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活” 起来

2015-09-10范金进

考试周刊 2015年66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兴趣创新

范金进

摘 要: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教师指导下,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小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主动认识数学知识,探索数学成果,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实践活动 兴趣 思维 创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就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谈认识。

一、给“磁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数学实践活动的动力,激发兴趣对于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十分重要。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力求新颖、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中,教师介绍剪纸是我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同时出示:迎春纳福的图案、喜庆吉祥的图案、以十二生肖为创作题材的彩色剪纸作品……还有山水、花鸟、昆虫、人物……

师:刚才大家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感觉吗?

生1:这些剪纸作品很精细、很漂亮。

生2:这些剪纸作品很有创意。

生3:我觉得民间艺人非常了不起,只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剪出了这么多奇妙的图案。

师:大家说得真好。一张普通的纸在这些民间艺人的手中怎么转眼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呢?你们想了解有关剪纸的知识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创作剪纸作品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剪纸世界吧。

教师把课前搜集到的剪纸图案和书上的图案集中在一起,有层次地分类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创设了感受剪纸文化的意境,同时学生的倾吐、称赞,加强了对剪纸的美妙、精致的感受,激起了对剪纸关注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使得学生有机会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欣赏剪纸作品,学生感受到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激发出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获取知识及满足情感需要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给“钥匙”——渗透思维方法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造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活动课《一亿有多大》中,感知一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从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有这样的学习经验,方法也可迁移到求一张纸的体积上),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的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要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新大纲》将观察、操作、猜测纳入教学要求中,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法,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猜想、假设、推测之中,教师必须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三、给“灵性”——助燃思维创新

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教师恰当利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用七巧板去拼、摆成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来,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感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发展了各自的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这样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教师要遵循激励性、发展性原则,对小学生习作中的创新思维多鼓励、多引导,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创新火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创新信心。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是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张丹.小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田国生.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百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兴趣创新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