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单簧管演奏中的气颤音

2015-06-03郭世雄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单簧管演奏

郭世雄

摘要:在流行音乐发展的今天,多种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都会运用到气颤音。随着气颤音运用范围的推广,单簧管演奏中也逐步加入了气颤音演奏的形式。但是音乐界的人士对气颤音根本没有一个理性的认知,在演奏过程中气颤音的应用是相当随意的,没有形成固定的应用体系,仅仅凭借个人直觉。所以气颤音的应用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开拓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单簧管 演奏 气颤音

本论文主要针对单簧管演奏中的气颤音的相关原理、方式,气颤音在单簧管的具体作品中的运用,如何合理运用气颤音技术等四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气颤音的定义、基本原理、应用方式

(一)气颤音的定义

气颤音又称气震音,它是依靠腹肌和横膈肌的自然控制,使气流呈一种均匀规则的波动取得的音乐效果。它与弦乐器的揉弦效果和声乐演员歌唱时所产生的颤吟效果具有相同作用,是管弦乐演奏者必不可少的演奏技巧之一。

(二)气颤音的基本原理

气颤音的原理是先将气吸至腹胸腔,再利用腹部的肌肉收缩,将气流间歇不断地压缩吹出,由此产生反复脉冲,反复脉冲就形成了似波浪般的颤音。老师曾这样形象的解释:吹气球时,我们试着吹到饱满状态,然后用手握紧气球的吹气口,反复改变握紧的力度,你会感觉到气流对气球口的冲击而产生的震动,同时听到较为饱满的“噗噗”声。这种气流反复冲击所产生的声音就与颤音类似。单簧管中气颤音的演奏也是如此,演奏者首先将气吸满腹胸腔,再将气撑住数秒,利用腹腔肌肉收缩,然后向外缓缓地吹出,对哨片震动频率产生影响,从而形成颤音。单簧管中气颤音的运用大多用在流行乐和爵士乐当中,饱满、柔和的音色使得乐曲更宛转悠扬。

(三)单簧管演奏中的气颤音的方式

单簧管气颤音的演奏方法是通过控制反复气流的冲击改变簧片震动频率从而形成的,簧片震动频率的持久是形成气颤音的基础。单簧管演奏中气颤音的方式大致分为五种,分别是:颌式颤音、唇式颤音、腹式颤音、舌式颤音、指式颤音。本文主要阐述其中两种:额式颚音和指式颤音。

颌式颤音(颚式颤音):人的口腔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上下颚骨是很灵活的,当上下颚运动时,人的嘴唇会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双唇的压力变化会直接传感给哨片。从而影响管内气流频率的变化,发出颤音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颌式颤音,颌式颤音也是大多单簧管练习者最易于掌握的一种颤音技巧。上下颚的运动改变的是口型的变化,而口型的张力与气流速度的完美配合,是单簧管演奏的灵魂。

指式颤音:每个人的生理差异是不同的,不同个体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每个人的手掌大小、手指粗细以及手指的灵活程度也是不同的。准确、快速、灵魂的运指是演奏者们的必备素质之一。通过改变手指指腹打击音孔的速度,也可发出颤音的效果。但是要根据歌曲节奏的不同,改变运指的速度来调整颤音的长短和粗细。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指式颤音。这就要求单簧管演奏者们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与运指的熟练程度,准确灵活的运指是指式颤音的必备条件。

二、《帕米尔之音》中气颤音的应用

《帕米尔之音》是将西方乐器与中国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作曲家利用木管乐器中的单簧管将作品故事情节的娓娓道来,让人沉醉在乐曲带给我们的情境之中。整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按照“快—慢—快”的节奏特点演奏。

《帕米尔之音》的第一部分由中国乐器散板开始,是西方乐曲演奏中所没有的创新之举,是对中国乐器的延续。此部分剩下的节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音域为单簧管的中音区,是缓慢而平稳的旋律;进入第二部分之后,乐曲的节奏开始变快,音域变高,音符在上下行之间转换,旋律一波一波冲击而来。最后由慢板加一个华彩的部分结束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主旋律是柔和唯美的,也分为三个小段:a段的节拍为6/8拍,与第一部分是相同的;b段的节拍看起来虽然是加快了,但实际上还是缓慢而从容的;c段的D小调和旋运用簧片吐音的技巧。然后曲作者再次运用了长段华彩结束了这部分。第三部分是回旋曲式,这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气颤音和拨音,与塔吉克民族的风情相结合。整首曲子运用了大量的吐音,但是气颤音是其技巧之一。作为有着木管乐器中的小提琴之称的单簧管,因其音域宽广,音乐张力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团体,如:交响乐团、军乐团、爵士乐团和轻音乐团等。单簧管具有灵活的演奏性能,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吐音等相当出色。它能完美地演奏结合了连、断音的各种乐句,在这些方面的演绎甚至与长笛的表现力不相上下。在演奏技巧方面,单簧管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在手法上,手指的技巧训练对乐曲的演奏效果至观重要;在发音上也有诸多技巧,如断音、跳音、吐音、颤音、滑音等技巧。

颤音的运用是单簧管演奏中的一大难点,颤音又有气颤音、指颤音等多种形式。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气颤音即通过合理的利用气息来提高音乐演奏的表现力。针对在单簧管演奏中是否使用颤音专家们都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合理的利用气颤音。气颤音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气息,能否合理控制气息是衡量单簧管演奏的一个重要标准。

猜你喜欢

单簧管演奏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