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实践研究

2015-10-21姜姝仓杰徐旭

2015年3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姜姝 仓杰 徐旭

摘 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实施步骤,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是当前推进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繁荣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只是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宿迁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为研究范本,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新路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则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党的政策支持,促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利用农村社区资源,进一步强化农村社区功能,解决农村社区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实践对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宿迁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实践和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实践

一是以城乡统筹为契机,大力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宿迁实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与坚持城乡建设发展协同推进的。全面提升农村社区的规划理念,强化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不断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规划。集中力量加快新型社区的集聚建设,并且有计划地培育区域性重点农村新型社区,全面启动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同时加快完善各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对在集中居住点建房的农民,可给予信贷支持和一定额度的贴息。并且切实改善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居环境,积极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河湖长”制度,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加快实现非耕地资源绿化全覆盖。

二是以社区组织为抓手,着力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着力强化农村社区实力,夯实基层社会保障基础,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管理模式,科学设置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加快建立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积极探索“三化六联”区域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党建模式,设置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广在职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社区表现评价等制度,不断提升农村社区的党建工作水平。其次稳步扩大农村社区村(居)委会“无候选人一次性直选”覆盖面,充分发挥村(居)监督委员会作用,大力推广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决策听证會和民主评议会等“四会”制度,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社区的基础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根据文件,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的仅有251个。宿迁农村社区的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又不注重实际的农村社区的建设与总体规划设计的衔接,规划执行不得力;并且在建设过程中盲目的认为社区越大越好,这样就造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选址不够科学,规划缺乏前瞻性,基础配套设施规划不到位,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一些公益性活动学习场所规划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落后。

二是农村社区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部分乡镇政府对农村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认识还不够到位,只提供单一的生产或生活服务,并没有构建起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忽视了农村社区居民对通信、金融、科技的需求,忽视了社区居民对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以及娱乐健身等精神文明的需求。社区工作者整体服务意识不强,对居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深、办法不多;社区服务队伍不够健全,尤其是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尚在培育阶段,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优化调整新型农村社区布局

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到城镇统筹发展的规划中。不仅要优化调整农村社区布局,还应突出地方特色,保持乡村社区的功能,更好地把农村社区建设与经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农村社区的建设既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还应探索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坚持按照统筹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思路优化调整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结合工作实践,结合宿迁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重新调整新一轮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健全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教育设施,完善物业管理等基础设施,努力使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便捷生活服务。

(二)按照社区服务功能要求,创新培育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组织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需要均衡化、规范化,由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建设,以农村社区设施为主要的基础,以社区服务组织为基本力量,满足社区成员的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进而配套服务网络体系相关的运行机制。积极建设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社区,群众性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活动;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在政策上要采取鼓励、贴息贷款、加强规范监督,积极培育出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服务组织。

(三)按照社区服务的内容要求,强化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内容要求我们需要配备一批素质过得硬的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建立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的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要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素养。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到农村社区工作,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来为农村社区服务。在人才配备上,我们大力倡导“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的计划,积极倡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任职,积极完善社区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者单位:1.中共宿迁市委党校;2.中共宿迁市委办)

参考文献:

[1] 苏聪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0).

[2] 王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管理服务创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 冯海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试论大学生村官如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关于优化农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分析
农村公路建设意义重大 问题尚需解决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对现实启示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