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译工作记忆初步研究

2015-08-15刘文仪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笔译译员工作记忆

刘文仪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236041)

口译译员根据说话人的讲话内容进行翻译,而笔译译员则根据书面记载的内容进行翻译。在这2种不同的翻译活动中,记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口译中,说话人的话语转瞬即逝,没有译员的记忆,翻译将无法进行,但是,在笔译中,书面记载的内容可以一遍一遍地重复阅读,译员忘记翻译内容,可以重新阅读原文,记忆似乎并不影响译员的翻译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口译中的记忆研究成了口译研究的焦点之一,而笔译中的记忆研究却长期被译员和研究者们所忽略。通过篇名检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可以发现标题中包括翻译和记忆2个关键词的文献并不多,且相关文献大都与计算机翻译有关,与笔译过程中对书面记载的内容记忆没有丝毫联系。但是,笔译过程中,译员除非看着原文逐词进行转换,否则,笔译的过程就必然会有记忆的参与。在实践中,笔译译员通常是先看完一句原文,然后再用目标语言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译文的产出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的再表达,而不是原创,也不是逐词对应的转换。记忆对于笔译而言同样不可缺少[1],对笔译过程及笔译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试图论证笔译与记忆的关系,探讨笔译中的记忆及笔译工作记忆的策略,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笔译的过程,提高译员的笔译能力。

一、笔译与记忆

不管译员承认与否,记忆在笔译过程中客观存在,笔译离不开记忆。笔译译员的翻译是从记忆中翻译已经理解了的原文信息,而不是直接将视觉看到的原文符号不经过记忆直接转换成译文。译员对原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记忆储存的过程。没有记忆的参与,理解是无法进行的。理解的过程需要记忆的参与,需要译员将新的信息和刚刚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也需要译员将新的信息和以前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而译员也不可能即刻将理解的信息用译入语表达出来。译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理解一个单词,就立刻用译入语将它表达出来。笔译实践过程中,译员通常要理解完整一句话,才着手用译入语表达原文的意思[2]。这样,信息在译员大脑中就会需要停留,而信息在大脑中的停留本身就是记忆。

记忆不仅在笔译过程中客观存在,更通过影响笔译译员的精力分配影响笔译的质量。人的精力是相对固定的,在笔译的过程中,正如在口译过程中一样,不同的环节都会占据译员的精力,从而影响到译员翻译的质量。虽然,在笔译中,译员可以通过放慢笔译的速度来减少精力分配的压力,但是,在实际笔译过程中,译员对笔译的速度同样会有要求,并不能像想象中那样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翻译上花费数月的时间。“专业译员不仅要胜任难度高的翻译任务,还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3]。因此,在实际笔译过程中,精力分配的压力客观存在。笔译精力分配中除了原语的理解和译入语的表达以外,记忆是笔译精力分配的第3大对象。记忆对笔译译员精力的需求会影响到译员在理解和表达上精力分配的数量,从而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导致“翻译腔”。“‘翻译腔’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翻译任务对认知资源的需求超出了译者认知心理能力特别是工作记忆能力,译者的理解无法生成基于原文的非语言的、具有图示性质的语义表征”[4]。而且,有时译员由于记忆错误还会导致翻译中的错误,从而降低译文的质量。

传统的翻译理论将翻译过程分成理解和表达2个阶段。“任何翻译都要经过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是正确理解;二是确切表达。”[5]受这一理论的影响,译员自然会在翻译的过程中忽视记忆环节,从而导致事实上的语际机械转换。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笔译译员在笔译过程中,先理解原文,然后就立刻进行表达。在忽视记忆环节的情况下,译员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眼睛看着原文,笔下用译入语将原文的意思表述出来。这样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对应转换,或者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对应转换。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只能是一个从句一个从句地进行翻译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译员会根据译入语的习惯对译文进行细微的调整,但是,总体而言,译员将无法摆脱机械转换的窠臼。虽然在翻译中记忆并不会与理解和表达一样能够清楚地划分出一个阶段来,但对记忆的忽略必然导致译员在表达过程中的盲目性。记忆应该是译员在笔译过程中的基础,译员是根据记忆进行笔译表达,而不是根据理解。理解是对原文的理解,理解的内容以记忆的形式存在,并成为表达的基础。忽视了记忆环节,译员就只能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表达,而理解并不能成为译入语表达的根据。这就导致笔译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混乱和盲目。

