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性肝损伤35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5-06-25孙秀静王红霞徐欣萍徐有青

关键词:保肝药物性肝病

孙秀静,赵 婷,王红霞,徐欣萍,徐有青,邹 军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50;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50;3.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43)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据报道,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且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占药物性肝病的90%以上[2]。为了解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和其临床特点,收集我院近10年DILI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4年1月~2014年5月“药物性肝损伤”的住院患者病例,并根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中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重新确认诊断[3]。

1.2 研究方法 通过电子病案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过敏史、所用药物、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病毒学标志物、自身免疫性抗体、影像学检查等。

1.3 DILI分型 根据药物导致损伤的靶位不同和用药后血清酶学升高的特点,将DILI分为3种类型[4]。①肝细胞损伤型:ALT>2×ULN,ALP正常,或R≥5;②胆汁淤积型:AL P>2×ULN,ALT正常或R≤2;③混合型:ALT和ALP同时升高≥2×ULN,2

1.4 疗效判断 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④死亡:住院期间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收集35例明确诊断为DILI的病例,其中男12例(占34.3%),女23例(占65.7%),男女比例为1∶1.9。年龄最小19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3.5±15.0岁,其中55岁及以上者占57.1%,55岁以下者占42.9%,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合并脂肪肝4例,乙型肝炎2例,癫痫2例,肺结核1例。

2.2 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 中药17例(占48.6%),西药18例(占51.4%)。西药具体包括降脂药4例,抗生素4例,抗肿瘤药3例,抗癫痫药3例,解热镇痛抗炎药2例,抗心律失常药1例,抗结核药1例。

2.3 临床症状及分型 35例患者中,出现黄疸18例,恶心呕吐12例,皮肤瘙痒5例,腹部不适11例,发热1例,小便色深17例。其中9例患者为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伤型31例,胆汁淤积型3例,混合型1例。

2.4 实验室检查 31例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以性别、年龄、用药分组,对ALT、AST、ALP和GGT四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2。男性患者的GGT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4);年龄<55岁患者的ALT水平明显高于≥55岁组(P=0.042);而西药组与中药组的上述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1 男女组间肝功能结果统计

表2 不同年龄组间肝功能结果统计

2.5 疗效观察 所有35例DILI患者中,痊愈28例,好转7例(均为肝细胞损伤型DILI)。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DILI已经上升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5]。在我国,DILI占住院肝病患者的1%~5%,急性肝炎患者的10%,爆发型肝炎患者的12.2%[6]。目前已发现可引起DILI的药物有1100多种,其中在美国LiverTox网站中收录的肝损伤相关药物有近700种,包括中草药和西药。

本次调查发现,女性DILI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男性肝肾微粒体内药酶活性略高于女性有关[7];55岁及以上患者出现DILI的风险明显高于55岁以下患者,考虑与基础疾病、联合用药、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老年女性在使用具有潜在肝损伤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调查中显示,西药引起的DILI占51.4%,降脂药、抗生素和抗肿瘤药为引起DILI前三位的西药。此外,由于近些年中草药的广泛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中草药引起的DILI发病率逐渐提高[8],因此临床医生和药师在不排除DILI时,需特别询问患者草药或膳食补充剂的应用史。根据文献报道,雷公藤、何首乌、八角莲、补骨脂、麻黄、乌头等中草药均具有肝毒性,而有护肝作用的小柴胡汤和联苯双酯也有报道可导致DILI[9]。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害及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是DILI的发病原因。

药物性肝损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诊断指标,主要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伤,并且有用药史、有与DILI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排除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代谢、遗传性肝病,另外对怀疑胆汁淤积型DILI还应该排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10]。

一般情况下,对于未曾报道的有明显肝毒性的药物,不需要监测;对于可能有肝毒性的药物,需要在用药过程中监测肝脏血清学指标。尤其在有合并肝病、嗜酒、妊娠等危险因素时,推荐至少每月监测1次。对于血清转氨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2~5倍的无症状者,建议每1~2周监测肝脏血清学指标的动态变化。根据美国FDA新近发布的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对于以下情况,需要停药观察或进一步保肝治疗:①ALT或AST>8×ULN;②ALT或AST>5×ULN,并持续2周;③ALT或AST>3×ULN,且总胆红素>2×ULN,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④ALT或AST>3×ULN,伴逐渐加重的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痛或压痛、发热、皮疹和(或)嗜酸性粒细胞>5%[11]。

临床怀疑或确诊为DILI者,应立即停用和避免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及同一生化家族的药物,严重肝损伤者可给予保肝药物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血浆置换或透析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在保肝药物治疗中,通常可选用1~2种药物,最多一般不超过 3 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且通常不推荐选用主要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进行联用。在使用具有肝毒性的抗肿瘤药物和抗结核药物等时,可考虑预防性给予保肝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危害不容忽视,在不排除DILI时,需特别询问患者草药或膳食补充剂的应用史。并且,DIL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在使用具有潜在肝损伤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1]王明媚, 周亮, 张鑫, 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 2014, 23(7): 94-96.

[2]Larrey D. Epidemiology and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liver[J]. Semin Liver Dis, 2002, 22(2): 145-155.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 草案)[J].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11): 765-767.

[4]Aithal GP, Watkins PB, Andrade RJ, et al. Case definition and phenotype standardization i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 Clin Pharmacol Ther, 2011, 89(6): 806-815.

[5]Bernal W, Auziger G, Dhawan A, et al. Acute liver failure[J]. Lancet,2010, 376(9736): 190-201.

[6]陈成伟. 重视药物性肝病[J]. 肝脏, 2006, 11(5): 301-302.

[7]Bell LN, Chalasani N. Epidemiology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 Semin Liver Dis, 2009, 29(4): 337-347.

[8]柳芳芳, 段学章, 臧红, 等. 中药和西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对比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 16(4): 317-319.

[9]沈国琴. 107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 16(5): 393-395.

[10]Chalasani NP, Hayashi PH, Bonkovsky HL, et al. ACG Clinical Guideline: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 Am J Gastroenterol, 2014, 109(7): 950-966.

[11]茅益民, 刘晓琳, 陈成伟. 2013年美国FDA药物性肝损伤指南介绍[J]. 肝脏, 2013, 18(5): 325-330.

猜你喜欢

保肝药物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