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5-08-20孟庆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教具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孟庆凯

摘 要 学具的使用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基本理念,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具;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3-0097-02

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以前那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而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目标。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过于推崇和依赖,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唯一的教学手段,忽视了传统教具的使用。在教学实际中,如果一旦出现停电或网络发生故障时,往往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重视传统教具的应用,加强应用方法的研究,是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数学和小学生的特点,对传统教具的有效应用做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2 利用实物、教学挂图等创设快乐情境,使学生想学乐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对儿童进行训练的一项基本任务。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认为:“6~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1]因此,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教学挂图或课本文字插图等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加强“数”与“形”的认识,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有关几何图形的教学时,可使用各种实物,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然后总结出各种图形的特点。也可利用色彩鲜艳的挂图,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进行直观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具体表象,再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图形的特征。

3 利用卡片、尺子等开展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存在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因此,新课程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具具有使用方便、直观明了的特点,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玩好奇的天性,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使用学具,加强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卡片是一种常用的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是可以利用来进行口算教学,由于非常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卡片,效果显著;二是可利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操作,让学生从具体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抽象的数量关系,逐步学会分析方法;三是利用于游戏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充满生机。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可使用卡片玩接力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练习中。

尺子是一种必备的学习用具,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具。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测量身高、手臂的长度、一步的长度以及测量教室门的宽度等,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 利用铅笔盒、圆珠笔、橡皮等学习用具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不是枯燥乏味地学习数字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学生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笔者创设了“逛小超市”的生活化情境,再现“买卖商品”的生活片断:把铅笔盒、圆珠笔、橡皮等摆在讲桌上作为“商品”,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上各种数字,充当各种数量的人民币,然后购买商品。如:“一只钢笔4元钱,说说你该怎样付钱?”有的学生说拿两个二元,有的说拿四个一元,有的说拿一个二元和两个一元,还有的说拿一个五元,请找回一元;等等。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购物,个个兴致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这种生活化的交易情景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在知中有乐,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之间进率的认识。

5 自制教具,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课程理念背景下,自制教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中小学而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有关内容时,需要准备多个正方体教具,最好还是体积比较大的,以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在学校现有教具不具备的情况下,要求学生通过自制教具来解决。结果,有的学生用硬纸板做,有的用大白萝卜做,还有的用家里的秫秸杆做好框架后,再粘上硬纸板。虽然不是很规则,但每一个都体现了学生的智慧,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创新意识。

通过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如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一课时,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明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比较薄弱,如果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概念还可以,如果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知识直接灌输,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在认识1厘米后,笔者让学生利用废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10个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在黑板上贴成一个长纸条。由于学生已经有了10个10是100的认识,以此类推,由此认识到这个长纸条是100厘米,此时再揭示1米的概念就容易多了。

通过自制教具,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一堂课中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内容,如果用语言来教学,很难达到目的;而利用教具来辅助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可准备一些废纸箱,让学生剪成多个圆片,再进行叠加,形成一个圆柱体,即无数个大小一样的圆就可以叠加成一个圆柱体。再剪成一些长方形卡片进行叠加,得到一个长方体,即无数个长方形就可以叠加成一个长方体。通过操作叠加和展开等过程,使学生明白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又因为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就等于底面积乘高。这样,教学重难点在操作和演示过程中得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谈谈直观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3(4).

[2]陈鸿绪.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数学参考,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具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