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对唱歌的影响

2015-06-03张应辉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声乐教学唱歌

张应辉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对唱歌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训练学生歌唱技巧的同时,应注意结合心理训练,这样才会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提高,让学生在歌唱时发挥出最高水平。

关键词:声乐教学 心理因素 唱歌

声乐歌唱时的心理一般都比较复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环境等。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心理训练往往被忽视。声乐艺术除了要求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较好的嗓音外,还应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因素对声乐歌唱的影响

(一)来自情感的影响

在音乐艺术中,情感不但指情感,还包括情绪,而情绪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良好愉悦的情绪有利于高效地演唱,低沉消极的情绪抑制身体各部分的有效运动,会降低演唱的兴奋点。在声乐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和蔼,情绪要高涨,将学生带入到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在点评学生的歌唱水平时,应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学生在舞台上唱歌时,情绪多少会有波动。因此如何保持学生在舞台表演时,既能唱好歌,又能唱好情,是声乐教学应训练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

(二)来自知觉的影响

通常所说的知觉包括听觉、视觉和通感。演唱者感知听觉在声乐歌唱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声过程中,如果歌唱者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却听不到厚重的呜响,那么这样的声音传播的距离就不会很远,缺乏穿透力,影响整体的歌唱效果。观众在欣赏声乐演唱时,除了听,还有看,也就是说视觉上的感知。人们通常会将视觉和听觉紧密联系起来,如果良好的音质能配上视觉冲击强的画面,那么这种演唱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来自意识的影响

有些学生希望自己的每一次演唱都是成功的,给自己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在唱歌时,心理杂念多,顾虑多,心理就会紧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造成心理恐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演唱、正常发挥歌唱技巧的前提和动力,失衡的心态会加剧心理负担。但是如果学生在正式登台演唱前,能多做些下意识培养自己想象在舞台表演的样子,就会在正式表演时减轻心理压力。

二、声乐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通过教、想、唱、练来训练心理素质

熟练运用各种歌唱技能,歌者能运用自己的方法演绎歌曲,并能随心所欲地融入情感到其中,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想、唱、练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应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保持轻松、镇定的心态,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声乐演唱中,同时教师可以将自身的舞台经验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想象自己在舞台演唱的样子,虽然没有很多次站在舞台的机会,但可以通过想象去训练自己的唱歌状态,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探究学生的声乐演唱心理和发展规律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训练学生的演唱技能,还应指导学生的演唱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唱歌时的恐惧心理。有些同学一遍唱不好,就不愿再唱,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鼓励他们消除紧张心理,大胆地进行演唱。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声乐演唱时,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演唱风格,教师尤其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让学生不断调整唱歌时的状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声乐的不同认知水平,探究他们声乐演唱和学习中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使声乐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三)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心态

声乐是一门表现艺术,它要求表演者以最好的状态站在舞台上,因此要求演唱者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声乐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个性、气质、意志等方面入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变得意志坚强、心态乐观、充满自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多去鼓励他们进行演唱练习,在练习中改变意志薄弱、胆怯懦弱的紧张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激发他们学习声乐的激情,能让他们更主动地训练歌唱技能。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能帮助学生形成乐观、自信的态度,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训练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歌唱实践。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演出活动,不仅能增加他们的舞台经验,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舞台实践演出前,应提前训练学生应付演唱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只有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在演出时做到不紧张,不受杂念的影响,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还应强化学生对挫折的抵抗能力,让他们相信尝试挫折不是一件坏事,而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正确看法,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平衡调节,这样才能在演出或比赛时克服怯场,自信地进行歌唱发挥。

(五)创建和谐的声乐课堂气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它更需要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和配合。声乐教学实践活动,一般都是教师挨个听学生演唱,然后一一进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教师在指出学生的演唱问题时,切忌不要严肃批评和指责,这样学生必然会反感,逐渐失去声乐学习的兴趣,打击学生的热情。因此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调节教学氛围,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六)用关爱激发学生的声乐激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与教师有着紧密联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注自己的关爱和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重要因素。教师热爱学生,能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检,让学生会主动找老师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信心。比如,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音乐天赋,想要放弃声乐学习。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与他进行平等的谈话,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倾诉,然后再从最简单、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逐渐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还是有声乐潜力的。

三、结语

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声乐歌唱起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会培养出内心强大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常京霞.声乐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大舞台,2015,(02).

[2]孙伟.新形势下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音乐时空,2015,(01).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声乐教学唱歌
遇见他们在唱歌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唱歌猪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