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教园区体育设施信息共享服务研究

2015-08-26金慧兰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教体育设施园区

金慧兰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18)

高教园区体育设施信息共享服务研究

金慧兰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体育部,浙江杭州310018)

当前国民对体育健身运动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为解决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众多专家提出学校体育设施在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共享,但这一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和困难。鉴于此,在高教园区这一特殊区域构建一个体育设施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作为尝试,该平台所具有的面向高校、社区居民以及所有用户的服务功能模块,将使得高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类体育设施的信息,并能有计划有选择地使用体育场馆设施,同时使得高校体育设施得以最合理有效的使用。

体育资源;社区体育;网络;信息平台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4.018

一、引言

如今,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建立了很多集中了多所高校的高教园区,这些新建校区拥有较多较好的体育资源,如丰富的体育场馆器材,雄厚的体育师资力量,还有完善的体育组织和领导机构。高教园区内,各校之间距离较近,连接成片,各所高校间的体育设施不尽相同,是否能将这类资源在校际之间流通起来,又如何流通呢?此外在高校周边分布了一些社区,在目前大力倡导和推行社区体育的形势下,却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一是居民社区内的体育用地及设施非常不足,二是居民的锻炼项目、运动量、练习时间缺乏科学性,合理性[1]。这是目前限制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规划了当前5年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图景,这个图景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高教园区如何将体育资源更为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并且将其社区服务功能开发出来是近年来很多研究者热衷的话题。

网络信息时代,我国已经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也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体育设施共享信息服务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设想。它将使高教园区内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区之间通过共享体育资源,从而达到使其更为充分合理利用的效果,也使社区居民可以获得社区体育设施之外的体育资源,满足他们体育活动的需求。

二、高教园区体育设施实现共享的可行性

学校体育、社区体育都是国家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依托[2][3][4]。高教园区内体育设施相对较为丰富、完善,但设施的配置结构和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然而让体育设施在校际之间共享可以起到弥补和优化作用。学校体育为学校服务的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社区,以承担学校体育应当承担的社会服务使命。学校体育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场地、设施,培育体育师资和管理人才并提供体育科研支持等,同时社区体育又能成为学校体育的延伸和发展,为学校师生提供实践和发挥特长的舞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一)高教园区内高校体育设施的相关现状

从兴建高教园区开始,高校的体育资源就是作为园区的核心组成部分[5],各所高校拥有较为丰富的体育设施,但是由于设计和配置等原因,这些设施并未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14所高校的生均室内场馆面积和生均室外场馆面积都超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数量[6]。虽然大多数学校采取对外无偿开放或部分有偿开放,但仍然表现出其中部分热门场地存在短缺,而部分场地空置率很高、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之外有效利用率低。高校间,尤其本科院校在校际间的体育场馆池等体育设施的共享程度不高[6]。高教园区的体育设施总体反映出利用率不高[5]和共享率低、部分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状态[6]。

(二)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社区体育设施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跟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要求相比,仍然显得十分匮乏,大多数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小区路边、空闲场地等非正规体育活动场所,所有的器材也是为数不多的小型健身器材。并且他们在锻炼中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管理,锻炼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自我满意度不高。同样以下沙高教园区为例,李永强[5]的调查显示,周边居民对体育设施及活动效果满意度不高,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体育活动的氛围。

(三)高校体育设施校际共享、与社区共享的可能性

在浙江省教育厅要求下,高校间体育场馆是有要求共享的,但各所高校的管理体制,校际沟通交流的密切程度都影响了设施共享的效果。如果抛开课程内的体育设施共享,因为这方面涉及甚多,而从学生的课后锻炼和健身来尝试,或许校际之间体育设施共享就更为简单了。各学校体育设施硬件的配置和结构不同,或不能完全适合本校,而学生的流动将可以弥补硬件设施的非流动性,从而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优化了整个园区的体育设施结构配置。

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步提高,体育锻炼逐步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安排之一,高教园区中各高校拥有较为充足的场馆设施,除了承担体育教学训练、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承办体育比赛等的主要功能外,学校还要充分挖掘体育场馆设施的可利用价值,合理开发、开放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区居民全部或者部分开放,就可以满足高教园区周边居民的体育需求,并且可以避免造成体育场地、设施的重复建设。体育场馆是学校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占地面积较大,建设投入经费多,同时体育场馆设施还需要较大数额的维护费用和运行成本以保证正常使用。学校体育有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因此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也不可能像社会上以赢利为目的的体育场所那样完全市场化经营。可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由学校相关部门和社区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合理的费用标准,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利益补偿原则,又能实现学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因而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开放,为社区体育提供服务,是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方向。在高教园区中,高校数量多,又相对集中,与各社区相毗邻,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可以获得更充分的体育资源。

