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06-25徐文举孙羽飞

关键词:植皮创口换药

杨 洪,徐文举,郭 蕾,孙羽飞

(河南省南阳市南石医院烧伤科,南阳 473065)

深Ⅱ度创面处理上的困难程度和愈合后对外观及功能的影响,往往不亚于Ⅲ度烧伤创面。从现代治疗原则出发,为了防止瘢痕增生和挛缩,常将手、面、颈部及关节功能部位偏深的深Ⅱ度创面按Ⅲ度创面来处理,把深Ⅱ度、Ⅲ度烧伤和混合度烧伤统称为深度烧伤[1]。深度烧伤致使皮肤失去屏障作用,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影响。目前自体皮肤移植是治疗深度烧伤的首要方法,而移植前创面修复也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比较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对深度烧伤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深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VSD技术组)58例与对照组(传统换药组)52例。治疗组58例患者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18~56岁,平均(36.8±8.7)岁;烧伤部位包括上肢25例、下肢23例、躯干10例;致伤原因包括化学11例、火焰15例、热液26例、电6例。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1~58岁,平均(35.7±9.1)岁;烧伤部位包括上肢21例、下肢20例、躯干11例;致伤原因包括化学8例、火焰12例、热液20例、电12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烧伤部位及致伤原因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深Ⅱ度、Ⅲ度烧伤诊断标准[2];②深Ⅱ度烧伤面积≤30%总面积;③Ⅲ度烧伤面积≤9%总面积;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②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③血液病、肿瘤、严重皮肤病;④严重感染或手术失败者;⑤总烧伤面积≥40%;⑥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或中途退出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换药技术。一期清除创口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厚敷料暂时覆盖伤口,术后2周后多次开放换药,待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并将创面封闭。

1.4.2 治疗组

1.4.2.1 材料组成 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泡沫材料(0.2~1mm直径孔隙),常用尺寸为15cm×10cm×0.9cm和15cm×5cm×0.9cm两种;多侧孔引流管(0.8cm直径、50cm长)其一端14cm范围以内有密集的侧孔;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为8~9.33kPa);生物透明透性密封贴膜。

1.4.2.2 方法 适度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开放所有腔隙,进一步的清创在更换引流时分次进行。根据引流区长度、深度和形状,修剪医用泡沫PVA,必要时使用多块医用泡沫。修剪时注意保证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均位于医用泡沫内。引流管两侧泡沫材料宽度不宜超过2~3cm。将准备好的医用泡沫PVA置入引流区,确保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必要时可进行缝合固定。采用“系膜法“将先用薄膜封闭其边缘没有引流管引出的创面,再封闭直接从创面引出的引流管。用10cm以上的薄膜覆盖创面,剩余部分中央包裹引流管,两侧相互黏贴做成系膜状,边缘部分黏贴在皮肤上。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引流瓶负压指示处于紧缩状态,24h不间断,5~7d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拆除或更换、或进行植皮等Ⅱ期处理[3]。

1.5 疗效评价

1.5.1 疗效标准[4]优:创面全部愈合,全部植皮或皮瓣生长良好,一般情况良好;良:创面大部分愈合,大部分植皮或皮瓣生长良好,一般情况良好;可:创面部分愈合,植皮或皮瓣部分生长良好;差:创面及植皮、皮瓣均愈合较差,或存在并发感染。

1.5.2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植皮时间、治疗费用及疼痛评分,采用VAS视觉评分模拟法,以0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让患者评价疼痛程度;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创面渗液进行细菌培养,计算治疗后细菌培养阴性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3.1%,对照组为76.9%,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220,P=0.02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指标比较 治疗组植皮时间、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培养阴性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比较

3 讨论

深度烧伤导致皮肤表皮层朗汉斯巨细胞受损后,皮肤免疫功能下降,对抗原识别迟钝,传递缓慢,从而增加烧伤后感染的几率。一旦形成创面脓毒症,感染入侵,创面便成为外科病灶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深度烧伤应尽早给予治疗,而植皮前创面清洁和修复则是重中之重。对于严重创伤伤口,特别是大面积的缺损创面或伤口,传统处理往往需要15~20天甚至更长时间多次开放换药,伤口新鲜或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具有感染发生率高、愈合困难、治疗周期长等缺点[5]。

负压封闭引流(VSD)作为一种治疗急、慢性创口和(或)创腔的新方法、新技术,其较传统换药技术具有促创面愈合、缩短修复时间和植皮时间、减轻创口疼痛、降低创口感染率、减少抗生素应用的优势[6]。VSD技术解决了引流管堵塞及引流不畅问题,采用泡沫PVA包裹多侧孔引流管,再利用透性黏贴薄膜封闭被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高负压源后形成一个高效的引力系统。由于覆盖材料的存在,高负压经过引流管可传递到医用泡沫材料且均匀地分布在其表面上,避免了传统引流面积过小的局限性。由于泡沫材料的高度可塑性,使得负压引流可达到创面每一点,可做到全创口引流,改变了传统创腔的引流方式,提高了引流效果[7]。负压引流结合冲洗,保证了引流通畅和伤口处于相对干净的环境,减少了创口细菌量,更有利于促进创口肉芽组织生长,且降低了感染率;同时有利于减轻创口肉芽组织肿胀,增加了局部血流量;负压吸引作用力均匀,更利于创腔周围组织紧密贴附,加快了创腔愈合[8]。陈海英[9]对VSD促进轻中度烧伤创面愈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20例患者均无创面感染,且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皮肤表面修复平整,较传统换药技术更利于烧伤创面的愈合。这与本研究认为的VSD技术避免了引流不畅,可为创面愈合提供有利条件等有关。

本研究治疗组患者应用VSD技术治疗深度烧伤对创口修复和愈合起到促进作用,其较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治疗组患者不论从创口愈合还是植皮修复效果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VSD技术还缩短了创口修复到植皮时间,为植皮修复提供了良好时机,更为后期手术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也成为治疗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此外,VSD技术还有利于减轻烧伤患者创口疼痛,这可能与改善创面缺血缺氧状态及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有关[10]。综上所述,虽然VSD技术治疗深度烧伤所需费用较传统换药较高,但其较后者更有利于创口愈合和修复,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1]刘经龙, 易银沙, 阎政礼, 等. 复方茶多酚软膏治疗颈部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6(3):40-43, 47.

[2]中国医师协会烧伤医师分会《烧伤感染诊治指南》编辑委员会, 烧伤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012版)[D], 中华烧伤杂志, 2012,28(6): 401-403.

[3]姚俊娜, 杜志军.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组织瓣移植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13, 9(3): 155-156.

[4]蔡晓燕, 林联铎. 急性肾损伤RIFLE与AKIN标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9): 3191-3192.

[5]李小泉.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疗效探讨[J], 四川医学, 2013, 34(4): 567-568.

[6]杨杰, 翁润民.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在骨科缺损、感染创面中的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3, 15(8): 1097-1098.

[7]胡以信, 袁杰. 持续负压引流在大面积烧伤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 2013, 22(9): 652-654.

[8]曾坤青, 刘悦. 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13, 15(3): 772-773.

[9]陈海英.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烧伤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34(35): 7554-7555.

[10]张昌茂, 陈祖星.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14例疗效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4): 122-124.

猜你喜欢

植皮创口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