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

2015-09-10何岩龙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通识教育必要性

何岩龙

摘 要: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门教育”来讲的,这种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本文针对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进行分析,旨在为日后的通识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必要性 实施途径

简单来说,人文科学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已经普遍开设哲学课程,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从通识教育角度研究哲学课程教学价值,并根据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构建哲学课程体系,目前还比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基于高校哲学教学实际,探寻高校哲学通识教育的可能性及具体的实施对策,以期为改进通识教育、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效果与质量提供参考。

一、通识教育概念与内涵

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品德高尚、自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从教学内容角度看,通识教育不是专注于某一学科或行业的教育,而是广泛涉猎政治、经济、人文、法律等社会科学,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哲学、文艺、美术、音乐等人文科学。从学生角度看,通识教育面向的是全体本科生,并不区分专业与学科。从价值取向角度说,通识教育教授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与一般性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人文素养。

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通识教育体现了大学教育的宗旨。

纽曼认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高校是教授普遍知识的主要平台与场所,教授普遍知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有别于其他一切教育机构的本质特点。在大学教育中,不应以实用、抽象或具体等标准,划分各门类知识,以平等的态度,对其教授,这样才能符合大学教育的宗旨。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十分契合,在大学中推行通识教育,有助于大学宗旨的顺利实现。

(二)通识教育能有效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于人才的标准日益提高,在这种环境下,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并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提升。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原先的单一的、专业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知识面狭隘,缺少未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后劲,其适应社会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及创新发展的能力都不足。而通识教育则能很好地改变高校教育的这种弊端,有效地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通识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的方向,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接近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可以认为,在未来,通识教育将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必将推动高校教学改革阔步前进。通识教育不仅会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而且将改变我国的人才培养观,推动我国教育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三、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导学生热爱哲学。

对于哲学这门学科,学生除了通过学科学习了解之外,一般很少主动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由于其理论知识较抽象,学习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也不是特别强。因此,要实施通识教育,就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加强哲学一般规律及方法论对于学生学习、生活、职业的指导作用的宣传,使学生真正地、深入地理解哲学的强大作用,从而产生热爱哲学、主动学习哲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可以举办哲学知识讲座、辩论赛、应用哲学解决问题的比赛等;可以选取哲学类问题,并以此作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哲学问题讨论;跨院校举办各类哲学问题研讨会、哲学培训班等,以提高学生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哲学教育质量。

(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

在高校践行通识教育,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在,高校的哲学类通识教育教材,通常都是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程。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等,了解哲学类思想及其相关理论。这种课程体系知识面较窄,更新速度慢,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难以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校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特点进行重新建构。在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为学生提供全面、开阔的哲学视野。

(三)组建专业教师团队,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学校可以对在职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也可以引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适当引进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方面人才,以充实哲学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另外,可以聘请哲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为师生进行授课和培训。

哲学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素质保障。因此,哲学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识教育是高等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由途径,而哲学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育的方法,将为高等学校普遍进行哲学通识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文晖.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112-113.

[2]吴剑.浅谈高等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11-12.

[3]肖本罗.关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4:82-83.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通识教育必要性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