三、高教园区各高校间的体育设施共享和为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资源相对独立,无法统筹利用

园区虽然高校较多,但是各高校的体育资源各自隶属每个学校的体育部门或者资产部门,同时为多所高校学生服务时,或是在为社区体育服务时,无法做到整合利用,做到合理化,最优化利用,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社区居民之间不能做到信息互通,使他们无法预先安排在何时何地进行何种锻炼,对居民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计划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体育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要达到各高校之间及其与社区之间的不同利益群体高度共享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就需要对各方所属的各类体育资源进行充分统筹、协调。因此,需要在有关制度上予以保障。学校之间的融合机制相对较容易实现,需要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之间共同建立一种互为补充的机制,尤其在课外锻炼这块更容易控制,所以从这方面入手可行性较强。但与社区之间的共享制度形式不仅包括社区体育的法律制度,还包括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部门及其工作机制。目前,学校以及社区的体育资源无法被统筹利用,社区的各项体育活动无法更为协调开展,社区体育组织也无法得到统一规范和管理,跟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章程以及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想要实现深度融合,就必须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

(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者融合在理念上相对滞后

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由于理念上的落后,单纯认为是简单的“资源互补”,把融合看作是表面的合作,无法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容易导致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偶然性和随意性。因此需要有力的政策杠杆和内在的需求动力和必要的管理、运作机制。

(四)时间上为所有高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做出最佳调配

尽管很多调查表明学生与社区居民在锻炼时间以及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多数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将体育训练教学和课外锻炼安排在非周末的上、下午时间,然而社区大部分居民的锻炼时间则是安排在每天的清晨和晚上进行以及周末时间。然而,这只是一个大致情形,仍然会存在高校学生与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之间同时需要使用资源的矛盾,使他们无法准确安排自己锻炼是时间、地点、锻炼项目等,导致其锻炼缺乏计划性。

四、体育设施在高教园区内实现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理念虽然已经被大家认同,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上述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在高校之间,高校与与社区体育之间搭建一个可以真正实践一体化发展的桥梁[7][8]。因此,笔者提出了为高教园区中的高校和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作为尝试,通过这一平台,使得高校之间,高校与社区之间,学生与社区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做到信息互通,使得高校的体育设施得以最大效率的使用。

(一)面向多终端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当前体育设施分布往往不平衡,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时候有些地方体育设施紧缺,而有些地方则体育设施浪费。我们构建的信息共享平台就是利用互联网来实时发布高教园区的体育设施占用情况,满足高校学生及周边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该平台在设计上满足多类终端设备的浏览。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设施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示意图

(二)体育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该信息平台是高教园区内高校间,与社区之间的媒介,为多方牵线搭桥,真正实践了学校体育设施分享的理念,为健身者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服务。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面向高校设施管理方的服务功能模块、面向高校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服务功能模块以及面向所有用户的功能模块。

1.面向高校设施管理方的服务功能模块

对于可提供场馆设施等体育资源的高校,该平台主要为其提供了用户管理、信息公布、信息管理以及财务结算等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面向高校的服务功能模块

用户空间:主要实现高校用户的个人信息设置,如密码设置、个性化界面设置等,满足用户的安全要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公布:主要完成本校各种场馆体育设施的信息介绍,如场地类别、人数上限、收费单价、开放时间以及指导教练等信息。实时发布当前各场馆的空置和使用情况,以及提供一周内场地预约信息的查询。

信息管理:主要完成用户订单、用户反馈信息处理等功能。当用户对场地进行预定后,场馆所属学校管理方可对订单进行确认。如果确认完成,将预订成功信息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给用户,同时服务器将自动更新剩余场地信息及数量。另外还提供用户信息咨询接口,方便与用户的离线沟通。

费用结算:主要实现场地费用的在线支付和现场结算两种功能。随着在线支付的普及,可以引入支付宝等相关第三支付平台,方便用户的使用。另外本系统还提供现场结算功能,并与用户诚信指数绑定。同时还提供了财务管理功能。

2.面向学生及社区居民的服务功能模块

对于有健身需求的在校学生以及社区居民(在对居民开放时间学生与居民可以同时使用体育资源)来说,如何根据自己的住址、闲暇时间,运动兴趣等情况,选择一所高校进行体育锻炼,这一平台可以带给他足不出户的便捷,其面向居民及学生的服务功能包括:用户空间、信息检索、网上预订、网上支付、信息评价等(如图3所示)。

