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律间歇负压吸引装置临床应用研究

2015-09-14吴耀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吴耀华

[摘要] 目的 探索分析规律间歇负压吸引装置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产生手术深度创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引流,研究组应用规律、间歇负压装置引流。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创面治疗有效率、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情况以及换药费用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其疼痛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规律间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手术创面患者进行处理,可以显著加快创面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负压吸引;深度创面;创面修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3-2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Methods Patients with deep operative wound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conventional drainage way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received drainage with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according to applicative rules.Effective rate of wound treatment,frequency of dressing change times,healing time,pain and dressing cost of research objec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0%.Frequency of dressing change times,healing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drainage technique in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to deal with operative wounds ca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has great value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Deep wound;Wound repair;Clinical effect

近年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显著增加,临床常见深度创面显著增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者创面的血运低、营养差,较长时间难以完全愈合,造成持续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1-2]。采用有效方式对创面进行处理,对于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积极开展该项研究,应用规律间歇负压引流装置对患者手术创面进行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各类术后深度创面患者,共计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3~77岁,平均(43.5±8.9)岁。包括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6例,肛瘘3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8例,糖尿病足19例,褥疮7例,大腿深肌脓肿5例,骨筋膜室综合症5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19例。患者创面大小为3cm×2cm~40cm×20cm,伤后时间为10~50d。将患者按照数字方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具体疾病类型、创面深度以及创面形成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引流。研究组应用规律间歇负压装置引流。所采用规律间歇负压吸引装置为山东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创伤负压治疗系统,创面敷料利用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与创面之间的中介,采取医用膜封闭创面后进行负压吸引。首先对患者创面予以常规换药,剪除创面结痂等坏死组织。如结痂难以分离,可进行开创处理、去痂,用医用高分子泡沫材覆盖创面,将吸引管置于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上,再以3~4层消毒纱布覆盖,根据创面的大小截取相应长度的多孔引流管[3],用消毒绷带缠绕妥当,用手术粘贴巾封闭好创面,确保覆盖范围超过包扎范围至少2cm,只保留引流管和外界相通。设定负压值为80~120mm Hg,吸引压力一般控制在0.020~0.040MPa[4]。工作模式:启动5min,间歇2~3min予以持续吸引。根据创面具体情况及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并更换。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1 创面愈合情况评价[5] 痊愈: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干燥,不存在坏死组织以及渗液;不存在水肿;肌肉组织新鲜,表现为粉红色颗粒状、已经达到植皮以及皮瓣转移相关生理条件;显效:患者创面缩小达到75%,还存在少量渗液;水肿程度较轻;肌肉组织表现为20%的黄色期;好转:患者创面缩小达到25%,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渗液现象;具有较为明显的水肿;肌肉组织表现为40%的黄色期;无效:患者的创面不存在任何变化甚至反而加重。痊愈和有效患者的比例计入有效率。

1.3.2 疼痛情况评价 应用McGill疼痛评分[6]直接数字评价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0~10分。无痛:0分;轻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可以忍受):4~6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7~10分。患者描述疼痛感觉,护士进行如实记录并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资料以x2或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其疼痛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直以来,临床上的深度创面修复均较为棘手。由于创面难以确保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氧气以及营养组织无法有效输送到创面,而坏死组织无法有效吸收,从而导致创面在较长时间内均无法完全愈合[7]。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也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实施引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切口出现积液、血肿[8]。

规律、间歇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皮肤缺损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耗时短,创伤小,不用切开缝合固定[9]。该方法利用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与创面之间的中介,采取医用膜封闭创面后进行负压吸引,使创面的各种渗出物通过高分子材料中的微孔与引流管进行排出[10-11]。应用这一技术,通过有规律、间歇性负压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能够快速增加创面的血流,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轻感染,抑制细菌的生长,能够加快创面的愈合。通过间歇开放负压,使软组织无法堵塞吸引管[12]。应用透明贴膜封闭创面,可以有效阻止外来细菌进入,大幅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从而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应用该方法对创口进行处理,可以通过负压对创缘形成自然物理牵拉力,促进纤维细胞的快速分裂增殖,推进创面愈合。

本研究所采取的规律、间歇持续负压吸引方法具有取材较为方便的优点,不受材料以及医院规模的限制,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中,对接受持续负压引流的患者费用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接受该项治疗,材料费用大约为350元左右,负压吸引费用大约为400元左右,比同类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费用更低。应用该方式对患者创面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有效降低换药的强度。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疼痛分值为(2.12±0.5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0.66)分。研究组的换药次数为(6.50±1.5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0±5.00)次。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每次换药时,提前1h关闭负压吸引,由于创面渗出液无法蒸发,导致创面纱布受到浸染,较短时间内就与创面分离,在进行换药过程中能够轻易去除,所以患者的疼痛仅仅为轻微疼痛。因此,该方法对于大多数慢性创面患者具有适用性。

规律、间歇持续负吸引,由于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引流管局部皮肤受压起水疱甚至破溃等。研究中及时改变引流管位置,中间加上垫层隔开,使之不与皮肤直接接触,未再发生上述情况。有时候由于密封不够严密,导致负压吸引无效,造成创面渗出液难以及时引流,容易导致创面感染,或者创缘正常皮肤浸渍后发生皮疹等。所以,要在进行规律、间歇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时,细心检查密封是否可靠。此外,在进行规律、间歇持续负压吸引过程中,患者要较长时间卧床,因此要引导患者适当活动或者帮助按摩等,注意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飞.简易持续负压吸引在深度创面的应用观察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1(2):151-152.

[2] 孟庆博,佟钢,张启臻.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23(6):170-171.

[3] 俞燕云.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6(5):615-616.

[4] 肖长根,李泽华,肖利华,等.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4,49(12):1448-1450.

[5] 陈新刚,朱建民.封闭式负压引流持续吸引与间断吸引临床效果的对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3(8):372-374,377.

[6] 刘盼,张勇,罗唯师.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在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1):68-71.

[7] 李方奇,徐东卫,章祥洲,等.简易持续负压吸引法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0,8(6):916-917.

[8] 胡月红.甲状腺手术中负压吸引装置的应用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7):82-83.

[9] 蒋亚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接负压吸引装置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48-49.

[10] 韩曙光,黄铁熬,李向利.自制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J].实用临床医学,2014,9(12):41-43.

[11] 郝剑,刘宾,汪阳,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中不同负压模式对疗效影响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11(9):1456-1459.

[12] 周立波,高述玲,王华丽.间歇负压吸引术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4,26(3):58-59.

(收稿日期:2015-05-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