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2015-08-15包训成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马 强,包训成

(1.中共皖西学院党委宣传部,安徽 六安237012;2.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是指“能互动的”媒体,如QQ群、微信等。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鲜明的媒体特点,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和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说明党和国家最高层已经注意到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新媒体时代,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要认识到大学生的生活与新媒体息息相关,这诉求着辅导员队伍的加强和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创新。有鉴于此,基于大学生接受新媒体的程度和情况,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影响,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为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影响,是新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1]。

一、社会化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辨识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现实需要,辅导员队伍日渐壮大,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现今高校中成长于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95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这一代学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他们追求激情飞扬、个性自由,在思想意识里他们需要来自他人的尊重,特别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尊重,他们往往将“平等”挂在嘴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层次,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影响。所以“95后”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但是较强的个性以及长期以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定式又使得他们我行我素,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一)社会化媒体带给大学生生活的新变化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为大学生拓展了虚拟生活空间,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QQ群、微信等多种手段编造或传播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中,面对这样一群个性鲜明的学生,单纯说教已经不能够满足教育工作的需求。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学校。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大学里,除了上课、吃饭之外,几乎人人都在玩手机。随机抽取了50位学生进行调查,高达80%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没事儿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比例达70%;60%学生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75%学生坦言自己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手机;90%学生睡觉前玩手机,导致第2天上课无精打采。新媒体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书籍资料不用去图书馆查询,从搜索引擎上便可获得;与朋友聊天不用电话,短信、QQ、微信等多种聊天工具便可解决;看电影、电视剧也不用去电影院或守候电视机旁,在网站点击即可播放……互联网以其大容量、便捷性、多元化方式“侵入”大学生的生活里,改变了大学生生活的本来面貌。

社会化媒体语境已无可置疑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一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和规模,二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不同价值选择机会及其甄别难度。在此语境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甚至抵触,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效果,往往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甚微。为此,担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一定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以应对新媒体环境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内容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包容、对话、参与。

(二)社会化媒体语境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一是工作对象特别。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未真正走向社会的年龄在17到24岁的青年群体,他们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可塑性强,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强,但心理承受力不强。二是工作内容复杂。工作内容包括生活指导与思想教育、宿舍内务卫生、日常管理、纪律行为、心理健康咨询、各种救助、就业指导、班级建设等,有些高校还附带“奖学助贷”、贫困生评定等,工作相对繁杂。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还有工作的实践性与发展性、时效性与有效性和工作价值的无限性等。因此,高校辅导员具体应扮好4个角色。

1)疏导角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党的教育理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去影响和凝聚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有针对性地疏导和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化解思想矛盾,是辅导员扮演好角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掌握的宣传艺术,也是促进思想和谐的“润滑剂”。

2)育人角色。和谐校园是指人与人、人与校园、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关键须以人自身和谐为基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体现它的育人角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联动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负责部门是党团组织,党组织需要致力于做好工作规划、决策。辅导员还需要注重发挥授课老师、学校和班干、学生社团的作用。

4)整合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力量,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相互沟通、齐抓共管,以形成合力,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社会化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弊分析

一是新媒体给校园文化生活的推动带来的积极作用。如它的开放性、便捷性、大众性、同享性等优点和特性,彰显了文化表现的新形势,很容易被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接受,使其摆脱了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从而也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新媒体给校园文化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在象牙塔里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课之外,几乎在网络中度过,不少沉迷于新媒体的大学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宅男”“宅女”,导致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失去生机。三是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新媒体带来多元化、多样化的信息,很容易让大学生欣然读取来自网络不同群体、不同类别和不同角度的建议,与此同时,做出或悲或喜的选择,然后在新媒体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终形成或有价值或有影响的认识或主张。四是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在网络盛行,大学生受新媒体冲击,其思想观念、社会认知、情感交流、价值取向等都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

