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5-06-03孙远航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音乐专业就业率

孙远航

摘要:就业困难的问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风潮,报考艺术类专业音乐学的学生剧增,相关毕业生也在急剧增加,岗位竞争也就随之变大,音乐学的岗位原本就很紧缺,学生自身也不了解就业形势,使得学生在就业方面比较盲目和被动,围绕着这个问题笔者针对性的研究了音乐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一味的研究客观因素。音乐学专业学生多数都处于盲目不了解状态,针对这一现象和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发现对于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研究不足之处还有很多。

关键词:音乐专业 本科就业 社会环境 院校 就业率

一、音乐专业就业因素

(一)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导致院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的统计,自2008年到2014年,全国的毕业生规模已经从559万暴涨到727万人,近年来艺术类本科毕业生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庞大的大学生毕业阵容的一部分,就业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伴随着扩招的春风和素质教育的热潮,音乐专业本科生正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导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从几年前供不应求到现在的供大于求,各单位各中小学校在现实中岗位少,人才的增多要求也就不断提高,再加上音乐专业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就业面窄,社会需求量本来就相对较小,就业岗位选择性较少,供大于求的矛盾显现,这种矛盾的加剧必然降低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高校因素

近年来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加速发展,在国家扩招以来,和全国“艺术热”的推动下,艺术人才也呈现了供需都发热的状态,导致了各个高校在利益的驱使下音乐招生和报考生的非理性状态,各个高校为了收取学费,盲目扩大招收音乐生的规模,使学生的总体素质水平下降,一批既不喜欢音乐也没有音乐天赋的考生涌入考场,为了考试为了升学率而选择音乐专业这条路,最终导致音乐生的整体素质越来越低,其次大多高校在学生进入学校后没有更好的合理安排课程和纠正学生价值观,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较大的盲目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灵活性较小,要么是专业好而理论跟不上,要么是理论可以而专业不够硬,难以跟上市场的变化,一些高校甚至为了填满音乐专业的大学四年的课程时间,竟然把很多音乐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安排进来,浪费学生时间不说,也让学生失去了重心,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该掌握的专业技能。

(三)学生因素

国家的扩招带来大批高中生为了升学而选择音乐专业,如今各大高校招生大部分设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主要进行理论知识考核,面试主要展示专业水准展示技能,两个环节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而学生大多不能做到专业和理论两方面都强,但高校依然为了升学率而招生。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从高中阶段就被列为特殊群体,文化课普遍比一般学生差,才选择的学习音乐,又因为专业学习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音乐本身又要求学生较为活泼,不能静下心来看书,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数据采集就可看出,音乐系在图书馆看书的占比一直是排在全校系别的倒数,也就很少有学生能在进入大学后能积极的钻研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弱,也就导致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又和如今的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导致毕业后很难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

二、缓解音乐生就业率分析

(一)专业教育的引导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学生多是以声乐或者器乐专长而考入学校,这样在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客观的产生了偏科现象,所以这样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型人才,多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单一的专业技能,导致严重的偏科,所以院校在大学生教课方面,准确制定音乐生的培养目标,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习惯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机制,促使大学生由传统的习惯性学习思维方式,向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建立准确的学习方式,并促使其向复合型学习转变,比如在声乐生中加强钢琴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觉得钢琴只是一门凑学分的课程,以此来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步伐,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二)就业培训指导

在大学生课程中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培训是不被重视的一项,我系的就业指导以讲授的形式存在,另外在该方面的教育师资不够完善,学生刚进入大学是以专业为主,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后,关键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建立就业观,了解本专业的具体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职业规划需求,通过开展相应课程使学生就业观更加健康趋于实际,让学生把就业观和社会需求的客观实际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固有的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目前社会的需求和职业前景,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就业方案。其次学校应加强就业心理干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时面对的困难和心理变化,提早进行干预和培训,而不会产生在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各种心理不成熟。

(三)政府政策

同时高等音乐学生大多数选择一线大城市的现况,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和引导,政府可以继续完善和制定定向招生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和原地区就业,还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补贴,鼓励毕业生毕业选择山区偏远的新疆内蒙和县级市乡村工作。

政府搭建良好的简历信息服务平台,在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发达当下形成信息共享,形成毕业生和企业的信息联通。其次政府在当下经济也飞速发展下,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应的地方政府对毕业生创业提供社会资源,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和技术培训。

三、结语

如上所述,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严峻的问题,何况音乐专业本科生又是一群特殊的毕业群体,因为毕业选择的局域性,所以要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去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音乐生就业难反应了音乐教育体制和社会经济体制的矛盾,确立科学准确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毕业生们在当今音乐教育变化改革的基础上,承担起改变当今对音乐的偏见,改变在中小学音乐课被不重视的问题。拥有了良好的人文素质自身素养,我们音乐专业本科生的学生就更加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寻自己合适的,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超越自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萱庭.关于我国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05).

[2]姚婉清,郑辉赠.地方高师音乐毕业生就业分析与对策[J].嘉应学院报,2011,(06).

[3]康爱琪.高校音乐专业扩招的负面效应[J].人民音乐,2006,(05).

[4]闫宝林.高等音乐教育中供需脱节现象的剖析[J].人民音乐,2005,(07).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音乐专业就业率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元认知策略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试论如何推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应用
浅析社会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