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蒙古族乡哈拉哈原生态长调《金色圣山》的特点

2015-06-03蔡文艳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

蔡文艳

摘要:长调是一种靠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异,形成了众多的风格。肃南县哈拉哈蒙古族长调《金色圣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所蕴含着的特殊民族历史等内容,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总结长调《金色圣山》的特点,以此为起点,发起呼吁,对众多哈拉哈蒙古族传统民歌进行研究。

关键词:哈拉哈蒙古族 蒙古族长调 《金色圣山》 艺术特点

蒙古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位于我国西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蒙古族乡的蒙古族使用哈拉哈(也称喀尔喀)蒙古族方言,当地居民称之为“祁连雪域哈拉哈蒙古族”。

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是蒙古族民族识别的标志。你可以不懂蒙语,却无法不为蒙古族长调所动容,因为那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认为,蒙古族长调最大的魅力在于,他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长调产生于蒙古民族生产方式由以猎为主转到以牧为主的过程,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由以夺为主转到以养为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是对人们保护自然意识的一种唤醒。

哈拉哈长调作为草原上的民歌,是一种历史遗存下来的口传文化。所以,长调常“附着”在传承人的身上。可近十几年来,随着一些著名长调演唱艺人相继离世和“马背民族”走下马背,长调诞生的原生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马背上的千年绝唱及一些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方法濒临失传。

白银蒙古族哈拉哈蒙古族歌曲种类很多,但多以传统的长调为主,有时也演唱周边的创作歌曲,但最为吸引国内外听众的还是那悠扬的哈拉哈蒙古族长调。在牧区或那达慕、婚礼、剪发仪式或到牧民家里做客,常常会听到优美动听的哈拉哈长调、赞歌、颂词等民间歌曲,蒙古民歌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蒙古人民宽阔的胸怀和真挚的感情。这些民歌婉转悠扬,热情奔放,富有草原气息,内容涉及广泛。有歌颂草原山河的,有思念家乡父母兄弟姐妹的,有赞美自然景色的、有赞美骏马五畜的、也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歌颂美满生活和英雄人物的;尤其以赞美骏马的歌为多。还有劳动歌、奶羊歌、擀毡歌等形式多样的民间歌曲。《金色圣山》,是白银蒙古族哈拉哈蒙古族歌曲中倍受青睐的一首。笔者将从词、曲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歌词

金色圣山中布谷鸟在歌唱,歌声让我的骏马悲伤,翻过那艾蒿长满的达坂时,有我的金鬃马在陪伴。家中白发苍苍的阿爸啊,我何时能够见到您,越过那布满小草的高山时,我的赤色奔马在做伴。我心爱的阿爸呀,我何时能再见您,翻过达坂又是达坂,越过高山又是高山,慢无止境的路途艰难又孤独,幸好在我的金鬃马在陪伴。我心爱的阿妈呀,我何时能再见您!草原上盛开的野菊花最鲜艳,信徒中走动的博格达葛根最慈祥。花中盛开的牡丹最富贵,人群中挥手的博格达葛根最英明。浅水中开的莲花最耀眼,儿童中摸顶的博格达葛根最威风。山上开满的山丹花最朴素,心中崇拜的博格达葛根最亲切,艰苦劳动的是我们民众,保佑我们平安的是博格达葛根。

哈拉哈蒙古族有着悲惨的历史,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哈拉哈蒙古族从哈拉哈河流域从马鬃山迁徙至今肃南县,这一事件背后的悲壮与不幸。景色环境的突然变化《金色圣山》最为特别的就是从一个心态中变换另一种环境,歌词刚开始体现在漫无止境的上中改变到了人头攒动的活佛摸顶的景象,活佛在人群中显得那样尊贵,情节随突变,但歌的音调还是那样的婉转无变化,达到了歌曲完美的最高境界。

二、曲式特征

哈拉哈长调《金色圣山》为民族调式,是哈拉哈蒙古族长调中常见的羽调式,调式特征就预示着歌曲委婉细腻,娓娓道来。作品从调式属音开始,三连音和五连音的应用使作品变得松紧有度。旋律线条为逐渐上升的线条曲式,表现了作品情感的蓄积与倾诉的爆发。

三、情感特征

(一)哈拉哈长调《金色圣山》思想平稳,又发乐感 ,这首曲子随带有伤感的思念家乡之情,但是音调缓慢,会使人漫步在景色之中之感,如:圣山中有布谷鸟的叫声,它的声音引起主人公的骏马悲伤,骏马都悲伤可想而知的主人公那思乡之情,但没有爆发感情,更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唤,

(二)强烈的对比感《金色圣山》从近而远,赏心悦耳,悠扬婉转,这首歌首先让人在高山中的大板中移步,后让人感觉山的那边还是山,有一种无止境的走不完的感觉,主人公随有急切见到父母亲的心情,但有心爱的骏马在陪伴。

(三)肃南县白银乡哈拉哈蒙古族长调《金色圣山》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金色圣山》是哈拉哈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有代表性,他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是蒙古人听到长调,都会体味到其中那份独有的激动与苍凉。

参考文献:

[1]肃南裕县编委会.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2]查·乔旦德尔,其·斯琴格日乐勒.雪域喀尔喀蒙古人民俗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李晓林.非常肃北 非常马鬃山——甘肃边境纪事[J].中国民族,2006,(01).

[4]周鸿德.祁连山麓喀尔喀蒙古族音乐文化之初探[J].音乐时空,2013,(12).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点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敦煌舞的艺术特点与舞蹈表演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
“出世”“入世”中的徐渭