二、高校辅导员自觉顺应社会化媒体语境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位有为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了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更加全面理性,育人环境廓清和育人重点界定更加清晰。辅导员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者,只有自觉顺应社会化媒体语境,才能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影响归因于:一是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大学生自我存在感缺乏。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社会环境下,格式化了的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就只能是按部就班地执行:上下课、食堂、宿舍。这种被大学生认为是单一化的学习与生活形态,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被削弱,其存在感和个人价值得不到极大的展示。漠然的迷茫使大学生转向对新媒体的喜好和依赖,渐渐地将个人封闭起来,与外界的喧嚣隔离,而追逐流行是大学生依托于符号之上的存在感与自我价值。三是大学生对于信息产生焦虑。最后,新媒体监控性缺失,增加了大学生对负面因素的接触几率,很容易使那些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加以接收或模仿,从而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道德失范。由此可见,做好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因势利导是辅导员立足社会化媒体语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新媒体让“人人都是麦克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他人,由于新媒体的这些特征,使得质疑权威、推陈出新、彰显个性已成为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特点。决定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有3个要素:细节是构成工作的成效,态度是工作的灵魂,技巧是工作的润滑剂,细节决定辅导员工作的成败[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教育、激励和鼓舞人的一门艺术,一个组织管理能力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把全班学生的思想引导到自身想象不到的至高境界。辅导员是接触学生时间最多的老师,因此,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以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趋利避害是辅导员立足社会化媒体语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革“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3](P305)。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独立自信张扬自我,但集体观念淡薄;关注自我发展,但功利性倾向明显;广泛涉猎网络信息,但缺乏信仰内心空虚;具有创新精神,但挫折承受能力弱。针对以上特点,辅导员需要根据高校教育的对象调整教育内容、形式;也要求辅导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授课方式。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立体式、全方位、便捷化的教育平台迫在眉睫[4]。将健康、有追求、有价值的道德观、人生观灌输给学生,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自身位置确立和创造作为的最重要前提。

三、社会化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杂糅性与时尚性考验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应与学生及家长建立起一种信任、尊重、包容、真挚的关系,力求真心、细心和耐心,坚信通情才能达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应从自身工作的方向性、连续性、挑战性、创造性等几个方面来建构应对策略。

首先,优化育人环境是广大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软环境方面,利用新媒体营造好氛围好环境,如利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等。在硬环境方面,主要是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育人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上,必须从以往那种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下突破出来,要让学生能走出去、请进来,在更大的范围内、以多渠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效果。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军训活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此外,如升旗仪式、党团校、班级民主管理、献爱心捐赠、青年志愿者、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听取法制教育报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也都是很好的载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辅导员还可以从以下3点来创新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拓展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开展形势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可采取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第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必需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相关的网站,把理论知识延伸到网络上,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跃、更有吸引力。第三,利用模范人物事迹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范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学生仿效。因此,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上传模范人物事迹、图片等,图文并茂的先进人物事迹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这样能有效地、深远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引导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才能以“授之以渔”来增强理性。一是把握立足点。辅导员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紧迫性、现实性和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工作范畴。通过开设新媒体通识课、新媒体知识问答赛等普及新媒体知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类活动中。二是放眼关注点。辅导员利用新媒体传播诸如特困生补助金发放、奖学金,学干和团干的各类评优,党组织发展等学生密切关注的信息。三是切入结合点。学生工作面临挑战,传统的管理思维已应对不了日益错综复杂的局面。对个性飞扬的大学生应以不同方式和角度去思考、去解决他们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问题。

最后,以新媒体应对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才能“立德树人”。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真正实现与新媒体发展变化相适应,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熟悉网络文化特点、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会干部及社团、班级负责人等。如在开展常规技能培训、辅导员论坛、网络知识培训,以及开展信息技能培训、举办新媒体使用交流会等,通过微博、即时通讯、微信等平台关注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5]。二是加强文化知识修养。辅导员应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修养。要认真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三是增强创新工作能力。学校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学生的网络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屏蔽删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于在校内网络发布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个人要从严处理。同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健康上网,净化网络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干净健康的客观环境[6]。在控制舆情的同时,辅导员还应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需求,捕捉学生思想信息,把握其真实的态度,不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和做法,应积极探索通过新媒体把新信息传递和灌输给学生。高校辅导员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横溢的才华、丰富的智慧、高尚的品德与情操,对学生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敬慕,而且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素质的升华,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7]。

新媒体时代的辅导员的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强调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借鉴与坚守相统一,强调全员动手与统筹兼顾等5个“强调”为重要遵循,促进师生健康发展[8]。社会化媒体语境下,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党委必须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问题的分析研判和统筹指导。教职工全员参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科研、宣传、校园环境建设等工作联系起来,协同推进,齐抓共管。习近平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形成思想共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9]。新时代大学生有自己独有的思想,张扬的个性,也有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创新力。在这些优势面前也容易伴生焦虑、浮躁、自负等缺点。而这些不足主要还要靠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伴以制度法规的约束,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而又自律、自立、自强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辅导员要努力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学习新观念,运用新方法,掌握新途径,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爱家、爱国、爱世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1]石霞香.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现状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2(8):57-58.

[2]喻朝阳.浅析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工作方法[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8-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吴孟洋.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5):21-22.

[5]裴海岩,郭晓鹏,郝佩佩.高校传统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185-186,204.

[6]金永淼,李光明.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J].中国报业,2014(4):18-19.

[7]刘思博.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之我见[J].湘潮,2014(1):63-63,73.

[8]张永奇.“五个强调”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遵循[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826/c40537-22693116.html.2013-08-26.

[9]陈桂花,王东维.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EB/OL].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jp/xxjd/201408/t20140812_2113924.shtml.2014-08-12.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