛,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所以上海作为自贸区的试验点是开放的重要程序,但着眼于未来,应该扩大试验点,将范围扩大化。国务院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时便指出,要使之成为“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以想象得到,自贸区有效得经济改革和市场化经验,将会被运用到其他地方,更高效的效益和更先进的生产力将会诞生,发展“改革奖金”,要在带动内地经济发展上推进一手。从层面上讲,自贸区旨在开放市场、减少关税、推进流动性等,这是匹配于香港的政策的。一旦内地经济增长留有更多的余地,从整体上而言,尤其是当民营企业以市场规律为指导时,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商贸平台,其金融有关的各类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也意味着它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3)将货物贸易拆分促进其分工发展:作为重要的国际商贸平台和货物转运中心的香港,它拥有这样的地位离不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宽松的策略、高效率的关税政策、健全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香港更进一步发展为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上海自贸区也可以以香港为参照物,在区域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建树,但是一旦上海自贸区开启了这样的旅程,这毫无疑问它将成为香港的重要对手,但考虑到两方的地域及服务优势相异,可以让其分工发展。香港围绕转运运转,它的货物与珠三角地区有着必然的联系。内地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过度阶段,出口更多高增值产品;由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在这样的潮流下,现有的配送中心是极度贫乏的,中国以至整个亚洲地区在服务方面的需求无法在这样情况下得到满足。

(三)上海自贸区对香港国际贸易中心产生的积极意义

(1)香港应抛开独立性以此来促进其战斗力的增强:现在中国内地经济一直延续市场化道路,经济增长快速发展,上升至一个新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促进了香港发展成为中国的国际商贸平台,引入了更多的机会,可是香港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提高自身来适应更高的台阶。首先,既然是以地区物流配送为发展对象,那么香港就必须完善与国际及内地方面的交通,使自己成为它们之间的交通枢纽,并且为扩大利润,降低营运的资本。其次,要将其他地区像香港一样,借鉴香港的经验自贸区的经验也发展成为自贸区,有消息说广东省也有意申请成立以南沙、前海和横琴等地组成的自贸区。倘若广东打算实施这样进程,得益于香港与广东的经贸与地理联系紧密等优势,应主动配合,综合自贸区的各种有利因素,将香港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的功能与这自贸区的腹地整合,让其整体的优势焕发出活力。

(2)上海自贸区将与香港协同共进,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上海自贸区在中国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经济的经济发展将会出现更大的危机,中国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香港而言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竞争是寓于协作中的,不以意志为转移,所以上海自贸区跟香港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但是竞争并不意味着不利,相反合作与竞争并存更能促进两地的发展。另外,上海自贸区跟香港分工合作的。现在冒险者以上海自贸区为投资对象,持有的是人民币的资产,那么如何保证人民币的收益,这些相反的措施就相应的要在香港来实施。所以上海自贸区与香港是协同共进,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竞争寓于合作中,合作也离不开竞争。上海自贸区是以开放、向外为定位特色的,相比较于香港,香港要想提高自身就必须发展向内,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其它对象,它必须与珠三角地区有一个合作,这样它才能够充分享受国内经济改革为其带来的好处。

猜你喜欢

上海自贸区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复制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上海自贸区跨境债券问题研究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