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问题研究

2015-08-07巩崇一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省区市区域间基尼系数

■巩崇一

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问题研究

■巩崇一

对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的度量,是在对人力资本进行度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常用的指标是人力资本标准差和人力资本基尼系数。通过计算发现:我国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在不断变小,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甚至东亚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情况仍然严重;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与人力资本平均值负相关;我国各省区市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在逐步减小,但是区域间的差异并没有减少,而且区域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劳均GDP会提高3个百分点。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应该努力改善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状况。

人力资本;不平等;基尼系数;区域差异

巩崇一,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广东广州 510632)

一、引言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力和资本是同质的且技术进步是外生的,而针对劳动力同质问题,Schultz[1]认为不同的劳动力所拥有的知识、工作经验、体格是不同的,由此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认为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Becker[2]更详细地解释了人力资本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他认为人力资本的提高,能够更有效地获取信息、掌握技术,这样会促进每个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之后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具有溢出效应,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会有递增的边际报酬,因此经济增长率在长期可以递增。学者们还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把人力资本看成是同质的,把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作为唯一的解释变量,这就忽略了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等问题。Lutz[3]在研究不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发现,在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分布不平等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人力资本分布平等的国家,这表明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和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一样,都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而对于人力资本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很少,特别是没有全面地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与性别、区域经济等因素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的度量

对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的度量,是在人力资本的度量基础上进行的,而对人力资本的度量现在有很多方法和指标,比如成本法、收入法、特征法等。但最常用的指标还是教育指标,Barro[4]使用小学或中学的入学率来度量人力资本的流量。Psacharopoulos和Arriagada[5]指出人力资本存量是一项能更好刻画人力资本的指标,其可以用相应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度量,具体来讲就是计算特定人群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本文在计算人力资本存量时也使用这种方法。

对于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的度量,常用的指标是人力资本标准差和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由于标准差只能用来衡量人力资本的绝对差异,而不能衡量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所以很多学者使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来表示人力资本不平等的程度[6]。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度量一个地区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程度,和收入基尼系数一样,它也是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越接近1表示越不平等,越接近0表示越平等,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G表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即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水平;Xi和Xj表示相应教育程度人群的受教育年限,根据我国的教育情况,我国的劳动力教育水平分为5组,分别为文盲(X1)、小学(X2)、初中(X3)、高中(X4)、专科及以上(X5)。本文设定文盲的受教育年限为0,小学为6,初中为9,高中为12,专科及以上为16;Pi和Pj表示受相应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率;H表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相应的: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由于1996年之前和2012年之后的数据不可得,所以本文使用1996—2012年的数据,最终计算得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6—2012年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1996—201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人力资本基尼系数

三、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的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情况在不断改善,但仍然严重

从表1可以发现,从1996年到2012年我国各省区市的人力资本不平等情况在不断改善,即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在下降。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下降幅度最大的为西藏,从0.64降到0.25,下降了0.39,其次为青海和甘肃,分别下降了0.29和0.20;下降幅度最小的为辽宁和吉林,也分别下降0.02(见图1)。但是,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情况仍然很严重,2012年,我国全国平均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为0.1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0.05左右,东亚国家这一数据是0.10。

图1 1996—2012年我国5省区市人力资本基尼系数

(二)人力资本不平等与人力资本平均值的关系

在计算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同时,本文还算出了我国各省区市相应的人力资本平均值。结果显示,在人力资本不平等情况得到改善的同时,我国各省区市的人力资本平均值也在不断上升;人力资本不平等情况和人力资本平均值负相关,即人力资本平均值越高的地区,人力资本越平等,而人力资本平均值越小的地区,人力资本越不平等。举例来说,2012年,我国北京地区的人力资本平均值为13.3,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值为0.12,而我国西藏地区的人力资本平均值为7,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为0.23(见图2)。这就说明,要缩小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情况,提高人力资本平均值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图2 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本平均值与人力资本不平等的关系(2012年)

(三)区域间人力资本不平等的差异

就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的程度来说,各个省区市的差异很大,如2012年,我国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最低的地区是北京,为0.12,而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最高的地区青海为0.24,不平等程度是北京的两倍。如果说不同省区市间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差异很大,那这种不平等更多地表现在区域方面,如果把我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可以发现,从1996年到2012年,我国各省区市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标准差以及三大区域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标准差都在下降(见图3)。但是我国三大区域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标准差与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标准差的比却没有下降,甚至还在上升,而且这个比例一直维持在65%以上,近几年甚至到了75%以上(见图4)。这就说明,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差异更多地表现在区域上,东中西部差异很大。

图3 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标准差与三大区域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标准差

图4 我国三大地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标准差与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标准差的比

(四)人力资本不平等与劳均GDP的关系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与劳均GDP的关系,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设定了时间和横截面的固定效应,因此可以避免解释变量的遗漏问题。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区市1996—2010年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对数lng与劳均GDP的对数lnagdp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lng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lng的系数为-3.1,这说明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劳均GDP显著负相关,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每降低1个百分点,劳均GDP会提高3个百分点。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下降一定幅度,将引起劳均GDP更大幅度的变动,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应该努力减小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第二,我国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存在差异,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因此,缓解区域经济的差异,应该关注区域间人力资本不平等的差异问题[7]。

表2 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劳均GDP的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各省区市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以此研究了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问题,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

第一,我国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在不断变小,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甚至东亚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情况仍然严重。所以,今后我国在提高人力资本的同时,还应更加注重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的改善。在进行教育投资时,不应只注重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更应该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应该坚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适时推出十二年义务教育。

第二,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与人力资本平均值负相关。这说明,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可以改善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因此,发达地区应该继续发挥地区优势,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继续缩小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落后地区应该努力做好基础教育,稳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从而缩小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

第三,我国各省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在逐步减小,但是区域间的差异并没有减少,而且区域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各省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基本相同,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不平等差异很大,这说明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状况更加严重。因此,我国应该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区域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第四,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劳均GDP会提高3个百分点。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应该努力改善我国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状况。另外,我国区域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的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为了缓解区域经济差异,应该努力减小我国区域间人力资本不平等程度的差异。

[1]Schultz,T.W.Capital Formation by Educ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0.

[2]Becker,G.S.&B.R.Chiswick,Educ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

[3]Lutz,W.,Crespo Cuaresma,J.and Sanderson,W.C.The Demography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Science,2008,(20).

[4]Barro,Robert J.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1991,(106).

[5]Psacharopoulos,G., Tan,J.P.andJimenez,E.FinancingEducationinDevelopingCountries:anExplorationofPolicy Options.Washington,D.C:WorldBank,1986.

[6]陈仲常,马红旗.人力资本离散度、追赶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的异质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6).

[7]罗良清,尹飞霄.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普通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2).

【责任编辑:陈保林】

F240.2

A

1004-518X(2015)11-0052-04

猜你喜欢

省区市区域间基尼系数
复课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范围已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已覆盖十六省区市
结合区域间差异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