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穹嗪针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5-09-19王红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脑缺血丹参脑梗死

王红娟

陕西宝鸡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 宝鸡 721000

关于炎症反应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不断增多的证据显示炎症反应与脑卒中在急性期的进展密切相关,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是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关键环节。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脑缺血后的两个主要炎症因子。研究显示,在脑缺血发生后,IL-6在缺血区局部、脑脊液和血清中被迅速诱导表达,介导急性时相反应。同时,这种高表达还与神经功能恶化、预后不良和高病死率相关。此外,IL-6还可以通过各种机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作用。TNF-α则诱导细胞凋亡、上调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与患者梗死体积和脑水肿扩大有关。本研究评价丹参川穹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01—2014-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共纳入82 例,男43 例,女39 例;年龄42~93岁,平均(67.14±11.09)岁;脑叶梗死13例,基底节梗死27例,11例丘脑梗死,脑干梗死10例,小脑梗死9例,多发性脑梗死12例;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分别为17 例(20.73%)、18例(18.29%)和47例(65.85%)。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CT 扫描阳性层数/2)计算划分(大梗死灶:梗死体积>10cm3,中梗死灶:梗死体积为5~10 cm3,小梗死灶:梗死体积<5cm3)。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川穹嗪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1例,2组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39例为对照组,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CT 检查排除脑梗死。男22 例(56.4%),女17例(43.6%);年龄40~83岁,平均(66.12±9.23)岁。

1.2 治疗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完善急诊检查项目后开始接受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压、抗凝、调脂、营养神经及支持药物治疗,丹参川穹嗪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穹嗪针10mL 加入生理盐水250mL 静滴,1次/d,连续14d。

1.3 血清IL-6和TNF-α测定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的第1 天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2 周时促凝管采静脉血4 mL,置于室温下2h后,3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层血清运用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法进行IL-6和TNF-α测定,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IL-6和TNF-α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购自武汉中美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处

2 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丹参川穹嗪针组血清IL-6 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对照组有一定水平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比较 ±s)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神经症状突出,病情变化迅速,与该病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炎症反应及其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因子在脑缺血患者的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IL-6和TNFα是急性脑梗死病理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炎症因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的反映出脑缺血损伤后发生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血清IL-6 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进一步证实了这两个炎症因子对急性脑梗死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判断和反应。

IL-6在体内除参与炎症反应外,还介入细胞免疫,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脑内IL-6含量非常低,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产生。基础研究通过缺血再灌注模型证实了在发生脑组织缺血时,IL-6水平升高,这一点在临床脑卒中患者的检测中也得到证实,其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促进IL-2、IL-8等细胞因子合成,引起血管炎性反应;还可以通过氧自由基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此外,还可以增强氨基酸的毒性作用和降低脑部血流量,IL-6水平升高与卒中复发和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TNF-α是反应机体应激反应的一个核心炎症因子,也是最早和最关键的炎症因子之一。在缺血发生的1h内就可以出现TNF-αmRNA 表达上调,增加TNF-α的合成。不断增加的TNF-α可以通过,增加组织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合成的表达,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IL-1 释放,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等一系列机制加重组织损伤。此外,TNF-α还可以介导IL-6等其他炎性介质产生和释放,促进自由基产生,诱导细胞凋亡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脑部组织损伤加重。国内外的几个研究均证实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丹参川穹嗪针由丹参、川穹药材提取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及川穹嗪。丹参素在临床上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川穹嗪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抗氧化、抗纤维化的作用[1-2]。丹参川穹嗪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各种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本研究采用丹参、川穹嗪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分析机制主要通过降低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减轻炎症反应,进而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而降低对中枢神经的影响,这与相关报道一致[3]。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时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组织损伤,丹参川穹嗪针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发挥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组织损伤,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日材.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5):854-855.

[2] 韩泰哲.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0,27(2):109-111.

[3] 王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4,33(11):128-128.

猜你喜欢

脑缺血丹参脑梗死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