新的翻译过程理论认为,翻译分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3个阶段[6]。这样笔译的表达不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脱离了语言外壳的信息基础之上。而脱离语言外壳的信息以记忆的方式存储于译员的大脑之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脱离语言外壳的过程就是信息记忆的过程。虽然信息完全可以与语言外壳同时被记忆,但是人的记忆特别是长期记忆更多时候记忆的是脱离语言外壳的信息。在这里,语言外壳的脱离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记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原语语言外壳对译入语信息表达的干扰,从而最终克服翻译中的语言机械转换行为。所以,脱离语言外壳的信息记忆应该是笔译记忆的特点。

二、笔译工作记忆

笔译记忆的是脱离了语言外壳的内容。在一般记忆中,人们不仅记忆内容,也会记忆语言形式。笔译记忆与普通记忆的区别还在于笔译中的记忆既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短时记忆,也不能一概划归长时记忆。笔译记忆的内容有时转瞬即逝,有时却又需要保持很长时间。在笔译中,专有名词的翻译就需要长时记忆,以保证在整个笔译中能够前后一致。而有些细节内容的翻译则需要在翻译完就遗忘掉,以便大脑腾出记忆空间接受新的信息。笔译记忆的特殊性与口译工作记忆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服务于翻译工作的记忆,记忆的性质既有长时记忆也有短时记忆。这样,与口译工作记忆相似,笔者将笔译中的记忆定义为笔译工作记忆。

笔译工作记忆在笔译过程中主要充当信息提取器、信息中转站和语言提取器的作用。在笔译理解过程中,工作记忆主要充当信息提取器的作用,大脑提取与笔译原文有关的内容帮助译员理解原文重构原文的意义。“翻译中语言理解过程是借助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对语音、语法和言语结构进行整合、联想、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7]首先,原文文本语言激活信息的过程是信息提取的过程。语言只是一个符号,它通过激活译员大脑中已有记忆产生信息。而大脑中信息激活的过程也就是对大脑中已经记忆的内容的提取过程。其次,笔译原文的语言形式只有通过激发译员自身的认知系统,才能产生意义。“在人类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语言只扮演一个‘向导’的角色,其作用在于‘导引’听者/读者‘进入’说话者/作者的认知世界进而获得对话语意义的理解。”[8]激发译员的认知系统就是激发译员主动地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以便将原语语言所直接激活的信息融入译员已有的(已在记忆中的)信息图式,丰富译员的信息图式,实现对原语语言的理解;或者译员也可能在原语语言所直接激活的信息的冲击下,改变其原有的(已在记忆中的)信息图式,形成新的信息图式,实现对原语文本信息的理解[9]。

在笔译理解结束后,工作记忆的任务就是将理解的信息和意义储存在记忆中,以便译员据此用译入语将原文的意义和信息再次表达给目标读者。这里,工作记忆主要是提供信息中转过程中的短暂或长期停留。理解了的信息或意义(脱离语言外壳的信息)并不能直接转换成译入语语言。在意义到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译员需要提取已有的语言、改造已有的语言、创造新的表达方法和重组已有的语言表达形式[10]。译员的这些活动需要时间,有时甚至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记忆中的信息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意义必须在工作记忆中暂存或长存。译员的信息储存不仅服务于语言表达的需要,也为继续理解原文和以后的翻译提供支持。这些为继续理解原文和以后翻译服务的信息则需要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笔译原文与口译原文不同,有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译完。这时,就需要通过工作记忆中的长时记忆来储存已经阅读过的内容以便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新的还没有阅读过或翻译过的内容。

在使用译入语表达的过程中,译员需要寻找恰当的语言表达工作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这时,工作记忆就会根据与内容的相关程度提取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具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种语言提取活动形式多样。最明显的语言提取就是使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来表达工作记忆中储存的信息。有时,译员并不能直接使用记忆中现成的句子,需要对已有的句子做适当的修改来表达储存的信息;有时,译员则需要对提取的表达形式进行重新组合以表达新的信息;有时,译员还要使用提取的表达形式进行创新来表达储存的信息。但是,不管以何种方式表达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译员都需要提取记忆中的语言表达形式。

