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10-14李雅琼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学习兴趣

李雅琼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巧妙设计,注重引导,激发兴趣,激活课堂,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迸发出课堂的智慧与活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即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情感色彩的意向。爱因斯坦也曾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已成为众多教师为提高教学实效而追求的目标。现就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做法,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 注重导入,以“新”引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一堂课而言,几分钟的导入能否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则关系到整堂课的听课效果。如果教师经常地采用平铺直叙式导入,久之则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反之,恰当、生动、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的导入则会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授课内容,导入的方法前人已经总结很多了,如复习提问式、激情式、讨论式等。方法的选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分析。如我在讲授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时,曾用悬念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新课前给大家讲了一则新闻:非洲人大量捕杀鳄鱼,结果出现了大批水鸟死亡,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禁止人们捕杀鳄鱼,同学们听了都很有些莫名其妙:鳄鱼和水鸟!这是为什么呢?都急切地想听教师往下讲,于是我接着讲道:原来,鳄鱼很凶猛,经常吃人,于是人们大量捕杀它。没料到的是:随着鳄鱼的绝迹,它的主要食物四须淡水鱼得以大量繁殖,四须淡水鱼的主要食物则是水面鱼,这样大量的水面鱼成了四须淡水鱼的美味佳肴,而靠吃水面鱼的水鸟则断绝了食物来源,因而纷纷饿死了。从表面看,似乎鳄鱼与水鸟是不相干的事物,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自然界的生物链,一旦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显露出来了,然后我结合了教材讲述了世间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的原理。因此,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和违背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且应自觉的遵循客观世界的联系或规律,来为人类造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普遍联系原理,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道理。

2 适时设疑,以“疑”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从疑开始的,而设疑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的确,有疑才能形成认识上的矛盾,造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才会活跃。设疑可分为“大疑”和“小疑”。“大疑”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疑,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究问题的真谛,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对事物的本质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如我在讲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时,问:一辆普通自行车有时降到二三百元,有时涨到六七百元,但无论如何也涨不到一辆捷达轿车的价格;同时,一台电风扇价格再跌也不会和一把纸扇的价格差不多,其中原因何在呢?由于这些都是学生听后经过思考而又无法解答的问题,很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对问题的原因,兴趣倍增,于是我就顺势讲述了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从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道理。这样,学生便迅速而又透彻的掌握了这个原理。“小疑”是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小问题,以达到层层深入,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如讲授哲学中规律的客观性时,我问:“秦始皇在世时四处访仙问师,想求得长生不老药,结果他长生不老了吗?”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没有”,我再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问:“为什么有限呢?”答:“因为自然界规律的存在。”于是顺势我讲到:对,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仅自然界存在规律,而且社会、思维都有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既不能创造客观世界不存在的规律,又不能消灭客观存在的规律。这样的设疑,是学生的思维顺着兴奋点水到渠成,自然对问题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3 突破常规,以“变”导趣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常是在老师讲,学生听,适当地再增加点练习的模式中日复一日进行的。但若能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适当的突破常规,交换一下方式,则会使学生增添很多学习的乐趣,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用过辩论法、师生异位法和讲练倒置法,均收到较好效果。现以师生异位法为例,谈一谈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异位法即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讲,学生、教师共同听,最后教师精讲总结的办法。比如我在讲授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这一问题时,由于商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而言也很熟悉,课本知识也较易于理解,如果仍由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述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自学法又不能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异位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4 电教运用,以“形”呈趣

随着教学设备的完善、更新,电教手段已在政治课教学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的运用是所教内容更形象、直观、逼真,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支笔、一张嘴的单调教学,使学生在动态中学习,避免死记硬背的乏味,缩短了认识、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电教手段的运用观念在于教师平日注重积累,精心准备,选取有价值的录音带、录像片、投影片进行辅助教学,同时把与教学有关的漫画、图表、材料等打到投影仪上,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运用俗语、名人名言、诗词警句等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因为,教学是门语言艺术,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语言艺术,不同的表述风格,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有可能相差20倍。”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选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句、诗词警句或名谣谚语,就能使学生在领略到语言美感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确,教师只有勤于探索、刻苦钻研,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所以,我们在阅读报刊、杂志以及收听广播、收看电影、电视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并积累培养学生兴趣的素材,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宝库。然后,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应用,把思想政治课上成真正受学生欢迎的生动活泼的一门课。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改实践与探索》等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学习兴趣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