图3 面向学生、居民的服务功能模块

用户空间:主要实现普通用户的个人信息设置,如密码设置、个性化界面设置等,满足用户的安全要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检索:主要提供基于多条件、多目标的信息检索功能。一般用户选择场地的时候,都会根据不同的条件针对多个目标进行筛选,如场地的开放时间、位置、价格、评价优劣等信息。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条件查询功能,针对查询结果,还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提供可视化的对比。

网上预订:主要实现用户利用不同终端进行在线场馆预订功能。针对信息检索结果,用户选定相应的预订对象,完成类似电子商务网站的购物车功能模块,操作复杂度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更为简单。

网上支付:主要联合在线支付的第三方平台和网上银行,为用户提供在线支付功能。用户当预订完相关场地后,可以马上进入类似电子商务网站的在线支付功能模块。操作快速简便。同时预先支付,也可对用户的诚信有一定的约束,也是对其体育锻炼形成一定的督促效果。

用户评价:主要提供用户进行信息反馈的功能。通过该功能模块,用户可以给相关的场馆进行服务评价和打分。这些信息可以反馈给相应的场馆管理用户,帮助他们改进服务质量。

3.面向所有用户的其他功能

除了以上两大服务对象,本系统还提供了一个多方位信息交互平台,方便广大体育爱好者们的交流和联系。我们通过项目分类、地区分类等多种分类方式,让体育爱好者们自由选择,进入相应的论坛进行交流。其中可以交换他们的运动心得、推选出优秀场馆、发布运动聚会信息等。通过该模块使我们的系统成为所有不同项目体育爱好者们的乐园,也能使一些锻炼意识不强的用户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三)信息数据统计功能

随着系统用户数量的增加,每天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一定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抽取生成有用的特征信息,并利用统计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学习模型,实现对场馆的使用率预测、场地推荐等,为场馆的合理调度、场地的优化使用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通过分析统计一段时间内的用户数据和场地预订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爱好、预定习惯提前为用户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场地、时间等信息,甚至朋友圈的用户在同一时间段的预定信息,以便增加用户的运动兴趣,创造一定的运动氛围。

此外,各种运动项目、场地预定频率、时间、用户数量等各类数据信息的汇总分析,还可以获取某一时期各类项目的流行程度、各类人群的项目分布、各种场地的需求量和空置率等,这种数据,对于政府或学校在修建、改建、扩建体育设施时,可以起到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结束语

高教园区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高校体育设施在园区内高校之间共享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各校的体育设施配置的不合理,与社区之间共享能够缓解社区体育资源的不足,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在高教园区这一特殊区域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是这一理念的尝试和实践。这一平台将原本繁多的各类体育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进行统筹整合配对,使高校最优化、最合理地使用各种体育设施,使社区居民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体育场馆信息。网络将是未来最快的传播媒介,因此高教园区的体育资源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为高校学生、社区居民提供快捷的体育健身服务,同时也便于高校对用户的管理。因此,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社区居民,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魏华,权德庆,雷福民,李伟平,樊冬菊,王楠,王.中国群众体育场地发展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7):3-8.

[2]李捷,宋勤.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52-653.

[3]赵妤.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5(8):29-32.

[4]刘勇,刘鸣鸣.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4):78-82.

[5]李永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6):75-79.

[6]虞力宏.高校体育资源现状和配置优化的策略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3(2):92-96.

[7]郭鼎文,许斌,盖洋.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J].体育学刊,2005,12(4):89-91.

[8]徐伟.对建立高校与社区间健身网络工程的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603-604.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haring Service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Park

Jin Huilan
(H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

Nowadays people have a tremendous interest in sports fitness,but the shortage of sports resource is a bottleneck for community.Although many experts propose that the sports facilities of schools should be shared between schools or between school and community,different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arise anywhere in practice.However,we can still try to design an onlin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park,which contains three types of service function modules for university,community residents and all users.This platform also provide real-time and con⁃venient information of sports resourc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which can help them select desired sports facilities.Then sports facilities can be most effectively used.

sports resource;community sports;Internet;information platform

2015-06-01

2013年高等学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FX2013045);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XGY14105)

金慧兰(1977-),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信息管理、体育传播学。

猜你喜欢

高教体育设施园区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比亚迪集团扶贫
高教明星“猎鹰”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