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中小学技术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2015-10-20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阶段素养

费 敏

技术教育最早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大规模机器取代个体手工业生产,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此时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工人。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逐渐进入到各国的基础教育中,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3年,国际技术教育协会(ITEA)对技术教育定义为:“是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学校科目,教授学生关于世界和技术怎样影响日常生活的知识。技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技术素养。让学生拥有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

本文讨论的技术教育,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的,以生活中具有基础性的技术为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活动。本文试从内容标准分析,比较和梳理中美两国小学、初中、高中技术教育内容,以期对技术课程的建设有所裨益。

一、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2003年,又进一步对技术课程进行了说明。

其中,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隐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四个部分。在高中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则将“技术”作为了高中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其中,“信息技术”科目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和“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5个选修模块;“通用技术”科目包括“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和“电子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等7个选修模块。

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如果对涉及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则可发现如下情况:

表1 中小学技术教育内容

二、美国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内容

2000年,美国颁布了《国家技术课程标准》,该标准在国际技术教育协会“面向所有美国人的技术”计划的支持下,内容如下:[1]

表2 美国中小学技术教育内容

如果进一步考察各领域在不同学段的内容情况,以“技术的性质”领域部分为例,则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表3 技术内容标准主题的概要

三、中美中小学技术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一)内容分布

显然,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技术教育的内容零星分散在多门学科中,无独立的学科支撑,且内容比例较少。新课程实施后,也只在高中教育阶段,高中的技术教育内容才相对集中,有独立的学科支撑。

而美国中小学技术教育内容,则是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个阶段都有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内容,且重点不同。从学习内容来看,每个内容标准具有连续性、完整性。从内容深浅来看,形成了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的特点。

(二)层次比较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的课程技术教育往往淹没在其他课程中,《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针对1~2年级的内容标准如下:能根据需要动手做简单的道具、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针对3~6年级的内容如下: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针对7~9年级的内容如下:技术设计是技术活动的核心环节等。从以上可以分析出,涉及技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比较分散,缺乏从小学—初中—高中连贯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技术学科内容的统一规划,系统的课程仅从高中开始。调查发现,高中技术课程的先修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技术教育内容断层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会导致课程的目标不能得以有效落实。[2]

从领域来看,美国《国家技术课程标准》制定了从幼儿园~2年级、3~5年级、6~8 年级、9~12 年级四个阶段学生的技术学习标准。该标准从技术的性质、技术与社会、设计、应付技术世界所需的能力、设计世界等五方面规定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应掌握的技术知识和达到的技术素养程度。

四、完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内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技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幼儿园阶段,在科学领域引入技术教育内容。引导幼儿留心日常生活的世界,观察常见技术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小学阶段,加强科学课程中技术教育内容。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是认识世界,而技术是改造世界。科学成果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转换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初中阶段,设立独立的技术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应脱离综合实践模块,以确保技术课程可以有效实施,便于和高中技术教育对接。而在高中阶段,则可以现有技术教育内容为主体,关照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而进行适度的调整。[3]

(二)构建技术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技术教育内容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依据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构建合理的内容结构,防止各阶段内容割裂。内容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螺旋上升,注重提高课程的技术含量,注重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作为技术教育的启蒙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规范。初中阶段作为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技术素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高中阶段,着重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建立幼儿园至中学的技术教育内容。

[1]国际技术教育协会,黄军英,等.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董秀敏.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3]马开剑.国际视野中的高中技术教育——基于课程与史实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阶段素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