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改革

2015-07-29李斌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问题

李斌等

摘 要:《食品营养与卫生》作为一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旨在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该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分析了《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深入生产一线等方面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为该课程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食品营养与卫生 问题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68-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大学相比存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足,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1]。《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其中包括紧密相连的两门课程,即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目前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营养、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该课程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食品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都是有利的。所以,怎样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是每一个专业教师都需要深思的。对此,该文探索了《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

当前,系统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方面还没形成,使用的多是国家级规划的预防医学专业的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类教材对于食品专业学生来说医学知识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而食品专业的学生因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比较缺乏,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其中又很少谈及食品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没有紧密的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都不能用来处理食品加工方面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无从下手,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另外,《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的知识和学生学的相关课程如《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安全学》等的内容存在部分交叉,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必要的。

1.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板书传授法为主,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却忽略了教学方法中学生这一主体。教师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单纯地灌输式教学,教学过程只是原原本本地传递课程内容的过程,学生成为消极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对学生个性的多样性的发展、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性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老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的方式是较为常见的考核方法,虽然该方式直接、简单,但是却不能真正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有些课程学生都不用预习、听讲,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考个好成绩,因此考核的真正目的是无法达到的。另外,一张试卷检验成果的传统做法,促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考试完了面对一张获得不错的考分的试卷,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所有的知识都是昙花一现,忘得一干二净,这样就更谈不上将知识灵活的运用在实践当中了,这也与培养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了。

2 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适当增加和删减部分教学内容,突出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特色,紧密联系社会最新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当前的研究领域的新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传授最新知识,使学生视野开阔,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内容涉及比较广,应该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内容。在我校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在大二学习了《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安全学》等相关课程,可以和承担这些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及时沟通,重复部分尽量少讲甚至可以不讲,将营养价值评价、食物来源、需要量和缺乏与过量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及生理功能作为重点,强调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的重点和特点。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的食品营养与安全事件,例如“三高”、儿童肥胖产生的原因、三鹿奶粉、瘦肉精、禽流感等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营养与卫生问题。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1)生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对知识要求加深理解和更好的掌握知识体系,从而对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进行培养。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视、说、听向学生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帮助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进行调动;另一方面,多媒体在教学容量增加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如板书,节省了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也正是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容易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课堂节奏,从而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另外,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惰性,从而失去了课堂上应有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板书教学,有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保持同步。如学习营养素时,有关营养素的分类、功能、组成等知识点,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就有接触了,老师可大量收集因营养缺乏或过剩的患者图片、影像链接或动画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素材,教学资料丰富而可靠,同时给予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加深对营养素平衡重要性的理解,对知识掌握的更好,进而能够真正合理地应用营养素。再比如,如何正确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这一部分很难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就可以采用板书的形式把评价内容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的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2]。通过此教学方式,老师不再是灌输式的教学了,而是事先设计好一些问题,让学生查阅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交流和谈论,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统一的解答和或总结。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是PBL教学所具备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并且能够发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统一的专业思想意识。比如,为什么大豆是大豆制品的形式食用更好;为什么提倡粗粮细粮混合食用;完全吃素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更高等等。通过这些紧贴现实生活,又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3)增加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式教学(CBL,Case—Based Learning)是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3]。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真实水平,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材料选用案例,把特定事件的实际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时,选用的案例不仅是生活中所真实存在的或是将来学生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教师选用的案例不但要源于生活实际或是模拟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遇到的情景,而且案例还应具有短小精简、内容丰富集中的篇幅,是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平等对话和探讨的方式,这样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到案例设计者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以及迅速反应的能力,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且能够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实践,食品安全卫生这部分内容最适合采用案例式教学。不论是新闻报道的案例,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案例,都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今后从事食品行业的职业道德。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1)重视实践,改变课下作业的形式。课后习题是传统的课下作业,而教材中的一些特定的理论知识多数就是这样习题的答案,学生只要照搬照抄就可以,这也根本算不上是对知识真正的掌握了。为使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应有意识的提一些问题,将学生分组,按组来分配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一起查阅资料,确定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再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则对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再对陈述的同学、提问的同学以及回答问题的同学给出一定的成绩以表奖励。这样利于团队意识的增强,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老师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学生陈述以及解答问题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纠正,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另外,课下作业也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知识点,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

(2)改进考核制度,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课下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成绩。要想让学生在课堂谈论中更加积极、主动,相应的评价机制是必须要有的。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并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过程考核占到最终课程考核成绩的5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课下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课堂回答问题和讨论占20%,课下作业占20%,课堂表现和出勤占10%。

2.4 深入生产一线

强化校企合作在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南阳理工学院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同很多家食品企业建立了良好健康的合作关系,有南阳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并共同建设了实践教学平台,还让学生定时定期去这些单位轮岗实习,有效地结合了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在生产一线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验证都有了很好的体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主动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建设与探索,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课程改革建设对于我们仍然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紧紧抓住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改革和实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在社会上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參考文献

[1] 邵波.论应用型本科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5):30-33.

[2] 杨艳杰,李品艾.PBL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J].继续医学教育, 2014,28(5):65.

[3] 罗蕾蕾,吴俊,杨安运,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课案例式教学探讨[J].继续教育,2014(10):33-34.

[4] 李清明,周江容,刘焱,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9):34-35.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