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预防脑卒中不良事件的疗效评价

2015-06-25赵锦华康永刚鱼丽萍

关键词:降脂组间血脂

赵锦华,康永刚,鱼丽萍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咸阳 712000)

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危因素[1],脑卒中是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一旦发病,便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2],因此对于脑卒中应以预防为主,从疾病上游入手,控制高血脂、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将问题解决于源头。降脂药物和降压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脑卒中高危人群使用多药联合治疗后,新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3,4]。为最大限度的提升临床效果,我院开展了应用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治疗脑卒中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90例脑卒中患者,所选患者均经MRI和CT检查证实,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和昏迷患者。患者男102例,女88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5岁,平均(47.6±9.6)岁;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12 d,平均(2.8±0.8)个月;脑梗死143例,脑出血47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治疗,降脂标准为LDL-C<2.1 mmol/L,降压标准为DB P<80 mmHg,SB P<120 mmHg。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联合常规降压治疗,降脂标准为LDL-C<2.6 mmol/L,降压标准为DB P<90 mmHg,SB P<140 mmHg。降脂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辛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瑞舒伐他汀等。降压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呋塞米、硝普钠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采用组间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比较。如果P<0.05,说明组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LDL-C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LDL-C水平基本一致,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6.5373、19.0072、3.2672,均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本文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在主要终点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出血/缺血、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χ2=7.2707、7.1776、6.7596、6.6936,均P<0.01),观察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次入院、急性左心衰、短暂脑缺血发作等次要终点发生率方面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7.4129、6.8781、8.7661、7.0844,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因素习惯的改变,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日趋升高,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元凶之一[5]。脑卒中是预后较差的心血管疾病,其致残率高达75%,患者即便经抢救保住性命,也极可能留下偏瘫、痴呆、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丧失对生活的信心[6]。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达200 万例,其中50%的患者会由于各种不良事件而无法无法自主活动[7]。因此,如何减少脑卒中患者的不良事件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传统的常规降脂和降压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病的风险,但却无法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调查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LDL-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确实起到了更为显著的改善血压、降低血脂的效果。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长期高血压会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引发血栓形成,继而导致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8]。高血压是公认的引发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SBP每降低3 mmHg,脑卒中风险就会下降32%[9]。西方发达国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降压干预显示降压可使患者的死亡率下降35~48%[10]。多数患者在常规降脂和降压之后血脂、使患者不得不进行者二次治疗,严重打击患者康复的信心。而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则可将血脂、血压长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的,利于患者重新获取机体抵抗力,有效远离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在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压的同时,还能够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而可将其作为治疗脑卒中的首选方案。

[1]Di Napoli M, Godoy DA, Campi V,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measurement improves mortality prediction when added to th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ore[J]. Stroke, 2011, 42(5): 1230-1236.

[2]王晓玲, 刘影, 谭朝坚. 针刺头穴结合开音穴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8(2):66-69.

[3]吴玉玲, 谢君杰, 龚艳菲, 等.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4): 318-321.

[4]李和平, 李惠勉, 张嵩.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4): 63-64.

[5]李鸿艳, 宋清, 左惠玲, 等. 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3):260-261.

[6]Huang Y, Jing J, Zhao X Q, et al.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s a strong risk factor for death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mong Chinese[J].CNS Neurosci Ther, 2012, 18(3): 261-266.

[7]王炜, 雷立芳, 陈益伟, 等.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9(4):29-32.

[8]颜志钦, 易兴阳, 虞君儒, 等.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13(1): 1408-1410.

[9]杨燕, 赵宝珍, 熊文峰, 等. 1000例脑卒中病例回顾性分析——对脑卒中发病和预警价值的研究[J]. 上海影像医学, 2008, 17(2):113-115, 122.

[10]霍勇, 秦献辉, 张岩, 等.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的意义与进展[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 5(2): 1-5.

猜你喜欢

降脂组间血脂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你了解“血脂”吗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