笔译工作记忆存在于笔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但是,对于笔译译员而言,最容易忽略的阶段还是记忆中转的阶段。因此,在研究笔译工作记忆时,我们的重点首先应该是研究笔译内容的中转暂存或长时保存。在原文理解的过程中,译员自然会使用工作记忆来实现对原文本意义的建构;在译入语的表达过程中,译员同样会启动记忆机制来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但是,由于翻译过程两段论的影响,译员长期以来并没有注意到记忆在笔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容易导致对记忆阶段的忽略,从而导致从理解到表达的跳跃性翻译行为。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笔译工作记忆中的记忆中转。

三、笔译工作记忆策略

关于笔译工作记忆的策略,这里主要概述笔译工作记忆过程中信息暂存的常见记忆策略。笔译工作中的信息中转,也就是笔译中的信息暂存和长期存储对笔译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笔译工作中,译员应该采取一定的记忆策略来提高笔译质量。对于不同的文本而言,译员所采取的笔译工作记忆策略不同。对于文学文本而言,译员应该主要采用形象记忆的策略实现信息的暂存;对于科普文本而言,译员应该主要采用逻辑记忆的策略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小说翻译中,译员笔译工作记忆保留的应该是连续地从小说叙说者的视角摄取的一系列画面。这样的画面形象摆脱了原语语言的外壳,向译员展示了原语语言中所描述的所有内容,而译员的任务则是用译入语再次勾勒这一系列的画面,将之展现给译入语的读者。形象记忆的策略大大减少了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记忆负担,确保译员翻译忠实于原文,并赋予了译员在译入语表达上的灵活性。在其他文学文本翻译中,译员同样可以借助形象记忆来储存原语文本中的信息,最大限度地释放译员花在原文文本信息记忆上的精力,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译入语的表达和原文的理解中。这对于提高译员的翻译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非文学文本的翻译中,信息及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只有把握了原文文本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清楚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和再现原文的逻辑关系。因此,在非文学文本翻译中,逻辑记忆策略显得尤其重要。译员时刻要凸显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记忆。在译员的大脑中应该有一个清楚的逻辑思路和逻辑关系图,而其他的细节内容则附属于逻辑思路图的各个不同部分,实现对文章主体框架的支撑作用。

四、结论

笔译与记忆密不可分。笔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记忆的参与。然而,记忆在笔译研究中并没有像在口译研究中的记忆一样受到重视。口译研究中的记忆包含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为了研究的方便,研究者们用工作记忆来定义口译研究中的记忆,以突出口译记忆的重要性。笔译过程中的记忆与口译工作记忆在很多地方具有相似之处,因此,笔者尝试使用笔译工作记忆来彰显记忆在笔译工作中的重要性。笔译工作记忆充当笔译信息提取器、中转站和语言表达提取器的角色,对于笔译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笔译工作记忆研究中,我们应该首先突出笔译工作记忆作为信息中转站的作用。这也是笔译中常常被忽视的环节和影响笔译质量的因素。作为原文信息短暂储存的中转站,笔译工作记忆成为笔译表达的基础,影响笔译工作中的精力分配,影响笔译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笔译工作,译员在笔译过程中有必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笔译工作记忆策略。对于文学文本翻译而言,形象记忆策略有利于译员快速和准确把握原文描述的内容和细节;而对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译员则应该在工作记忆中把握原文的逻辑关系,以树形图的方式展现原文文本信息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当然,在实际的笔译工作和笔译培训中,工作记忆策略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笔者希望通过撰写本文引起更多研究者对笔译中记忆的关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宋向华,丰玉芳.翻译短时记忆的强化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106-107.

[2]刘娜.论以句子作为翻译单位[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16-118.

[3]彭蓉.简论翻译人才的翻译速度[J].民族翻译,2010(3):82-87.

[4]王福祥,徐庆利.“翻译腔”与翻译任务复杂度和译者工作记忆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0(6):105-109.

[5]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6]Lederer,Marianne.Translation:The Interpretive Model.Trans.Ninon Larche[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3.

[7]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8]肖坤学.识解重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文表达[J].外语研究,2013(4):81-87.

[9]丁丽蓉,张广林.同声传译信息处理过程分析——以图式理论为视角[J].情报科学,2012(6):903-906.

[10]关阳.浅议英汉习语翻译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5):71-71.

猜你喜欢

笔译译员工作记忆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