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5-09-10严海霞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探究式教学

严海霞

摘    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开始在数学的教学领域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希望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独立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此,需要在具体的教学生活中,通过可操作的指导进行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学    实施策略

中、小学数学既是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又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让我们心思缜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好数学不仅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观察和处理生活事务,而且对其后续学习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引导中小学生学好数学呢?接下来笔者将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理解,对探究式教学在中、小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塑造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听不进去,没有兴趣,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营造学习氛围入手,也就是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相关的情境,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找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不断剖析教材,实时关注学生近况,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感悟和经验;将实际生活与教材中的理论相结合,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活与数学其实息息相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以小学除法的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现有11个梨,1个小朋友要分3个,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两种方法解决:

方法1:运用学过的减法:11-3-3-3=2,可见,能够分3个小朋友,还剩下2个梨。

方法2:运用即将要学习的除法:11÷3=3…2,这种方法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

至此,学生就能够通过这种自己熟悉的氛围对什么是除法加以理解,并对除法与减法的不同有所感悟。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什么叫做自主探究?当然不是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究。

以初中“圆柱体体积计算”的知识点为例,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如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几组相似的长方体容器及圆柱体容器,让学生通过测量这些容器中盛满水的体积,从而比较圆柱体体积和相似长方体体积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讨论长方体体积公式:V=S■h能否适用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通过数次盛水的测量,可以论证该公式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圆柱体底面圆的面积的计算探究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πr■·h

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这一步骤就需要教师放开“权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独立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拥有不怕犯错的勇气与觉悟,不要在探究过程中缩手缩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质疑的机会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无论何时人们都不会忽视合作的力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往的能力,当然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探究这一环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利用合作的手段,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之中,发现自己的短处,吸取别人的优点。因此在讲解课后难题时利用这一手段,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教师可提前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人数保持在4—5人,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待解决的难题,给学生一些时间,找出解题思路,最后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黑板讲演,然后教师为每一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教师也可以让多个小组同时解决一个问题,看哪个小组率先想出解决方法,或者哪个小组解决方法最简便,解题方法更多,等等,让小组同学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提升。

以初中数学为例,已知图形中有A、B、C、D、E五个点,其中D、E在边BC上,且边存在以下关系:AD=AE,AB=AC。那么,如何证明BD=CE?

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最后交流各自的思路和解题感受。从不同角度探究解决方法,并要求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难易程度。

小组1: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可以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运用已知条件可以得到△ABE与△ACD全等,并可进一步得到△ABD与△ACE全等。那么,BD=CE也就可以得到证明。

小组2: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可以先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ADE和△ABC是等腰三角形。接着,通过点A作垂直于BC的辅助线AH,能够得到DH=EH和BH=CH。最后,BD=CE也就得证。

最后,两个小组的同学可以比较各自解决方法关键思路、优缺点。除了这两种思路外,同学们还可以一起再次讨论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总之,教师不要告诉学生“这就是标准解法”,而是告诉学生通过一起讨论和交流,其他解决方法总是可以被不断探究出来。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课改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无论是领导还是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只会纸上谈兵不具备很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我们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是指单单培训学生的解题技巧,更是对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丰富和完善。

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实践情境: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果园摘西瓜,小明、爸爸和妈妈都摘了3个,请问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

同学1:可以用加法:3+3+3=6+3=9(个)。

同学2:可以用乘法:3×3=9(个)。

可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让孩子一味地死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此,便可以培养学生“边学边用”的意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

当然在完成这些步骤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评价不是为了批评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否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解决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是否与同伴积极交流,协作配合,在小组讨论中是积极地参与还是消极懈怠奉行“拿来主义”;在解决问题中,知识体系是否完善,知识点掌握得是否扎实,有哪些优点和特长,学生自身的短板有哪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否应用不同的知识和策略,对自己进行自省,总结自身的特长与不足,是否积极地进行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都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需要注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有创造力、基础扎实、勇于实践的学生。

六、结语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这一课题的探究中,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塑造相关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看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自我;注重评价的作用和经验的总结,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提高自身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顾敏芳.初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J].广西教育,2013,7.

[2]张汝新.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建议[D].中学教学参考,2015,4.

[3]明哲.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9.

[4]严乃超.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9.

[5]赵齐猛.数学课堂研究性教学及其反思略[J].江苏省淮安市“十五”重点滚动课题.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探究式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