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2015-09-10张美蓉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创新意识思维导图

张美蓉

摘 要: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侧重从学生角度评价教学效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更深层次的学科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大胆质疑,主动提出见解,能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种种地理问题。本文以《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教学为例,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逻辑把握、创新意识的养成、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及认知结构再转化四方面,阐述思维导图创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创新意识 认知结构

从2015年开始福建省高考采用全国统一的文综试卷,面对新高考,地理教师必须学会创新的本领,掌握创新技术,树立动态的知识观,变革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侧重从学生角度评价教学效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更深层次的学科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大胆质疑,主动提出见解,能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种种地理问题。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突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内容图式化、思维过程可视化和零散知识点的一体化,应用于地理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灵感和学习热情,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于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利于调和创新素质培养与知识基础教育之间的矛盾。

一、思维导图运用于处理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逻辑。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问题研究”除作为教材知识的恰当补充和必要延伸外,其学习内容、学习场所、学习时间和学习的指导者变得更开放,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根据教学需要,考虑学情,结合现实热点,灵活地选择和处理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让教学结构更能贴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联系。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笔者运用思维导图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通过该流程图,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逻辑联系一清二楚:首先学习的是我国西北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的利与弊,其次分析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引发问题的原因,再次是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绿化提建议,最后进行适应性练习、完成探究作业。

二、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包括“课前自主探索性预习,课上小组共享自主探索结果,通过商讨、辩论和裁决得出结论,全班组间再交流,最后提炼精华,归纳学习结果”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交流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笔者在必修1第五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的课前预习中,预设如下情境:“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绿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自然美的享受和蓬勃的生活气息,都特别重视草坪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草坪建设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西北地区的很多城市,为改善黄土弥漫的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种草活动。我国西部某地区为了绿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计划引进一批欧洲冷季型草坪。对此,你有何看法。”将学生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随后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收集正、反两方的辩论素材,并采用思维导图形成课堂交流、论证材料。”经过班级交流,形成思维导图。课堂上,采用学生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开展辩论赛,既肯定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促进了合作学习交流,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创造热情,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三、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活动小结,有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地理课堂上是否有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关系到学生能否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是决定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活动平台,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活动小结,实现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形成认知结构。

笔者在《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课堂辩论”活动小结时,设问:“试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城市草坪建设的可行性及西北地区城市从欧洲引进冷季型草坪引发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集中思维,进行意义建构,形成认知结构。

四、思维导图运用于问题探究,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再转化。

认知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评价问题的过程。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认知结构再转化。

笔者在《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课堂辩论”活动结束时,设计探究问题:“请你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理和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绿化提几条建议。”以促进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再转化成新的认知结构(如图5)。

思维导图创新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进行意义建构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以及认知结构再转化,能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庞艳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李爱华.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陈国.聚焦关键词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湖北十堰一中.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创新意识思维导图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