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5-10-12张林芃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兴趣有效性

张林芃

摘 要: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由教师来填鸭式教学。要形成这样的教学气氛,必须要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并形成答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师生沟通的窗户,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阶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关键词:历史 课堂提问 兴趣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53-02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以概述为主,旨在讲解历史事实,学生形成了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教师应该多总结历史规律,探讨历史教训,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知识储备量要大,对某历史事件讲解要深入,提出的问题及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又能针对当前堂课,这样既能博得学生青睐,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备教材要“懂、透、化”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理解材料,只有理解的材料,我们可以区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和“如何”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发展问题,我们可以用“你想要什么”的问题;问题是什么探索性的问题,它是学生讨论,必要的探索。”通过“,系统,重点和难点是掌握材料,以便把握,掌握。”使自己不仅可以站在教师观点,还能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体验学习。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2)备学生要“实”。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首先联系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提问我在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时,我就联系学校的学生个别不好现象例如像同学之间打架、学生乱扔纸屑、学生不完成作业等进行了这样提问:“面对这些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你赞成用哪一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来对待他们?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我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守校规者和儒、道、法三家学派的发言人进行说理,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或反驳其他同学的主张,在辩论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运用所学尝试解决现实问题的做法,应是践行历史有效教学的一次很好的尝试。教师选择有争议的历史事件进行分层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换位思考,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置问题,将专业性很强的历史知识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表述,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把要提问的问题表述清楚。

其次化一个复杂问题为数个简单问题的疏导式提问。教师要善于改变单一的提问方式,灵活而问。一些教师已经适应了“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课提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习惯于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中思维,制约了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多地进行这种“师问生答”式的提问,不仅教师自己会觉得吃力,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乏味”感觉,对提问“麻木”。究其原因,这种提问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教师可考虑改变提问方式,或多种提问方式交替进行:学生之间互问:这种提问方式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拉近了提问者与答问者之间的距离,能减轻答问双方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问、答双方更好地展开思维。提问的技巧、方式很多,教师应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提问分为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等。从技巧的角度来看,提问还可分为诱导式、疏导式、阶梯式、对比式和迂回式等提问类型。高质量的提问需要一定的技巧,如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提问,控制好课堂提问的频率,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等。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与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还不到位,教师往往是从自身思维的角度出发去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性学习又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问题的提出过于专业化和成人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对教学若感到枯燥无味,必然“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首先,设计启发性问题,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九·一八”事变时,设计这样的情境: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录音:“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大本营。”教师问: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说起。”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本课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寻找“兴奋点”。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广泛搜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生动的文学、历史事件。

活用教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端的好坏,是本课成败的直接原因。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广阔背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大大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如: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授第五章“秦帝国的兴亡”课文为例,在介绍“秦王扫六合”一目时,先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秦王扫六合》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让学生先对秦统一六国的壮举有大致的认识,再自然地引入新课,学生就会自然地接受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通过这种文献资料的引入,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在讲《开放与交流》的“玄奘西行”这一目时,我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有”。《西游记》这一经典电视连续剧可是许许多多少年儿童追捧的剧目,对于初一年的学生来说,谁不熟悉呢!这一问马上就把气氛调动起来了。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剧中的内容吗?”。学生脸上都现出不屑。看到这种情景我马上接着问:“现实历史中是不是真的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呢?”。学生们的脸上现出愕然!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在他们心目可是栩栩如生。我又接着问:“唐僧是不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了真经?”。学生们都陷入了思索,孙悟空降妖除魔的高大形象已经深印在他们心中。这时候我开始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并且强调贞观年间玄奘是独自西行的,他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从印度取回了佛经,这一经历与《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无逊色,玄奘回国后还把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他的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一书。通过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与真实的历史相比较,这样的导入方法,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同时还会产生浓浓的探索历史真谛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H·A多勃洛波夫曾说过:“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巧设问题情境,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提问的科学性,多角度,深层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教与学深度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历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优秀历史教师应该把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历史而不是让历史走向学生。只有历史真实的还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才是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谈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09(9):67-68.

[2] 陆洁清.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方法的优化[J].广西教育,2009(35):47.

[3] 邵朝恒.历史课堂提问中的“真问题”[J].新课程(教师),2009(12):126-127.

[4] 张鉴高.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6):50.

[5] 龙菊芳.浅谈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中学教学参考,2010(6):51-52.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兴趣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