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要念好的“三字经”

2015-08-16奎桂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言学习三字经语文教师

奎桂宏

摘 要 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语言学习让学生更有灵性。语文教孛要从“朗读、思考、感悟”入手。朗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环节,思考是语言学习的强化过程,感悟是语言学习的升华阶段。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语言学习 朗读 思考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86-02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在基层教育‘线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对语言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有着较多的认识和体会。我认为,抓好语言教学是提升和促进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语言教学要紧紧抓住“读、思、悟”三个关键因素。

一、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首先,“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树。没有对语言的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将成为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想着自己在“教语文”,时时想着从文本中寻找有独特精妙的表达方法(它们犹如散落在草丛里的珍珠,要靠语文教师用心去找寻)作为训练点,引领学生反复揣摩,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只有这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语文的大厦方可“巍巍乎高哉”!

其次,语言学习让学生更有灵性。在我看来,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是重塑生命的教学,是焕发人文情怀的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努力地用这个新思想、那个新理念来积极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但常常遗憾地发现“新的”还没成,“老的”不敢用,越改越教越糟,甚至不会上语文课了!其实,他们是没有抓住语文教学的“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越学越有灵性!换言之,语文教学就是要着力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这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我们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言情趣,弥漫着醇厚的语言气息,让我们的学生在白自然然中,在潜移默化中融会、习得语文的真谛。

二、语文教学要从“读、思、悟”入手

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当做到读、思、悟结合,让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悟,课堂教学以“情”贯穿,用真诚和民主演绎爱的乐章,让快乐和温馨充溢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到渠成、如鱼得水。

(一)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环节

课堂里书声琅琅,恰似悦耳动听的乐章,又是语文课堂独有的风景。曾几何时,见不到学生们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地朗读,取而代之是教师无休无止的讲解,接下来是接二连三的提问,再下来就是脱离文本的讨论,还来不及熟读就开始讲解,还没有熟读就开始提问;课文都没有通读一遍就开始讨论。所以,课堂常常出现听而不闻、问而不答、启而难发的尴尬。

语文课堂如果没有了琅琅的读书声,这绝对是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一定要读,细细品读,读出情味来,读出意境来,读出神韵来,再现人物和意蕴,体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哲理,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过程。几十年来我重视诵读,每上一篇新课文,我和我的学生们敞开书本、放开声音,读!这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和欣赏音乐的感觉‘样,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切的句间停顿,可以使诵读像音乐般美妙动听、悦耳迷人,营造诵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不断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如果说语文教师能把语文教学的“读”的环节调控好,那么,语文课堂就会洋溢起‘首首美妙动听的乐章。

(二)思是语言学习的强化过程

思,是语文教学流淌的清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思考”这一过程,学生对阅读就有了‘个更深刻、高层次的认识。“思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语文课堂,不在于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在读中思,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语文课堂,要使学生思绪飞扬,真情涌动,闪现自己的真知灼见。教师应经常通过文章情节中的艺术空白、言尽而意无穷的结尾、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发现问题,探求新见解,迸射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用丰富的学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撞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自由翱翔于文学的蓝天白云间。在开放的空间里,与中外大师促膝谈心,与古今文化亲密接触,关注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掘人文精神底蕴。让语文教学这一泓清泉流淌在学生生活的空间,滋润他们的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

(三)悟是语言学习的升华阶段

“感悟”是主动读书、创造性读书的具体体现,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桥梁。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经过思考且有个人情感的认识见解,绝不是让学生学习教师的“理解”,学习教师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目的在使学生和谐除悦的审美心境中,开阔视野,丰富想象,进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高感悟生活的情趣和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溢情感的散文、诗歌。我们可从语言、画面等方面入手,带领学生去领略那神态万千的桂林山水、妩媚多姿的西湖秀水、怪诞嶙峋的黄山怪石,感触阳光的温暖、风的清凉、夜的宁静、月的皎洁、花的清香、叶的飘零,体悟黛玉的多愁善感、诸葛的足智多谋、屈原的忧国情怀、杜甫的民生关注、王维的纵情山水、清照的无限哀思。让学生沉醉于文学的氛围中,沉浸在审美的愉悦里,徜徉于感悟的文学走廊上,在享受语文乐趣的同时,也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追求希望的种子,一朝春风化雨,必将满野碧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一次备课,我都会被文章中的情感打动。课上,通过以情激情,以情促思,以情悟文,我同学生们一道,在人文情怀的感受中习得、积累语言,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我认为,这就是语文,真正是做到了扎扎实实品文字,实实在在练语言,语文教学就这么教,教出语文“味”来。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语言学习三字经语文教师
扎根语言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让英语教学闪现创新智慧的灵光
朗朗韵味话经典
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英语拼写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