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营销专业服务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5-06-11韩琳琳刘云波韩飞

2015年38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韩琳琳 刘云波 韩飞

摘要:我校传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很难适应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快速发展,营销课程的设置也需要调整,增加实践课程。营销专业教师、教学现状已不能满足国际化营销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对我校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调整,才能更好的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为企业培养更能适应国际营销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国际人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迅速,黑龙江打造“东部路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的机遇中,企业能否在这样的政策下找到新的机遇点,发展壮大,与企业相适应的国际营销人才起重要作用。现今对俄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及物流产业蓬勃发展都需要相应的国际营销人才。国际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除英语外,还能热练掌握俄语),熟悉贸易规则,能够掌握和运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制定国际营销方案,为企业的盈利做好营销战略。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正需要围绕这样的人才需求方向来进行学生的培养,重点培养对俄国际营销应用型人才。

一、传统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主要为理论课,缺乏专业化

在传统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理论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中,一些课程与营销专业的相关性较小,例如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占用了大量学时,学生并没有学习到核心的营销知识。另外在课程中,一些专业课程比较相近,教学内容重复。例如销售管理、销售渠道管理、促销管理等,教材内容中很多重叠的部分。

(二)缺少国际营销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缺乏效果

国际营销是企业迈向国际化的先驱。通过国际营销的开展,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讯息,更好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动向,生产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可以扩大市场范围,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而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所需的知识,就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而目前我校营销专业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相关课程,例如国际贸易、贸易实务、外贸单证等。学生无法通过所学课程体会到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区别。另外也缺乏专业外语的安排,如俄语课程,培养的学生成为不会专业外语的国际营销门外汉。部分需要双语教学的课程,并没有真正实现,使得学生对国际营销相关术语知之甚少,难以适应国际营销的活动。

(三)实践课程少,学生缺乏实践平台

在四年的课程中,实践课程比例少且没有真正的进行实践,而是以一些课堂上案例分析、营销策划等方式完成;实践教学的设置都集中在本科第四年的时间,此时学生大多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和应聘工作,对实践课程学习不能很好的投入。实践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通常由理论课教师兼职完成,也导致教师难以完成校外的实践课程,只能把实践变换为校园内的活动;学校没有建设专门的营销实训基地,缺少与企业的合作,学生难以真正体验企业的营销活动,不能实际体会和操作。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后,到达工作岗位,由于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营销活动,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训和学习后方能胜任营销工作。因此,对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增加理论课程,招聘专职实践教师,建立营销基地等迫在眉睫,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二、国际营销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东部路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具有国际营销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我校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能掌握国际营销知识和技能,熟悉外贸知识同时具有俄语的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践实训环节、提高教师实践、双语教学水平、与企业共同培养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国际营销人才。

(一)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实践兴趣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课方面应增加与国际接轨的俄语、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调研与分析等课程提高学生国际营销的基础知识。在这些理论课程中,增加4-8学时的实践课时,教师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完成这些实践课时,让学生对相应的课程实践有初步的认识。增设专业实践课程,开设外贸实务操作,营销策划方案实训,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跨国公司运营模拟等软件模拟课程,让学生在实验机房初步体验国际营销实际操作。这些实践课程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保证学生能够进行一门实践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能力

提高学生教学实践的基础,是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在校内开展的国际营销人才培养更依赖于具有全面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完成,但我校营销方面的教师大多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营销的实践经历,双语授课能力有限,口语水平较低。因此学校应在培养教师双语教学、实践、实战经验方面加强师资建设。第一,可以调配有国外留学经验的教师讲授双语教学课程,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双语培训;第二、可以把营销专业教师派到企业去锻炼和工作,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第三、可以引进一些在企业工作过的学历较高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第四,可以聘请企业中的营销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提高师资的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来实现校内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学生在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实战实训。学校可以通过搭建校外教学实践平台来实现,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与企业建立兼职实践或工作的信息平台,参与营销协会的相关活动等。在学生第七、八学期,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走出校园,深入企业进行工作,实际体验企业国际营销活动。这种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的问题。

面对黑龙江打造“东部路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的机遇,企业对国际营销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应企业新形势的需要,培养更具有实践能力的国际营销人才已成为我校的重要而緊迫的任务。在未来的几年内,通过实践教学的增加和改善,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增强,校外教学平台和基地的建设,我校将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国际营销快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企业国际营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支持。(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编号:(13-XJ15059 )。

参考文献:

[1]韩经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温国兴.基于国际贸易视野推进物流营销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技术,2014(03).

[3]韩琳琳.体验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08).

[4]李春美.外贸转型背景下国际营销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

[5]陈星宇.《国际市场营销学》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4(06).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